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还欠点“火候”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8-19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无忌”,作者:鹿鸣,贝壳投研经授权发布。

2020年可以说是“植物肉发展元年”。

来自CBNData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国内针对植物肉赛道的投融资事件多达26例,同比增长500%。在整个食品及保健品赛道占比达10%左右。

整个2020年,人们见证了跨国连锁餐饮及国内龙头餐饮企业对植物基产品的追捧和青睐——肯德基、必胜客、棒约翰(PZZA.US)、星巴克(SUBX.US)、德克士、吉祥馄饨、百草味、喜茶都相继推出植物肉产品;麦德龙、盒马鲜生、苏宁(002024.SZ)、大润发等商超也都开始零售植物肉。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引入植物肉产品,这个被生造出的新市场,距离消费者日常生活更近了。

那么,植物肉是如何从不被重视到全面开花的呢?它在中国又会受到何种对待呢?

有着“植物肉第一股”称号的美国生产和销售素食肉类公司——Beyong Meat(BYND.US)功不可没。

2013年,比尔盖茨尝到Beyond Meat 公司研发的人造鸡肉墨西哥卷后认为,口味和真肉没有区别,从此成为植物肉头号重量级粉丝。《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和主演莱昂纳多等人也都投资了植物肉公司。导演还拍了一部《素食者联盟》,请来施瓦辛格大力宣传素食好处,为植物肉的推广做起了宣传。

2019年5月2日,Beyond Meat登陆资本市场,定价25美元一股,开盘首日涨幅高达163%,创造了21世纪以来纳斯达克的IPO首日最好表现。

随着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公司股价一路上扬。截至2019年7月26日,创下历史新高,接近240美元一股,市值超过140亿美元。

今年6月,全球植物基食品行业LIVEKINDLY Collective集团以中文名“礼的乐活”登陆中国市场;7月13日,澳大利亚植物肉巨头V2 Food宣布进军中国市场;7月14日雀巢公布旗下植物肉品牌嘉植肴已向国内90家企业提供植物基餐食;7月15日Beyond Meat正式登陆京东商城,这也是Beyond Meat在中国的首个电商渠道。

相比于厂商们的热情,国内消费者却对植物肉产品持冷静态度。

Beyond Meat8月5日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正说明了这一点。

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营收1.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1.8%;但净亏损1970万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000万美元。

因业绩不及市场预期,公司的股价在盘后下跌了4.6%,报116.26美元一股。

Beyond Meat在财报中解释称,亏损增加主要因国外业务费用增长,比如在国外市场增加生产线、营销投资和研发创新投资、提升运营能力以及增加员工数量等。而美国本土零售渠道的销售额有所下降,则因消费者不再需要像去年疫情流行时那样囤货。

财报来看,Beyond Meat在中国市场砸的钱,并未能带来丰厚回报,反而进一步增加了亏损。

受此影响,作为Beyond Meat原料供应商,双塔食品(002481.SZ)的股价也出现回调,从最高的20.12元每股。截止8月13日报10.99元;总市值136亿距离最高也已跌去超30%。

财经无忌将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来逐一分析这个风口上的新市场。

1.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品类?

2. 该品类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如何?

3. 国内植物肉品牌的底层打法有哪些共通之处?

“植物肉”的出现,其实跟传统肉制品行业生产状况息息相关。简单总结就是:行业规模巨大、需求持续增长、生产效率无法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肉类产品的市场规模绝对值高达8.8万亿美元,约占2018年全球GDP的10%。

整个产业链贯穿上游饲料生产、中游肉制品加工以及下游的批发零售,与肉制品生产直接相关的产业规模高达1.9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即便只有10%的市场被其他产品替代,也能催生出一个千亿美元的新市场。正是如此巨量的市场想象空间,吸引了大量肉类替代品进入,其中自然包括“植物肉”。

财经无忌经梳理发现,即便达到了万亿市场级别,全球的肉制品需求还在不断增长。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全球人口仍在持续增长;第二,随着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对肉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人均肉制品消费逐年提升。

从长远来看,单凭提高传统肉制品生产的效率已无法应对食物系统所面临的紧迫挑战。人们开始思考解决之道。

据公开数据显示:全球目前37%的谷物被人类直接食用获取能量,更大一部分被用来饲养动物并产出肉制品。但中间的损耗巨大,只提供了相当于7%左右的能量。如果没有能源转化损耗,理论上现有食物供给已能够养活至少再多一倍的人口。同时,如果合理搭配谷物类产品摄入,基本能满足人类所需的所有营养标准,理论上能达到完全不需要吃肉的状态。因此,减少甚至去除中间的肉制品生产和加工环节,成为解决长期食物供给的一大方案。

但由于肉制品独特的口感,又使人们无法完全舍弃,因此能提高中间食物能量转化效率,同时又能满足“好吃”的肉类替代品,不断被人们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

人造肉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化学家波耶在研究汽车坐垫套皮革的代用品过程中发现,在榨油和制造人造黄油后的大豆残渣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并可缠绕成股。他从中受到启发,想用这类物质制造清淡而又易消化的“肉类”。1953年,他取得了“人造肉”的发明专利。

20世纪60年代,人造肉开始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但发展并不快。随着技术不断精进,人造肉概念才再次崛起。2019年,人造肉技术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全世界十大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之一”。

同5月 , BeyondMeat挂牌上市,7月底股价便上涨3倍,这点燃了近来火热的植物肉市场。而当下大热的植物肉,并不完全等同于人造肉,它只是人造肉的一种。

简单来说,目前人造肉可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植物基人造肉,即前文所说的“植物肉”。该类人造肉完全通过植物性原料生产,不需要任何动物性相关原料。

从原理上来说,这与1000多年前中国发明的豆腐可谓同宗同源。不同的是,传统的素肉制品如豆腐、素鸡、素鸭等,只是简单利用大豆、麦麸等植物制作,口感上与真肉差别巨大,不能作为真肉的替代品。

但植物肉采用了极为复杂的生产工艺,添加了通过发酵技术从植物中提取的血红蛋白和黏合剂,可以模仿真肉的外观和口感,带来与食用真肉相似的体验。

相比传统肉类,植物肉有着诸多优点,比如降低健康风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

第二类,细胞培育肉。细胞培育肉也被称为“人工培育肉”,是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细胞指数级增殖产生的。

目前,植物肉市场规模已经达到百亿美金,并且保持快速成长趋势。

据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Marketsand Markets预测,2019年全球植物肉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每年将以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肉类替代品市场增速最快。

相较于细胞培育肉,植物肉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在海外,植物肉产品的零售价格已接近传统肉制品(汉堡王的植物肉汉堡比普通汉堡贵1美元,却能减少了15%的脂肪以及90%的胆固醇摄),有望成为中短期内真肉替代的核心品类。

与热闹的海外市场不同,植物肉在国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天风证券研究报告的一项调研显示:有36%的国内消费者因为不清楚或不放心其材料及制作过程,不会购买并食用植物肉;还有29%表示更喜欢真肉。有27%表示对新奇食品不敢尝试,还有22%的人觉得植物肉不健康或有添加剂。

目前,西餐厅和酒吧仍是植物肉最常出现的餐饮场所,植物肉在中餐馆则较为少见。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美国植物肉市场,消费频率较高的汉堡,贡献了超过80%的销售量。但我国传统肉类消费场景非常多元,如涮火锅、烧烤、卤味、炒菜等,不同的消费场景需要不同的产品形态,每一个产品形态对肉质的要求都不一样。我国丰富的肉类消费场景,对植物肉的要求和期望值更高,目前植物肉还较难满足所有消费场景需求。“从产品形式上来说,植物肉需要生产更多中式产品,而非照搬国外的汉堡产品。”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食品与饮料业务(平台)亚太区总裁李永敬表示。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认为,中美植物肉市场的差异,在消费观念上也有所体现。在美国市场,环保主义者、动物保护主义者、素食主义者群体已经发展为一个成熟且成规模的群体。但中国市场,目前绝大部分植物肉消费者还是更看重食物本身的口感。王晟指出,这种市场差异,也意味着美国Beyond Meat等公司的打法,并不完全适合国内植物肉创业公司。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如何依据基金公司选择基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