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相信银行银行做错了什么知常容银行深度分析之二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8-30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常容”,贝壳投研经授权发布。

股市不相信银行银行股是估值最低的那个板块。号称三傻之首。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港股估值是净资产的0.25倍。汇丰银行,工商银行这种大蓝筹,市值也是净资产打6折。而且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已经好几年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不信任不是凭空而来的,市场普遍对银行的报表非常不信任,特别是对银行的不良资产非常不信任。作者本人就只愿意重仓招商银行,对其他所有银行只能说还不能建立充分的信任。 

这种市场刻在骨子里的不信任也是有深刻的原因,首先,的确过去发生了很多案例,很多好好的大银行突然就崩溃了。包括花旗银行,巴林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其次,银行的报表太复杂,一方面很难看懂,另一方面,银行的报表有很多是主观的估计,比如贷款的未来违约率,这个在报表是无法判断是否准确。最后,银行做调节的空间很大,有很多办法隐藏不良资产。

知常容银行深度内幕系列文章,这次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从不良资产这个角度入手,好好深入一下银行的内幕。也给广大的银行股股票投资者们提供更真实,更深入的银行真实情况。

不良资产的隐藏,故事从2000年说起,2000年前后中国给4大行剥离了2万亿左右的不良资产,将2万亿不良资产按账面值转让给国有持股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公开信息来看,经过20年的处理之后,这笔2万亿不良贷款的回收率大概是20%,就是账面值2万亿,只能回收了4000亿。假设这4000亿就是不良贷款的真实可回收情况。

所以,如果我们重做2000年的银行财务报表,会看到在2000年的时候,4大行是破产的,可能要破3次4次,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四大行资本充足率大概是4%。贷款总额约10万亿,净资产4000亿人民币。所以如果把其中2万亿贷款减值为账面值4000亿,而存款等各项负债保持原样,那么四大行合起来净资产是负的12000亿。之前所有数据都显示银行是正常经营的。

在2000年之前各大银行虽然没有上市,但还是有公开经营数据的,在当时每年出版的《中国银行业年鉴》是可以查到的,公布的数据是非常好的情况,就是说每年都是盈利的。所以说,之前四大行的报表是不够真实的。

银行业历史上的确有过一段让投资者不信任的历史原因。

而国际上也不乏各种类似例子,比如花旗银行,曾经是美国第一大银行,报表很好看,也是招商银行的学习榜样。可是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突然发现不良资产爆发,之前对次贷相关资产的违约率估计过低,资本金突然严重缺乏,公司濒临倒闭,最后只有政府出手接管。股民们十股缩一股,损失惨重。

所以从历史角度看,从国际角度看,银行的报表的确不能随便相信。

下面我们再从银行的具体经营来看,为什么报表完全看不出来不良资产的真实情况。你看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百分之一点几,可年报上居然用沉疴痼疾来形容目前面临的问题。

过去四大行的高达20%的不良贷款是怎样做账的呢?以前处理方法就是无限延期。连本带息一起延期,作为正常贷款。不管利息收不收到,本金收不收得到,直接在账上体现为正常贷款。到期不良资产就直接重新变成一个新的贷款,变正常资产,永远挂账。只有极少数破产企业化为真实不良。

这些不良是不可能永远拖下去的,管理层痛定思痛,坚决剥离不良资产,由国家承接以前造成的所有损失,让四大行重新起步。幸亏这二十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四大行终于成长起来,还清了历史老账。

怎样才能不走老路,管理层痛下决心,后来规定所有的贷款必须到期要还款,在账面上要有真实的还款到账记录,否则就算不良贷款。

但是当年很多企业都是借短期贷款,搞长期投资,到期资金无法准时还贷,于是银行就跟企业商量好,搞个过桥贷款,企业找外面各种办法,想办法先把这个账还上,然后银行再把钱给你贷出来,企业就多付了过桥贷款的利息而已。

这事儿后来有些银行比较“坏”,本来是说好的,保证给你新的贷款,可是各种原因,银行后续不实际新贷款了。企业成了高利贷,于是企业也不干了,还不起钱就不还,银行这下也傻眼了,银行如果把这些不良全暴露出来,银行就亏损了,甚至是严重亏损。起诉追债往往又被地方政府要求维稳,无法执行。

于是发明了不良贷款处理2.0.一起隐藏不良贷款。

一个爆出来的著名案例就是某银行成都分行,他们怎么掩盖不良贷款呢?通过成立一个空壳公司,完全受银行控制的,法人证件,章,执照等等全部在银行。然后贷款给这家空壳公司,让空壳公司用贷款偿还不良贷款,用空壳公司的名义继续追索债权。这样不良资产就被完美地掩盖了。这种办法比20年前那种简单延长贷款期限的手法技术含量高了很多。

还有一些新手段,就是将贷款伪装成信托收益权,比如华夏幸福大量债权都是信托收益权,其实本质是贷款。伪装之后就可以避过到期还款这个紧箍咒。还能避开各种资本充足率,贷款拨备率的要求。

最新形势,监管层也放松了到期还款的要求,比如疫情中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一些重大案件,比如康美药业300亿贷款,成立债权人委员会,统一处理,也可以不到期还款,允许银行将这些贷款列为正常贷款

隐藏不良资产还有更隐蔽的办法,《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6]56号明确指出了市场上处置不良资产的创新办法,比如用银行发放新贷款给第三方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通过付管理费,提供其他存款等等方式向信托公司保底,甚至直接用抽屉协议保证兜底损失。这些行为都成为不洁转让。某著名零售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能力非常强,现金请收率远远高于同行,甚至说不良资产处理是本身的盈利来源之一,究竟很让人怀疑。

关于不良资产,说起来就话长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有人就问了,如果不良资产这么隐蔽,全看银行的自觉,那怎么判断银行的报表真实性呢,你为什么相信招商银行的财务报表呢?

银行业不是封闭的,业内人士其实对银行非常了解,哪家公司出事了,哪家银行牵涉最深,大家都知道,康美药业的债委会中的所有债权人银行都清楚别人银行的债权数额,华夏幸福的债委会也是,大家多问问人,肯定能知道。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这个基本判断我们必须要有。必须对银行做有罪推定,招商银行我研究二十年,重仓十年,终于建立信任。很难得。信任一个银行,这个银行必须满足全部关于风险的检验。比如银行不能骤然换行长,比如银行不能信息披露不透明,比如银行的企业文化必须低风险偏好,不说假话。在各种银行的诉讼披露中,银行在实际经营中不能迷失原则。

研究银行二十年,雪球换了一批批银行大V,深深感觉到很多银粉其实并不了解银行的真实运作情况,抱着一腔热忱,抱着赤子之心,重仓银行股,甚至重仓一些高风险的银行股,作为一个研究者,求道者,我说过很多,写过很多,这次我继续深入披露,详细说明,估计效果也就了了而已。但哪怕只有一个人真正明白了,那也是我的收获。

股市也好,价值投资也好,真的太难了,我们知常容团队苦苦求索,试图搞清楚一些根本问题,比如要不要估值,预测公司未来有没有可行性,公司的深入研究要做到哪一步?我们在竭尽全力,欢迎同道中人共行。

研究银行20年,深度文章二百万字,公众号,知常容。更深入交流欢迎到知识星球—知常容投资研习社。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流血”的物流,“补血”的德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