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寒冬,18A企业开始盈利

贝壳号 | 发布于2023-07-19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格隆汇”,飞鲸投研经授发布 。

当18A还在寒冬中挣扎时,优秀的biotech已经率先“上岸”,宣布开始盈利。

最新公告显示,已有复宏汉霖、思路迪、诺辉健康、和铂医药等多家18A公司发布预喜,其中复宏汉霖及和铂医药两家公司在公告中明确确认了上半年将实现扭亏。根据公告显示,和铂医药宣布,预期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约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44.9%,净利润扭亏为盈,盈利约200至4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约7310万美元。

在发布盈喜后次日,和铂医药在资本市场表现格外抢眼。根据WIND数据显示,7月14日开盘,和铂医药跳空高开,全天最高涨幅超30%,自7月初最低点反弹超34%。

在资本市场低迷期,为何和铂医药能够破茧成蝶,率先盈利?

跨过寒冬,18A企业开始盈利

业绩“狂飙”,首次盈利

首先回答基本问题,为何这份半年业绩预告能够给市场惊喜。

一方面,和铂医药的营收加速爆发,近乎与2022全年收入持平。

根据公司预告,预期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约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44.9%。要知道,2021年和铂医药营收才430.8万美元,2022全年营收已经大幅增长至4096.1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843.8%。

而作为一家尚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医药公司,在外部市场依旧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下,2023年上半年公司就已经基本达到2022全年收入,并且连续两年取得半年度收入增速超过40%的业绩,实属难得。

另一方面,和铂医药作为biotech企业,能够率先“上岸”,成功盈利。

自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来,至今已经有5年。期间近百家18A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头部biotech企业已经拥有商业化产品,然而其中已经拥有正向净利润的企业仅有个位数,占比不超过10%。

而根据公告显示,和铂医药宣布,预期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约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44.9%,净利润扭亏为盈,盈利约200至400万美元,实现首次半年度盈利。

跨过寒冬,18A企业开始盈利

盈利,仅是开始

将和铂医药这份盈喜预告放到整个生物医药圈,可以说是惊喜中又有一丝合理。

除了与自身对比超预期外,与同业进行对比,和铂医药似乎也提供了新的一种biotech扭亏为盈的商业模式。

根据公司公告解释,这份优异的成绩单源自于几个因素:

(1)公司提升业务运营效率,改善成本控制;

(2)来自于Harbour Therapeutics创新产品(如HBM7008以及HBM9161)的授权以及合作,为2023上半年的收入做出重大贡献;

(3)Nona Biosciences 快速发展,扩张势头显著,相关收入大幅增加。

通俗点来讲,那就是 和铂医药走的是“产品管线+平台合作”双驱动的新发展模式,并且已经显成效。

根据2022年公司年报显示,和铂医药已经将其业务划分为Harbour Therapeutics和诺纳生物(Nona Biosciences)两大部分,两大支柱业务将推动公司业绩加速发展。

其中,Harbour Therapeutics致力于针对肿瘤和免疫领域内的创新抗体疗法发现、开发及商业化。

目前,公司在产品管线上已经拥有10种专注于肿瘤与免疫性疾病的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阶段至临床后期阶段,产品管线不仅全球创新,并且具有差异化,有望凭借竞争优势引领下一代肿瘤免疫治疗领域。

公司自有HCAb平台研发的porustobart(HBM4003)被寄予厚望,该产品在多种实体瘤上以现有疗法2-3倍的疗效突破,几乎实现了对肿瘤免疫竞品的“横扫”。2023年,公司在AACR、ASCO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关于HBM4003的多项积极临床数据结果,展示出对包括肝细胞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内的多种实体瘤的同类最佳潜力。

作为公司成立以来首个临床三期项目,巴托利单抗(HBM9161)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III期试验于2023年上半年顺利取得积极研究结果,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首个获批BLA的产品,标志着公司已经实现了产品开发的全链条,距离产品上市仅剩“最后一公里”。

随着管线开发方面接连实现里程碑,和铂医药管线布局的创新引领潜力愈发突显。后续一旦有产品正式步入商业化阶段,带给和铂医药的必然是新的惊喜与增长点。

此外,诺纳生物(Nona Biosciences)作为和铂医药旗下的一家国际化创新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涵盖靶点验证和多元化形态药物分子从发现到临床研究审批(I to ITM,Idea to IND)的完整临床前药物开发服务,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诺纳生物自成立以来就势如破竹,利用公司核心技术平台专注于临床前的技术创新、技术授权和技术服务,将原本用于抗体发现的技术平台进行再升级,现已覆盖ADC、核酸药物、双抗、AI、NK细胞治疗等众多前沿科技领域,受到全球顶尖国际生物科技公司的认可与青睐。

而在“产品管线+平台合作”双轮驱动下,和铂医药也正在通过对外授权和BD的商业模式,迎来收获期。

根据公司公告显示,公司仅在2022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就已经通过与全球药企合作的方式获得现金超过8000万美元,预计自2023年起来自合作的潜在里程碑金额约达到20亿美元,另外按照项目约定,在产品成功推进商业化后和铂医药也会拿到对应的销售分成收入。

跨过寒冬,18A企业开始盈利

小结

回顾港交所18A公司上市以来表现,可谓有过高光也经历过低谷。

港股IPO市场火爆之时,18A企业上市打新市场一签难求,头顶光环一路高歌。然而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对创新药企的估值带来全面压制。此外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加强,外加CDE要求创新药开发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创新药板块迎来回调,一级市场融资开始降温,二级市场也趋于冷静状态,创新药PK进入下半场。

相较于闭眼投赛道的时代,甄选个股的创新药下半场PK,市场也更加关注产品研发是否能够兑现,后续商业化情况,这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关键。

对标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生物科技行业,据广发证券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全球超过600家biotech企业曾在纳斯达克IPO。但截止2020年6月30日,仅有12家biotech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正向现金流。

反观国内市场,当半年业绩预告来袭时,还是有不少18A企业开始扭亏为盈。从盈利方式上来看,各家企业盈利模式各有不同,有源自于多个产品商业化的复宏汉霖和诺辉健康,也有通过对外授权外加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扭亏为盈的“另类选手”和铂医药。

而像和铂医药这类特别选手,也正在给众多biotech打样,做真正意义上的源头创新,依旧能够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业绩发展持续赋能,未来可期。 (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 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今夜,全世界都在等待特斯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