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林社:净利润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应该被重估了?

名家观点 | 发布于2022-03-25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德林社”,飞鲸投研经授权发布。

3283亿,220亿,1.90亿……一连串的数字,让全球的米粉又沸腾了一把。

3月22日,以消费电子和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小米集团,发布了2021财年Q4和全年业绩报告:2021年全年,小米总收入达到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69.5%,净利润再创历史新高。

德林社:净利润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应该被重估了?

作为港股科技大蓝筹,这份靓丽的财报激发了市场投资者对小米的信心,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一度涨超9%。

资本市场股价大涨,证明了小米这份财报的不一般。

在这份优异的财报中,小米的核心也是基本盘手机业务延续了过往的优异表现,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1.9亿台,同比增长30.0%,排名全球市场第三;AIoT业务稳定增长,互联互通能力进一步加强;新业务互联网收入Q4也创历史新高,生态活力明显增强。

要知道,过去的一年,行业触顶和经济波动,以及缺芯等情况的考验下,智能手机、互联网行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在供应链紧张、需求疲软的逆风下,无论是小米的财务数据,还是产品表现,都再创新高,抗风险能力大增,展现出十足的韧性。

德林社:净利润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应该被重估了?

自2020年小米提出高端化战略以来,小米全面对标苹果,今年年初的高端化战略研讨会上,雷军宣布了小米高端化的目标——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从发布的财报来看,高端产品竞争力再度提升,AIoT生态加固,小米的战斗力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小米能打的实力越来越强,雷军对标苹果的战略也愈加有底气。

持续增长的战斗力何在?

小米2021年经调整净利润达220亿元,同比增长69.5%。2019年和2020年,小米经调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4.8%、12.8%。可以明显看出,小米业绩再次重回高速增长赛道。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小米以“手机xAIoT“为核心的硬实力和以互联网服务为主的软实力共同增长的支撑。软硬实力持续增长,成为小米长久“能打”的战斗力。

硬实力方面,迥异于苹果、华为等起家时不以手机为主,手机业务对于小米的重要性,全天下皆知,那是小米的基本盘。

2021年全年,小米的手机业务稳健增长,成为小米增长的重要引擎。全年,小米手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89亿元,同比增长37.2%。手机业务收入大增的一个亮点是量价齐增。

德林社:净利润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应该被重估了?

出货量方面,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出货量达1.9亿台,同比增长30%。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达14.1%。

在价格方面,高端品牌实现国内国外双开花。

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较去年翻倍增长。

其中,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60%。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零售价在350美元或以上的境外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小米的出货量排名第三。高端品牌战略,小米持续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手机业务大放光彩,带动了AIoT产品的增长。

2021年全年,小米AIoT业务实现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26.1%。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小米AIoT连接设备达4.34亿件,同比增长33.6%;小爱同学月活用户同比增长23.3%,达到1.07亿米家App的月活用户同比增长42.0%,达6390万。

德林社:净利润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应该被重估了?

在AIoT产品矩阵中,小米智能电视出货量全年达到1230万台,出货量已连续三年稳居中国第一,全球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在AIoT产品中,小米罕见地首次披露了智能电视以外的产品情况。其中,小米全球智能空调出货量超过200万台,同比增长超70%。智能大家电品类(空调、冰箱、洗衣机)领跑市场,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超60%。

多元化产品矩阵深耕发展,逐步加固小米的护城河生态,证明了小米“手机xAIoT”商业模式的正确性与潜力。

硬实力夯实了基础,软实力则为小米带来了新的盈利动力。

2021全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282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境外互联网收入达50亿元,同比增长84.3%。

互联网业务中,小米全年广告收入达181亿元,同比增长42.3%。广告收入增长,侧面证明了小米高端化战略走的成功。

小米的高端智能产品出货量不断增长,小米的用户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高净值用户在不断增长,意味着小米的商业化能力越来越强。

在高饱和的市场下,小米互联网业务保持了健康增长,显示出小米互联网生态极强的成长力。

此外,小米还打造了一个未来的战斗力——智能汽车。新能源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家和工作地之外的第三空间,汽车未来的变革有巨大想象空间,智能汽车是“长了腿的超级手机”,而且是一个场景更加丰富的“手机”。

德林社:净利润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应该被重估了?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超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西南证券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小米的EV新业务构建长期蓝图。智能汽车将成为小米未来又一个持续增长的战斗力。

从手机到AIoT,到互联网服务,再到智能汽车,小米软硬兼施,能打的实力持续增长,不仅在当下保持小米业绩稳健增长,同样也为其描摹了未来的价值向量。

重估小米的价值

优秀的企业一定是长期主义者,所谓长期主义者,即立足当下,放眼长局,在正确的事情上长期坚持。

“5G+AI+Iot就是下一代超级互联网”。这是小米掌舵手雷军给行业接下来下的判断,也是雷军给小米下的战略定义。

对于智能手机,市场都有一个共识:手机市场的天花板将到来,将是存量的竞争。

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自2016年达到高点后连续4年负增长,即便2021年出货量有所反弹,同比增长却不到5%,预计未来两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3%-4%左右。

物联网是未来的趋势,AIoT的发展还在持续,远没有达到天花板的地步。《2021全球AIoT开发者生态白皮书》中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达到2264亿美元,预计以28.65%的增长速度,到2022年将达到4820亿美元。

作为早期的入局者,小米从2013年就开始布局AIoT,并且始终如一。小米物联网的战略也不断升级,从“手机+AIoT”变为“手机xAIoT”。

德林社:净利润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应该被重估了?

一个小小的符号改变,是小米对于物联网生态理念的升级转变。

“+”的时代,是小米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结合,而“x”的时代,是小米多服务品类聚合的生态。在这一过程中,智能产品间,相互赋能,形成生态闭环,赢得市场的青睐。

2019年-2021年,近三年,小米AIoT连接的设备数量分别为2.35亿台、3.25亿台、4.34亿台,增速分别为38%、33%,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长速度。按照此增速,2022年,小米AIoT连接的设备将超5亿台。

2019年-2021年,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设备的用户数分别为410万台、620万台、880万台;2019年-2021年,小米的全球MIUI月活用户从3亿增长至5.1亿,2021年全球净新增MIUI月活用户达到1.13亿。

这些都佐证着小米的智能产品生态在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小米已经是全球最大消费类AIoT物联网平台公司。

然而遗憾的是,资本市场的反应,却称不上热烈。2018年上市以来,小米经历了大起大落,目前总市值为3687亿港元(约3005.27亿人民币)。

究其根源,是市场对于小米的估值逻辑,仍然停留在昔日“硬件公司”的模板中。叠加近期以来,中概股表现较低迷、国际大环境,引发了港股相关公司的下挫,继而影响估值中枢下移。

目前,小米的市盈率为15.59倍,资本市场上,硬件公司的市盈率大概10-20倍左右,这与小米当前的市盈率相吻合。

德林社:净利润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应该被重估了?

不过,伴随着小米互联网业务增长和AIoT万物互联生态的逐步成熟,小米硬软实力持续增长下,昔日的估值逻辑对于小米来说,或许有些过时。

以全球知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苹果来看,苹果目前打造了一种“产品生态”模式:不单独依赖iphone手机产品,而是借助耳机、音响等套系智能产品和软件服务,构建一个高用户粘性的产品链,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影响力和盈利水平。

目前苹果公司的市值达2.7万亿美元,市盈率达27.62倍。

对比来看,小米的AIoT万物互联生态,相较于苹果的“娱乐全家桶”,覆盖的生活场景还要更广。并且,小米与苹果相比,小米还具有苹果所不具有的大众市场。

小米所做的产品包括两条线,大众品牌和高端市场。高端市场满足高净值用户需要时,大众品牌眼于80%用户的80%需求,80%用户意味着将更加贴近消费者,80%的需求意味着更贴近消费者的刚需。

纵观市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购买苹果的产品,小米的性价比,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刚需,使得小米更加有消费者属性。

小米与苹果相比,小米的成长性更高,所以说,雷军对标苹果不是夸夸其谈,而是有理可据。

此外,所有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都有一个共识,未来的竞争是科技实力。不管是互联网业务增长,还是护城河生态的加固,都需要小米在科研上加大投入。

“技术为本”是小米的三大铁律之一,2021年,小米的研发投入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42.3%。纵观2017年-2021年5年时间,小米的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43%。雷军同时表示,未来五年将持续加码研发投入,预计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德林社:净利润增近70%,“大秀肌肉”的小米应该被重估了?

科技研发的顶端是科技人才。对于人才,小米渴望至极。据了解,小米设立了百万美金年度技术大奖,用于奖励科技创新,该奖项至今已连续评选3年,体现了小米对于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重视。

一番投入下,小米的科研成果也频现。据了解,小米12Pro搭载了小米自研的专业影像芯片“澎湃C1”以及充电芯片“澎湃P1”,手机性能大幅提升;MIUI13实现了系统级全链路反诈功能,小米12系列也成为行业首款自带反诈功能的高端旗舰。

“AIoT”生态不断加固,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为小米未来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成长性。

在财报发布后,小米集团宣布,以100亿港元在公开市场进行回购。回购不仅是小米给予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更是小米对于未来成长的坚定。

一个软硬实力兼施,极具战斗力的小米,随着价值不断被市场认知,其未来将具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这样的小米值得一场“价值重估”!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德林社:30分钟龙头全跳水,股民:吓坏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