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潮”的背后:半导体行业的“疯狂”与“追逐”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8-13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 明公子财经 ”,作者“ 明公子”,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半导体已经成为股市里波动最大的行业。

8月9日,随着A个半导体股的集体下跌,港股半导体股跟跌。芯智控股跌超10%,华虹半导体跌近7%,中芯国际跌超5%,晶门半导体跌超4%。

而在一周前,半导体板块再次迎来一波涨停潮,其中“芯片一哥”中芯国际在7月27日一度触及20%的涨停板,创下上市以来最大盘中涨幅记录。

在此之前的7月21日和22日,半导体板块更是出现了满屏涨停的“神迹”,其中包括上市仅一年的新股——南光高电,芯海科技芯源微等公司。

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不少半导体个股已经翻倍,而在过去的半年里,不少巨头营收同比增长超100%。

今年以来半导体板块已经成为最热赛道之一,进入7月以来半导体板块大多数估值已经处于高位,以至于想找一家估值处于低位的个股都是很难的事情。

在这个满是金钱味道的半导体故事里,趋之若鹜的股民,内卷的VC,排队等候入局的企业是其核心三要素。

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有近百家半导体公司正排队IPO。

相较于虎头蛇尾的社区团购,前途未卜的造车,半导体更像是近在眼前的风口。

作为今年最火热的赛道之一,市场对于半导体个股股价的直上云霄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8月3日收盘之时,今年半导体个股累计涨幅超100%的有14只。

其中,榜单第一的明微电子涨幅超413%;福满电子则是半年股价暴涨4.5倍,从上半年最低的29.95元/股一跃到如今的135.83元/股。

二级市场的火爆也直接反映出资本市场的火热。

以福满电子和台积电为例,前者今年上半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239.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1190.55%;

后者2021年第二季度营收3721.5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9.8%,净利润4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在半导体火热的黄金赛道之上,造富和渴望造富的故事正在同时上演。

一方面,有人急流勇退。2021年7月12日,国家大基金拟减持市值600亿的多媒体芯片龙头瑞芯微上市前取得的股份,粗略计算套现金额约9亿元左右。

大基金于今年6月18日、4月9日、4月12日、1月5日减持中芯国际港股,持股比例由10.21%降至7.81%;另一方面,有人趋之若鹜。在一批资本有序退出的时候,另一批资本正在陆续跟进,火热的赛道永不缺乏VC。

据某老牌VC工作人员称现在半导体赛道,项目贵,但内卷严重,就算有弹药也很难投出去。

内卷不断升级的不仅只有vc圈,渴望赶上半导体风口的整个资本市场亦是如此。

据《2021中国半导体投资深度分析与展望》显示,在过去的一年,资本市场共发起了534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高达1536亿。

其中融资金额超过5亿的项目有46个,数量仅占8.6%,但融资金额高达992亿,占总融资金额的64.6%,龙头效应明显。

另一方面,目前近百家半导体公司正排队IPO。

这样的盛况,无论是在半导体的发展史上还是整个资本市场都十分罕见。

持续升温的半导体赛道,与“缺芯潮”密不可分。

本质上,芯片短缺是一个周期性问题,行业每四五年都会经历一轮周期,由供需两端共同决定。

从供给端来看,2019年适逢半导体历史发展中的下行发展周期,再叠加疫情和国外芯片封锁等因素,造就了可谓十年一遇的中国式缺芯。

从需求端来看,5G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巨头造车浪潮带来的产业结构性增长,再加诸此前如火如荼的比特币挖矿,疫情带来的远程办公对于电脑和服务器的需求增长等因素,造就了供需的严重失衡。

从细分需求端因素——5G手机方面来看,受制于美国芯片封锁,自2015年,稳居世界第三手机出货量的华为在2021年骤降至第六(3220万部)。

华为在断臂求生,出让荣耀手机业务之余不得不走上自主研发芯片的漫长之旅。

小米,oppo,vivo则在努力蚕食华为失去的市场份额。

随着新一轮5G手机换机潮的到来,国产手机品牌对于芯片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之上。

在“蔚小理”造车三兄弟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之余,各大互联网巨头也按耐不住内心的火热,纷纷投入造车大战之中。

今年甚至有多家车企因“缺芯”而停产或减产。

伴随“缺芯”的是“物以芯为贵”——与去年上半年相比,目前汽车芯片价格普遍上涨10倍到20倍,而且依然“一芯难求”。

部分经销商恶意涨价,引发市场价格混乱,加剧市场恐慌情绪。汽车企业无奈选择大量囤货扫货,提高芯片库存,以抵御未来风险,进一步加剧“缺芯”的困境,导致恶性循环。

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的《盘点中国半导体产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半导体进口额达到3780亿美元,中国组装了全球35%的电子设备。

在“缺芯潮”的时代背景下,半导体国产化成为必然的趋势。

华泰证券科技与电子首席分析师黄乐平分析——目前国内半导体自给率只有20%,预计到2025年,自给率大概能提升至30%到40%,供需缺口依旧很大。

国产化半导体需求正在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结构性增长。

这一点无论是在火热的二级市场股市还是一级市场相关巨头的业绩报表或预表中都得到佐证。

股市的火热不多赘述。

业绩预报方面,封测厂通富微电、设备厂芯源微等,都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将获得超过翻番的净利润增速。

不难发现,半导体的风口正在来的路上。

当然,半导体赛道的蒸蒸日向也与政策利好密不可分。

美国的一纸芯片封锁令让国内不少科技巨头举步维艰。

为了突破这一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到,加快智能制造、高端芯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

从这种层面上来说,半导体不仅仅只是一门生意,同时也是科技强国战略指导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回归到半导体核心技术问题上,二级市场的火热与一级市场上半年业绩预报取得的好成绩都不足以佐证我国半导体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实际上,中国企业在高端逻辑芯片、先进模拟芯片和存储芯片市场上明显缺席,在半导体供应链、先进逻辑芯片生产、EDA工具、芯片设计IP、半导体材料等方面较为落后。

以“芯片一哥”中芯国际为例,其芯片制程水准平均落后头部玩家(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两代甚至三代的水平。

这一点似乎也反馈在中芯国际的股价之上。

自中芯国际2020年7月16日登入A股科创板,上市即巅峰,首日上涨至95元的峰值之后,便一路下跌,直到最近才开始上涨,截止8月5日收盘时,中芯国际的股价为67.2元/股。

半导体技术的先天不足和人才缺乏是整个赛道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国内在芯片设计环节需要的人才最多,占比高达81.8%。到2022年国内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缺口将高达25万。

据华南师范大学李京波教授预估,把所有领域加起来,我国芯片人才缺口目前将近60万左右。

一方面是人才稀缺,另一方面是人才流失严重。中芯国际人员流失率大约是台积电的3-5倍。

长远来看,在未来几年里,半导体依旧是炙手可热的黄金赛道。

半导体产能需求支撑以及核心技术进步都将驱动整个赛道快速发展。

当然,资本层层叠加带来的蝴蝶效应则是在未来某一个时间节点,半导体结构性产能过剩是不可避免的。

总而言之,在半导体投资热的背后,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企业营收的上涨还有综合国力的增强。

正如云岫资本管理合伙人兼CEO高超所说——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时代大变局中,只有把个人的事业追求融入到科技强国的时代洪流中,才能不负历史使命,成就我们的价值。

围绕半导体产业进行的创业和投资正是这样伟大的事业。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平安信用卡“全城天天88”造节,“高频化”建立用户消费认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