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美团都盯上的万亿市场,无人车到底有多“香”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4-29

无人车赛道又迎来新赛手。

4月19日,美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无人配送车在北京顺义正式落地运营。这一无人配送车的发布,标志着美团无人车开始拥有标准化量产能力。

此前,有消息称美团无人配送将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城市落地,应用到美团外卖、买菜、闪购等多个业务场景,预计3年内落地万台无人配送车。

4年前,百度的无人车梦备受质疑,李彦宏坐着无人车上五环冒险做宣发,以一张交通罚单草草收尾。

4年后,越来越多大公司、创业者加入到了中国无人车创业大军中。阿里、美团、京东、苏宁、百度……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不谋而合,盯上了无人车这块价值万亿的蛋糕。

AI、自动驾驶、无人车概念已被引爆,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小型初创企业应该如何突围?谁能成为称霸下一时代的王者?

4月27日晚,上古资本董事长李汉生、爱上智能创始合伙人王坤做客「科创最前线」直播间,为观众解读,当前万亿无人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机遇。

01

人工智能将是中国弯道超车的加速器

科创最前线

:无人车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目前市场上无人车的一个竞争格局是怎么样的?

爱上智能创始合伙人王坤:从无人车发展的转折点来看,2000年之前,行业内大部分是做有控制的、半自主式的无人车,发展比较缓慢。

2004年,转折点出现。无人车赛事开启了无人车感知技术的诞生。当时激光测距等各类传感器开始被应用。

2004年到2009年之间,无人车的基础是快速积累的,一年后,国内国外很多企业都开始介入。

近10年无人车行业发展快速,关键传感器零部件成本下降助推了无人车大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特斯拉、蔚来、小鹏基本上都可以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应用,当下这个阶段,无人车已经走到百花齐放的阶段。

对比海外市场,如果是5年前,我们跟海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到了今天,我认为是无人驾驶的很多方面都已经没有明显差距。甚至我们国内企业做得比国外还要好一些。

当下大家都在提弯道超车,其实人工智能就是中国弯道超车的加速器。

02

AI最大的价值不是“无人”,而是释放人类劳动力

科创最前线

:越来越多的人类的劳动将会被AI机器取代,对于人类和机器的矛盾问题您怎么看?

上古资本董事长李汉生:宏观的来看,科技进步一直没有停止过取缔人类劳动力,像最早的工业自动化到后来办公自动化、信息化都是如此。

AI趋势,是挡不住的。通过科技的发展,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好,这是科技带来的价值。

中国靠人口的红利支撑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但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国也不能单靠人口红利去做。

文化大趋势不是去想如何取代劳动力,现实是我们当下劳动力不足,人手是不够的。我认为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尽量去解决紧缺劳动力的问题。

无人车最大的价值其实不是无人,无人取代一个司机的价值是有限的,但是无人车变成智能车,加上了各种AI能力,那么它就可以做一些人做不到的事情。 未来如物流、出租、港口、安防各种场景都会相继出现。

举个例子,比如说以前公安干警他晚上巡逻,灯光很暗的话,也许他的能见范围是20米只看到,但是无人车可能的能见范围是200米,因为科技让他看得更远。

很多L4自动驾驶同行都有一种期望,为行业带来新的拐点,带来新的价值。

无人车最大的价值不只是“无人”,而是利用AI能力帮助人类将劳动力释放到更具增值空间的事务上。然后使得整个社会能获得更幸福的科技生活。

科创最前线

:您认为AI对社会带来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上古资本董事长李汉生:IT界认为AI能够改变世界。

这几年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 AI除了技术本身,还要结合产业变成产业的第一生产力,这样技术才能带来更大的变量,也有可能产生好的创业公司。

现在所有AI项目都是在做探索,说的难听些,我们都在无人区。但探索本身就是价值,因为创新也需要有人敢去冲。

假如今天大家都想明白了,那就就没有什么机会了。但今天大家都没成功,我们愿意去探索,那么探索本身就是价值。探索要是成了,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愿景。

如何通过科技真正帮到一些行业,产生新业务价值的效果,这个是我们的目标,虽然目前为止只有一点小火花,但我认为这条路还是应该继续坚持做。

03

无人车行业新趋势:寻找细分场景,探索群体智能

科创最前线

:无人车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李总作为一个投资人,看到了哪些的一些新的在投资机会?

上古资本董事长李汉生:无人车机遇,有点像95年互联网、亚马逊刚开始的时候,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有卖出场景,但是后来发觉,其实新的技术上会带来很多不同的模式跟机会出来。

所以其实我觉得,将来无人车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有感知能力的智能平台,可以搭载很多 AI 应用,最终形成一个小生态。所以这是有很多机会的。

当时做纯技术的算法 AI公司,很多是没有落地的客户的。那么最后无人车是不是有可能是变成落地的客户?我觉得可能慢慢会往这个路去走。也许一个未来的景象是,无人车可能会变成一个新的生态平台。

科创最前线

:您深度孵化和陪跑了爱上智能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又出钱又出力”。您为什么选择深度参与这一项目?

上古资本董事长李汉生:在企业头3~4年,投资人最重要的工作是深度陪跑,我们强调天使投资人对创始人来说是陪跑伙伴。

在面对早期项目特别是从种子轮开始孵化的项目时,我认为更合适投资人去做。因为机构们往往有很好的经验。

之所以深度参与爱上智能,一方面,在AI这个领域中,我认为应该是自动驾驶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未来会有很多成功的公司。

另一方面,目前无人车在技术层面已经相对完善,行业的下一步发展趋势是去寻求、深耕细分场景和群体智能。跟爱上智能创业团队聊的时候,他们理念和我一致,他们想的是如何让无人驾驶场景为客户所用,而不是纯粹追求 AI、L4的能力等等。他们在想怎么落地,怎么把技术变成让人用得到的东西。

科创最前线

:爱上智能推出了国内首款商业化的L4级无人巡逻警车,能够实现7*24小时巡逻,打造城市和园区智慧治安立体防控体系。这个产品有什么价值?

爱上智能创始合伙人王坤:无人警车能够解决人力不足、警力有限的问题,所以在无人警车不断推广和使用的过程中,社会生存空间的安全感会越来越高。

现在中国的人力是越来越少,但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这个角度讲,无人车一定是去服务人类,而不是代替人类的。

比如在安保这样的场景下,有了机器人之后,晚上保安基本上不需要再去巡逻了,每天晚上都由机器人巡逻即可。目前我们在海口社区机器人的巡逻里程已经接近1万公里了。

科创最前线

:未来无人车市场巨头最有可能是在哪些场景上出现?

爱上智能创始合伙人王坤:目前市场上,配送、清洁、安保、农业这几个行业入局者较多,大家的产品迭代和投入都比较大,在这几个方向上一定会诞生一些优秀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

科创最前线

:作为从业者,您认为当下无人车行业在发展,是否有遇到一些瓶颈?有哪些环节我们需要再去补足?

爱上智能创始合伙人王坤:目前自动驾驶的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在可见的未来,L4级无人车的开发一定会越来越简单,或许会像开发游戏一样简单。

目前整个无人车推广、投放的瓶颈,不在于自动驾驶的技术上,而是在于AI的应用上。

人需要做的事非常丰富和复杂,但是目前 AI的发展,无法同时做好所有的场景,所以需要做一个取舍。从使用需求上,企业往往会选最刚需的两个来落地。

所以我们要努力的是两个方向:一个是AI技术不断突破,能够让AI帮助人类做更多的事儿,这样无人化场景的价值才会越来越大。

另外一个,无人车行业百花齐放,有大量入局者,但是缺少一个标准。无人车行业需要由政府牵头一个标准出来,比如去规范无人车的质量标准,保障消费者。

04

无人车创新创业,找准刚需和场景最重要

科创最前线

:李总,您之前曾经总结,看项目的时候有个判断标准,叫“小钢炮”。“小”就是特定的细分市场,切口要小,“钢”就是客户的需求,刚性需求,要刚,“炮”就是产品力要强,就像打出去的炮弹一样。那么,您觉得无人驾驶的项目,是不是也可以应用这三大要素来衡量?这三个要素中,对于无人驾驶方向来说,哪个最重要呢?

上古资本董事长李汉生:“小”“钢”“炮”是我们看项目的口诀,其实就是赛道、刚需、闭环。

“小”跟“钢”是一体的,即在一个很特定的细分人群里面,寻求刚需,这时候人群的需求比较明显。

我认为创业企业从0~1过程中,最关键就是刚需,,但是你也要“小”,在小的时候才能更精准的把精力放在一个地方,才能放大。 当客户群涵盖的人数越多,刚需就会越来越难找。

我们要不停地思考你这个需求能不能满足用户,但是刚需不一定是想到的,而是一定要去跟客户一起去开发。这就是创业创新过程的一个从0~1的一个探索过程。

科创最前线

:作为投资人,请您给正在创业的创业者们一些建议,包括无人车应该往哪些方向去做创新?

上古资本董事长李汉生:其实对现在创业是越来越难了,对创业者来说,一定要自己的技术。纯商业模式创新是不够的,单纯只有技术也不够。

这要求创业者们走向科技加产业加模式创新,不仅要懂得技术,还要懂得客户需求。你不能想着我有一个技术,就能改变世界。更要考虑到这个技术到底卖给谁,最后产生什么样的产品。

总的来说,第一个要具备的技术上的积累,要有技术上的强项;第二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要对客户、对你要所进入的应用场景的深刻的客户的洞察和理解。最后要找到一个好的团队来形成互补。

本文转载至投资人说公众号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香港交易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