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招股书的感觉,竟然像在读历史!

贝壳号 | 发布于2022-10-09

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最近在看食品企业的招股书,发现有些行业发展起来,是因为它们刚好赶上了社会发展中的某个阶段,这些行业的产品刚好与社会这个阶段的特征相匹配。后来时过境迁,这些行业的高增长也不复存在。

一、餐饮业发展与我国市场改革

我国餐饮业经历了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阶段。这是我从老乡鸡的招股书里看到的。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城乡主副食品都是凭票供应,当时的酒楼饭店大都归属于饮食服务公司,且多为国营单位。城市存在普遍的“吃饭难”现象,一餐难求。

这对当下的我们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竟然吃不上饭?吃饭这件事竟然供不应求?现在的供不应求好像只存在于某些生意好的饭店里。视线回到1980年代,在经济体制改革前,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没有被认可和接受,供给端的数量少,就会导致一餐难求。

读招股书的感觉,竟然像在读历史!

我们都知道白酒行业在2012年后进入寒冬期的原因,这个原因也是餐饮行业增速放缓的原因。

2012年之后,面对中央八项规定提出的新要求和艰巨繁重的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环境,餐饮业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发展步伐放缓,增速持续回落。

2013年成为一个历史转折点,餐饮收入增速下滑到9.0%,为二十多年来的最低谷,餐饮业高速增长的辉煌时代成为过去,开始经历洗牌。

如下图所示,2020年全国餐饮收入39,527亿元,同比下降15.40%,这反映了疫情的影响。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46,895亿元,同比增长18.64%,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如今疫情的影响还在继续,企业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读招股书的感觉,竟然像在读历史!

二、方便面时代与民工潮

我国第一包方便面于1970年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厂诞生,从此,方便面在我国食品工业中逐渐崭露头角。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100余条生产线,使我国方便面生产工艺初步实现现代化。

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方便面生产线已达280条,年生产能力达70万吨。1992年后,部分厂商开始凭借价格适中、口味独特和先进的营销模式等竞争优势脱颖而出,市场集中度开始提升。

2013年,全国方便面销量达到峰值462.2亿包,其中前四家企业便占据79%的市场份额。

2013年后,受流动人口减少、外卖行业的低价竞争加剧以及长期的负面舆论等多重因素影响,方便面消费量逐渐下跌,2015年及2016年方便面销售额较2013年分别下滑7%和8%,方便面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此处的人工流动减少,指的是应该是民工潮的消退。

老干妈的发展也跟民工潮有关系,那些到沿海地区打工的民工吃饭的时候没有钱吃好的,就着老干妈吃还能下饭。随着民工潮的消退,老干妈的销量还能持续增长吗?

这里我还想到了小时候吃的白象方便面,5毛钱的一包的干吃面特别香,可是现在已经买不到了。刚才查了下白象正式创建于1997年,而且现在白象方便面也反映了消费升级的趋势,种类更多更营养,价格也更贵。如下图所示,2019年我国方便面的零售均价已经达到了2.39元/份。

读招股书的感觉,竟然像在读历史!

三、咖啡在我国有市场吗?

蜜雪冰城招股书的时候,里面提到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是9杯,一年9杯,这多少有点出人意外。另外里面还提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仅为日本的3.21%、美国的2.74%和韩国的2.45%。

这是因为我们的饮食习惯不一样,我们喝茶不喝咖啡?招股书里还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咖啡消费需求的逐步多元化,咖啡消费理念有望得以持续培育,对于未来国内咖啡行业的持续增长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话的言外之意是我们的消费水平还没上去,那么,当我们有钱以后咖啡消费量增加的概率有多大?

读招股书的感觉,竟然像在读历史!

那天还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说法。

从人均消费量看,中国人均休闲食品消费量约2.2kg/年,远低于同期日本、英国、美国人均消费约5.6 kg/年、9.5 kg/年 和13.0 kg/年。

未来,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消费意识的提升,中国休闲食品市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海天前脚出事,李锦记后脚迎来阿里靖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