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阿里最大股东和行业明灯,错失无数机遇,如今50亿缩水贱卖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5-22

大巨头缩水贱卖

50亿,终于尘埃落定。

美国电信运营商威瑞森公司在3日宣布,将以5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该公司的媒体资产业务,包括雅虎和美国在线等标志性品牌。威瑞森同时表示,将保留10%的股份,而收购者则是美国私募巨头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

据美联社报道,预计这项交易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威瑞森将获得42.5亿美元的现金,并获得价值7.5亿美元的优先权益。

此消息一出,瞬间刷屏了美国、中国的互联网圈。

不少人为被卖者雅虎唏嘘不已,原本可以成为Google、Facebook的“爸爸”,微软的“兄弟”,但风水轮流转,雅虎不断被其他人超过,最终遭遇贱卖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出售,雅虎十年前的价格,跟现在可谓是天差地别。

2008年2月,微软想要以4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但是当时如日中天的雅虎认为这一报价太低了,最终没能达成一致。几个月之后,微软将自己的报价提高到了475亿美元,但是依旧被雅虎拒之门外。

那年还高傲的雅虎,曾经是互联网行业免费模式的先锋者,无数互联网公司的模范,没想到自己一路下滑,如今落得仅值50亿的一天。

那些年的雅虎和创始人杨致远 – 机关算尽太聪明

1990年,杨致远进入斯坦福大学,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学业。

在斯坦福大学,杨致远在图书馆勤工俭学,负责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电脑优势让杨致远热爱上网,当年有个热门词语叫网上冲浪。

冲浪的杨致远认识了一个网友:大卫费罗。两个人经常一起上网并交流自己发现的好的网站,他们都发现,网站太难找,他们自己上网也是提亲记住网址去输入。于是两个人做了一个网页,把网址分门别类的放在同一个目录里,就像图书分类一样。

曾经是阿里最大股东和行业明灯,错失无数机遇,如今50亿缩水贱卖

于是,1995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个毕业生,“华裔”杨致远和大卫·费罗联手创立的雅虎正式上线。

最初,雅虎只是对网站站点进行了简单分类的分级目录,让网站资源变得有序,便于用户查询和使用。

杨致远创办的雅虎网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网站主要提供市场上最需要的三个服务:

第一是门户,可以让网民获得比报纸和广播更新的新闻;

第二个是搜索引擎,可以让广大网民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

第三个就是电子邮件,提供网民交流工具。

雅虎上市三年后,中国雅虎网站开通。

曾经是阿里最大股东和行业明灯,错失无数机遇,如今50亿缩水贱卖

彼时的雅虎,借助巨大的时代红利,迅速崛起。

到1998年《福布斯》杂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杨致远以10亿美元的财富跃居第16位,巨大的造富效应使得杨致远成为互联网领域华人的首富。

杨致远更是成为全世界互联网创业者的偶像,被称为“网络1.0时代的奠基者”,激励了马云、马化腾、张朝阳等人在内一代又一代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

截止到2000年雅虎的市值一度高达1250亿美元,2001年,雅虎公司的市值达到了巅峰,高达1280亿美元。它当时的市值比波音和通用汽车的市值加起来还多。

然而,在成长期的雅虎,逐渐被胜利冲昏头脑,错过了很多规模增长的机会。

比如错失谷歌。杨致远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当时有两位坦福校友上门找到杨致远,想要把他们的一个搜索技术,以一百万美元的价格卖给雅虎。

杨致远慎重考虑之后,觉得这笔生意不划算,同时他也非常相信这样的东西以雅虎目前的状态,可以轻易的做出比它更好的产品,于是就回绝了。

也许是命运在捉弄。

之后他们只好在加州的一个车库内孤独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把它命名为Google。这两位校友就是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雅虎错失了谷歌。

曾经是阿里最大股东和行业明灯,错失无数机遇,如今50亿缩水贱卖

再比如错失Facebook。

2006 年,雅虎预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扎克伯格和投资者们几乎都同意这个交易,但在最后关头,雅虎临时砍价到8.5亿美元,惹怒扎克伯格,最后拒绝了这次收购。几个月后,雅虎又想用更高的价格收购Facebook,但直接遭到了拒绝。

拒绝被微软收购,但自己又无法在互联网圈继续成长,雅虎再一次错失良机。

2008年,微软出价446亿美金,以每股33美元价格收购雅虎,此时雅虎股价约为每股29美元,而当年又时逢全球金融危机,雅虎又已经不在快速发展期,但在CEO杨致远和董事会的精明算计和扭扭捏捏下,这笔收购最终泡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杨致远过于算计和保守断送了雅虎的前程。

此外,还有腾讯。

那一年,IDG在腾讯身上看不到任何希望,想把手中20%腾讯的股份以几百万的价格卖给雅虎,但是雅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这一提议。如果能接盘,那就可能没有后来南非投资公司从腾讯身上获得千倍收益的故事了。

雅虎抓住最大的稻草,便是阿里巴巴

2003年底,雅虎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互联网地址栏搜索服务公司,北京3721科技,这家公司的老板就是现在360公司的董事长周鸿祎。

收购后,雅虎在中国的业务交到了周鸿祎手里运营,不过周鸿祎并没有在雅虎呆很久,2005年,也是周鸿祎离开的这一年,雅虎中国正式并入了阿里巴巴,加上10亿美元现金,这笔投资成为后来雅虎最成功的的一笔投资。

这可能也是源自马云和杨致远之前就认识的关系。

曾经是阿里最大股东和行业明灯,错失无数机遇,如今50亿缩水贱卖

但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买下阿里巴巴40%的股权,已经是雅虎的巅峰。

一边是阿里业务蒸蒸日上,另一边,雅虎自己的业务一直在走下坡路,后面杨致远的辞职,更是加速了雅虎帝国的摇摇欲坠。

2012年1月18日,杨致远辞去雅虎公司董事和所有其它职务。2016年7月25日,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威瑞森)以48亿美元收购雅虎核心资产,至此杨致远彻底失去了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创办的雅虎。

2014年11月6日,杨致远进入联想董事会,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5年12月8日,杨致远出任滴滴快的董事会观察员和公司高级顾问。这是杨致远公开履历的最后一条信息。

追悼雅虎 – 战略上的先进并不能弥补战术上的落后

曾任雅虎中国区总裁的周鸿祎在其自传中回忆写道:

很多跨国互联网公司初入中国,都面临一个选择市场还是选择血统的问题。当巨头来到中国市场,往往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惯常的手法来统治这个市场,不信任、不放权,最后通常都会遭遇惨痛。

在互联网行业,雅虎首创出的商业模式,信息免费、通过广告赚钱,让其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成就斐然。

然而随着时间发展,雅虎失败的最大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没抓住Facebook、Google等机会之外,更重要的一点,还是用户日益剧增后,雅虎后续做的一系列改变,都是盲目与毫无逻辑的扩张,更残酷的是,改变后的这些需求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了。

杨致远曾正确地预言,在电商之外,社区、内容、搜索、个性化,是未来互联网的四个战略核心,但雅虎却没有真正攻下任何一个领域。

雅虎觉得依靠搜索意味着“内容还是别人的”,于是开始集中精力做内容,想成为门户和媒体公司,但现实证明,雅虎既没有研发出一款真正获得市场认可的内容产品,同时也错过了通过收购企业抢占趋势的机会。

有人指出,雅虎看准了未来的趋势,却押错了赢得未来的方式,战略对了,战术却是错的。

在用户眼里,当时雅虎中国的页面也被颠三倒四的更改,从门户网站到单一搜索框,再改为门户网站,最后成了四不像,在用户心中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雅虎自身也定位不清、方向迷失。

在投资上,除了成功的阿里之外,雅虎的并购项目往往管理不善,最终难逃败局。例如图片社区Flickr、博客平台Tumblr、搜索引擎Inktomi、付费点击业务模式发明者Overture等等,都没能给雅虎带来新的增量加成。

并购后管理,本来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学命题,雅虎似乎并不重视管理,例如组织架构长期饱受批评,雅虎是职业经理人主导,这样的代价也极其惨烈,雅虎在 22 年中,换了 7 任CEO,最长的任期 6 年,短的仅 4 个月就被董事会赶下台...…在漫长的内耗中,雅虎不断透支着用户的信任,也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可以看到,在一个技术变化快速的行业里,行业环境和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变化,企业想要始终保持稳健节奏前进,确实相当不易。

这些年互联网资本力量斗转星移,雅虎却始终难以突破困境,以尴尬的角色夹缝生存:

早在2007年,雅虎就已经遭受到来自谷歌、Facebook的攻势。2007年,雅虎股价下跌了7%,而谷歌和微软则分别上涨了54%和22%。

2009年,雅虎接连关闭雅虎关系、空间等社交产品。

在2013年,中国雅虎宣布停止邮箱服务。此时,中国雅虎的业务仅剩邮箱和门户资讯,员工总数不到200人。

曾经是阿里最大股东和行业明灯,错失无数机遇,如今50亿缩水贱卖

2015年,雅虎公司关闭北京研究中心,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2013年起,雅虎发生了数次数据泄露事故,但是直到2016年才对外公开。事后调查显示,仅2013年,雅虎就发生了30亿名账户数据泄露。

还有人指出,雅虎失败,也因为资本吹高了雅虎的估值。

1996年上市时,雅虎营收仅9万美元,但是估值达到5亿美元,到2002年,雅虎估值就超过了千亿。

1995年,雅虎获得了红杉投资的200万美元;1998年,软银孙正义投入了1亿美元,一下拉升雅虎的估值。

一位曾经在雅虎中国短暂供职的人士回忆,雅虎的品牌其实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一个跨国互联网品牌,雅虎在国民认知上的积累其实远超过其它同行人。但十几年下来,运营最终辜负了品牌感。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对于雅虎的评价一般都会用“生锈的铜管”、“老爷车”等字眼。更有脱口秀的主持人将雅虎称为“互联网行业的泰坦尼克”。

有人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但即使战略对了,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管理,战术执行力跟上,最后也都只是黄粱美梦。

编者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作者“七月”,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卫龙赴港上市,辣条一年卖出40亿,又一个赛道火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