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还是买情怀,米粉是否会为30万底价的小米汽车买单?

贝壳号 | 发布于2022-10-12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新盟”,飞鲸投研经授发布 。

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以及大宗消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汽车行业与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等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而伴随着手机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因此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跨界造车,包括华为、阿里、甚至苹果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跨界发展之旅,而小米作为其中跨界次数最多的企业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小米自2022年宣布要进军新能源汽车以来,就已经开始大肆布局造车行业,从选地建工厂、挖技术人才,虽然动作低调,却不乏关注。9月初,据@晚点LatePost独家消息称,小米进军汽车领域的第一款成果,已确定是一款纯电轿车,并将使用禾赛科技研发的激光雷达,整车售价上限高于30万元。近日,更有消息称,小米汽车首台工程车已经下线。

尽管有些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是小米备受期待的首款车型即将落地,恐怕也并非空穴来风。尽管其中的努力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能够感知到的是,小米在新能源汽车乃至自动驾驶赛道上,多少有些后知后觉。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一看似火热、却已经千帆竞技的赛道里,小米想要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01 行业政策加持,产品差异化成决胜因子

新能源汽车从国外的特斯拉、国内的比亚迪几家独大,发展到如今的遍地开花,不仅是市场刚需的催化,更是政策导向所致。

买车还是买情怀,米粉是否会为30万底价的小米汽车买单?

图片来源:网络

例如,近日,正式发布的《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明确将今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至2023年年底。而且,这已经是自2014年首次实施该政策后,第三次延期。由此释放出的积极信号,自然刺激了许多企业纷纷入局。

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共完成260万的零售销量,同比增长 120%。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

与新能源市场迎来一片大好的信号有所不同的是,整体汽车市场却出现了萎缩。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6月,中国汽车市场总体销量为1205.7万辆,同比下降了6.6%。

业内人士也认为:在目前短途出行、省际出游成为主流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已然是消费者的明智之选了。

众所周知,因燃油车在发动机等领域,有着一定的技术壁垒,因此许多国产品牌都无法与外国车企抗衡。

而借助新能源汽车赛道,不少企业开始弯道超车、脱颖而出。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数据显示,8月自主品牌零售85万辆,同比增长41%;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5.8%,同比增长3.8%。换言之,消费者在购置新能源汽车时,对品牌的忠诚度并没有燃油车那么高。

据观察,小米作为一家以手机等智能设备起家的科技公司,此次布局新能源汽车,其实也是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尝试。

对比小米在手机领域的模式,其主打的是“组装”,即成为一个对外的平台,打通整个产业链来进行供货,因此小米给消费者塑造的品牌印象就是性价比。只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本来就是打价格战为主的行业内,小米能否扛得住,尚属未知数。

小米在高调宣布加入造车领域时,便告知资本市场,100 亿只是起步,未来10 年,还会继续投入100 亿美元,用于产线的建设以及研发等。有资本加持固然可以让造车速度更快,但是要知道,新能源汽车要的不仅是性价比,还有产品的差异化。

产品的差异化这件事,在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内,是比较难实现的。因为这些企业在前期数以亿计的融资、借款后,需要尽快完成资金的回笼,产品只要能稳定就会被迅速推入上市销售阶段,小米造车这个后来者,若还是以这样的产品策略在耕耘这一行业,恐怕也只能长期落于人后。

中汽协近日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产业导入期向产业成长期转型。在政策春风的助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宝马、奔驰等外资企业将加快涌入。而在这样严峻的市场格局之下,小米想要突出重围就需要更高的性价比、更出色的性能以及更吸引人的特色,这对于一个刚刚转行的企业而言,都是难题。

02 合作加入股,难解小米造车生态之困

行业内的种种风向,小米身处其中,自然也能有所感知。在如何让自己的汽车拥有更具市场竞争力这方面,小米一如既往地选择了走捷径:用合作+入股的方式,快速度过研发周期。

买车还是买情怀,米粉是否会为30万底价的小米汽车买单?

据证券机构的不完全统计,在2021年底,小米已经初步部署好了自己的造车格局:投资有关智能汽车领域企业多达62家。其中智能驾驶布局17家企业,智能电动布局13家企业,智能座舱布局6家企业。让自己成为供应商的股东,似乎是小米一贯的经营风格。

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了一定的储备后,小米又开始投向动力电池、激光雷达等新能源汽车中,少不了的“标配”,毕竟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少不得一些黑科技的。

锂电方面,小米投资了包括蜂巢能源、中创新航、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以及珠海冠宇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同步投资了电池材料公司法恩莱特。小米投资激光雷达相关公司包括速腾聚创、图达通、北醒光子等。

但小米在拥有了以上提及的新能源汽车内核供应链之后,在车身制造方面也没有丝毫地松懈。9月16日,荣湃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其注册资本增加5.26%,从1525.5万元增至1605.63万元,且新增多位新股东,其中就包括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

据了解,荣湃专注于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与设计,聚焦数字隔离器、驱动器、隔离放大器等产品系列,而其产品的应用领域,就包括新能源汽车。伴随着荣湃的工商变更,哈工智能也同步通知称,旗下子公司天津福臻与小米汽车展开合作。专注于汽车车身装备制造的天津福臻,有近20年的行业经验,小米造车的生态圈,可以说是完美闭环了。

深知有下游企业还不足以撑起场面的小米,还与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一定成绩的小鹏汽车达成合作,从后端到前端、从研发到制造,所有的关键节点小米都有布局,这在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是比较少见的,因为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强大的资金实力,还需要懂得如何在产品上做好取舍。

目前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方面是因为政策调控:燃油车限牌、新能源车型按售价给予补贴等等,都是驱动许多城市居民偏爱电动车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其入门门槛低,与当前大环境,无法长途出行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从目前小米造车的产业布局来看,它还是一如既往地打算走“贴牌”的道路,把所有的零部件都整整齐齐地组装好,最后贴一个牌子就可以了。这种模式固然是制造业中很常见的,但在本就缺少创新、缺少新鲜血液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消费者或者投资人想要看到的,绝对不仅仅只有这些。

03 样车已落地,小米造车何以令市场满意?

小米在高调宣布造车后,便开始了自己的低调研发、生产、测试之路,直至近日,才有相关内部人士爆料,小米已经进入了实车测试阶段。

买车还是买情怀,米粉是否会为30万底价的小米汽车买单?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按小米造车给出的承诺,小米进军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款车型,将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流线型车身、中大型纯电动轿跑车。而且,小米造车还加上自动驾驶的概念加持。同时还在品牌一贯的性价比方面,不遗余力地宣传:颠覆行业售价、线上自定义选车等等,让消费者充满好奇心。

相较之下,同为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的几大代表:阿里智己、华为 AITO 问界早已进入发售阶段,百度集度汽车首款量产车预计将于10月正式发布。小米的后知后觉,以及其“黑科技”搭载的数量,能否打得过这些大厂,暂且不得而知,但在价格上,恐怕小米这次将会棋逢对手了。

据透露,2023年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等主流一线车企,以及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领跑等新势力车企均将迎来新一轮产品大年,而且多集中于20万元以上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聚焦当下:10 万元以下的新能源市场,以五菱、奇瑞、长安为首;10-20 万区间的,以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领头;20 万元以上的,有比亚迪、丰田、本田、特斯拉等主力。小米在这些传统车企之间,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有足够的价格空间。

热衷于民意调研的小米,在定价方面其实也询问过粉丝们的看法,数据显示,在 1.7 万多名参与调查者中,希望售价在 10-20 万元区间的人占了 81%,是绝大多数。支持 20-30 万元区间售价者约为 11.5%,属于少数派。

不过从掌门人雷军透露的小米首款汽车重要信息,或许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全栈自研、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品牌电池、定位中大型车,小米首款车低配版售价不会低于25 万,高配版甚至要达到30-35万,这是一个连忠实的“米粉”,也有一些望而却步的价格。

汽车领域作为能够拉动整个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发展的行业,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而新能源汽车作为节能减排、国产企业走出国门的新机遇,自然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尤其是目前行业竞争逼近白热化的阶段,小米造车面对的,已经不再是昔日小鹏、理想、蔚来这些造车新势力初创之时的市场环境,因此其长期承压,也将是难以回避的现实。

而即使抛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小米在新能源之外,还试图通过自动驾驶构筑护城河,也同样会与百度、华为等科技巨头,在自动驾驶的赛道狭路相逢。只是,在小米在两方面都无太多技术沉淀、缺少更多核心优势的客观条件下,小米的造车之路,恐怕道阻且艰。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双重主要上市申请,中国最大的在线招聘平台,Boss直聘一年的营销费用高达19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