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15

编者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烹小鲜”,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喵族码字员:徐小怪

6月12日,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正式举行,在主题为“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共圆百年梦•启航新征程”的开幕活动上,来自国内电影企业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为中国电影产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建言献策。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万达文化集团总裁兼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莅临现场,六位嘉宾针对主旋律电影创作、市场机制优化、国产片出海各抒己见。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左起:主持人皇甫宜川、程武、傅若清、王长田、王健儿、于冬、曾茂军

这其中,在市场机制的讨论环节,王长田、于冬和曾茂军就内容结构建立、调整票房分账、把控宣发成本展开了激烈地碰撞,特别是对于购票平台服务费和排片费用的观点,火花四溅,鸣动全场。

由此可见,尽管目前的票房数字喜人,但是仍存在很大问题,喜中带忧,比如过多依赖于大热档期,腰部类型片和文艺片生存困难,大多数年轻创作者难以进入观众视野。

对于这种情态,烹小鲜(pengxx01)认为,撇掉档期、卡司、投资和宣发等因素,唯有出现一部真正靠口碑逆袭的中小体量影片,才能从本质上证明,国内的电影市场已回归至健康发展的状态。

毕竟,市场增量应该由影片本身带动,其他只是辅助手段。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自2009年《建国大业》取得华语市场票房TOP3起,主旋律题材电影逐渐成为了市场支柱之一,并且呈现出多元化、多视角、高品质的趋势。

而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类题材的创作如何升级,是行业的重点课题,也是开幕论坛的首个议题。

通过六位嘉宾的交流,真实感、创新性、感染力是三大关键词。

首先说真实感,即以严谨、敬畏的态度尊重真实历史,体现于场景、人物、思想。程武和王健儿用腾讯和上影合作出品的电影《1921》举例。场景方面,为了还原百年前的景象和氛围,影片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程武

人物方面,一边要突出他们的伟大贡献,一边也要表达他们的鲜活感和日常感。思想方面,传递具有普适性的情感和价值观。百年前年轻人的所想所行,对当下民众依然有强大的启迪作用。

另外,曾茂军也提到了“真实感”的重要性:拍摄主旋律电影,一定要准备充足,提前做大量的采访,阅读珍贵材料,邀请相关专家担任顾问。

其次说创新性,即开辟创作新视角,打破传统模式。据王长田透露,光线出品的《革命者》和《狙击手》将是个中代表。前者以李大钊为主角,采用了全新的叙事结构,风格极度电影化;后者在节奏上大胆尝试,全程高能,可以让观众深深沉浸于战场上的紧张气氛。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傅若清

第三说感染力,即兼顾商业看点和艺术魅力。在傅若清看来,在情节编撰上,商业属性是带动观众走近影院的基础。而在制作上,合理运用技术手段,也是题材升级的重要一步。

于冬则认为,主旋律电影要注重艺术形象的塑造,同时可以发挥集体创作的能效,激活全球的工业体系资源用于支持。在这样的制片调度下,他表示,继2019年推出“中国骄傲三部曲”之后,博纳还将在今年推出“中国胜利三部曲”——《中国医生》《长津湖》《无名》。

《长津湖》被其称为是“中国迄今为止投资规模之最,制作规模之最”。影片取材于抗美援朝战役,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根据灯塔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总票房为203.14亿元,较之2019年的641.49亿减少了68%。对于这组数据,于冬直言,行业少了近440亿的现金流,就像人体被抽干2/3的血液,必然有重大影响。

尽管现阶段预测,2021年度的总票房可能超过2019年,但是仍存在很大问题,两极化的市场表现并非完全健康。而随着防疫步入常态化,优化市场机制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必要路径。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王长田

之于产业上游的创作端,程武认为,挖掘现实题材,建设内容IP矩阵,不断尝试创新。傅若清提到,行业要坚持“创新守正”的原则,同时将帮扶青年导演的计划落到实处。

王长田建议调整内容制作公司的收入结构,增加其他版权收益。现在此类国内公司的主要营收大部分来自票房,好莱坞70% 的收入则来自于非票房,营收渠道差距很大。与此同时,影片的票房分账比例、票补和税收等措施也应该内容公司倾斜。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王健儿

之于产业中下游的宣发端,于冬表示,官方需要给行业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处于中间介质的网络购票平台可以降低服务费,至少不能高于专资的5%。曾茂军对此秉持类似的看法。

王长田则表示,当下的排片成本太高,尤其是在大热档期,这无形会增加宣发成本,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一直以来,国产片“出海”都是业内主要的探索版块。而随着国内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这个话题登上开幕论坛,再度被重点讨论。活动上,各位嘉宾分别从原创、人才、技术和版权四个维度表达了真知灼见。

于冬在发行端给予了建议,在他的观点里,受到疫情影响,海外的电影市场复工复产较慢,而中国电影的恢复速度很快,这时候正是国产片“出海”的重要窗口期,相关公司或机构可以抓住机遇。

比如开发全球的“春节档”,既然中国的“春节档”已经连续五年单月票房超越北美,那么该民俗优势可以拓展至全球华人地区。国内公司不妨尝试调整海外发行结构,吸纳更多的全球发行人才,让看电影成为全球华人的春节必备项目。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于冬

另外,他还补充到,盗播盗版问题也是国产片海外发行的一大阻力。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国内电影人还没有在海外建立任何诉讼渠道和相关机制。

万达作为在海外拥有院线业务的公司,曾茂军在发行端的看法和于冬一样,全球电影院缺利润,这对于中国电影是一个机会。而从创作端看,中国电影想要走出去,需要增加更多的宽容度,用世界的语言讲故事,才容易被全球接受。

同样提到人才的还有王健儿,他认为,国产片“出海”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整体看,中国电影的制片体系较之西方的工业化程度仍有明显差距,国内市场需要加大对西方电影人才的吸引力,师夷长技以自强。只有不断完善电影工业体系,方可用更好的叙事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助推中国电影“进攻”全球市场。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曾茂军

傅若清站在技术端表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如果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能够走出去,那么中国文化自然随之而行。所以自主研发终端硬件设备很重要,例如华夏推出的cinity(cinema infinity)组合式放映系统,未来此系统将往前延伸。

程武则以内容IP产业链为重心。在其看来,中国的文化和影视作品要走出去,既要在硬件上全力提升制作水平,也要在软件上与全球的年轻人同频共振,打造具有世界共通性的内容IP,组成联结文学、动漫、影视的IP产业链。

创作、市场、出海,“后疫情”的电影产业「喜中带忧」?|上影节观察

从开幕论坛的内容看,疫情带给中国电影的影响,并不能仅从市场表现判断。而随着行业步入“后疫情”时代,内容公司、购票平台与院线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但这不是坏事,某种程度上,问题只有先外显,才能被解决。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理财暴雷背后,隐藏着一个金融套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