突发,高瓴18亿抄底,一季报拿下历史最佳,股价还不贵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4-29

大家好,昨天看到伊利的一季报非常靓丽,高瓴也进场了,加上目前股价不贵,盘整时间也比较久了,就加一篇文章,写得仓促,本来想抢在开盘前推送出来,结果系统出问题,现在推出来,看今天盘中还给不给机会吧,总之各位老铁千万别追高。

伊利股份4月28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约272.59亿元,同比增长32.68%;净利润约28.31亿元,同比增长147.69%;基本每股收益0.47元,同比增长147.37%。

2019年Q1的净利润是22.7亿,与2019年Q1相比增长24.6%。

与出色的业绩一起亮相的,还有其前十大股东阵营。高瓴资本旗下礼仁投资成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出资约17.95亿人民币建仓4484.37万股,占伊利股份0.74%的股权 。

突发,高瓴18亿抄底,一季报拿下历史最佳,股价还不贵

公募老将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基金在一季度也增持了408万股,持股市值近13亿。易方达上证50基金、东方红基金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持。

从股价走势看,伊利股份自春节前冲高后,一路回调,回调幅度近25%。高瓴资本的建仓成本大致在38元附近。

年报显示,在产品方面,伊利正不断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2020年,伊利旗下“金典”“安慕希”“畅轻”“金领冠”“巧乐兹”等重点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9.6%。同期,新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16%。“伊利”奶酪系列产品、“金典”低温牛奶、配方升级后的“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业务均有突破性表现。

此外,电商新零售正在成为其业绩增长“强力引擎”。

数据显示,2020年,伊利电商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55%。进入2021年,伊利电商增势不减,截至2021年2月,伊利在电商渠道市场业绩增速高达77.6%,远超53.8%的行业平均水平,电商渠道市场份额突破30%大关,稳居电商B2C液奶份额第一位,优势进一步扩大。

简单说下伊利股份的投资逻辑:

(1)中国人均饮奶量提升。

2018 年,中国牛奶人均消费量为17.44 千克,同期日本与美国的人均消费量分别为38.65/84.85千克,二者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是我国的2.22/4.87倍。对比饮食结构相近的日本,中国牛奶消费量还有1倍提升空间。价格方面,中国奶制品也将持续消费升级、提升高端产品占比,未来中国牛奶仍将是量价齐升的格局。

突发,高瓴18亿抄底,一季报拿下历史最佳,股价还不贵

(2)奶粉及低温奶的放量

:1)中国奶粉市场规模达千亿,政策监管加严利好国内奶粉龙头,伊利目前奶粉营收在100亿,未来仍有2-3倍提升空间。2)过去冷链技术不成熟,限制了低温奶(巴氏奶)的消费。

随着冷链技术成熟、南方地区大型牧场的建立、超巴奶将保质期从7天延长到15天以上,营销渠道见长的伊利也会受益“低温奶的发展红利”。

突发,高瓴18亿抄底,一季报拿下历史最佳,股价还不贵

突发,高瓴18亿抄底,一季报拿下历史最佳,股价还不贵

(3)饮料行业的扩张。

中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以上,伊利切入的包装饮用水、功能饮料、咖啡饮料等,均是高增长的细分饮料子行业。中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足够大,如果伊利切入饮料行业成功,市场规模足以再造一个伊利。

突发,高瓴18亿抄底,一季报拿下历史最佳,股价还不贵

短期来看,伊利/蒙牛各自在千亿目标驱使下,2018-2019年均加大营销及折扣力度,伊利净利率从接近10%降低至7%。2019年,伊利广告费用投入110亿,约占总营收的12%;蒙牛广告费用投入85亿,约占总营收的11%。

未来伊利/蒙牛在战略目标达成或者战略定位改变后,营销费用存在大幅降低的空间。

本文转载至价值研学社公众号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伊利股份业绩大超预期!明天要大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