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大国崛起的关键一跃!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7-02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君临财富”,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2021年是A股光彩夺目的一年,科技股的火热势头超过了投资者在年初最乐观的预期。

上半年,还纠结于内循环的机构们,奋力拥抱着白酒、医药、新能源车;

时间进入到下半年,白酒医美在高昂的估值中已无力再向上,散户们的激情开始向智能车、芯片、军工等更多的板块扩散。

为什么是这些板块?

投资投的是未来,让我们将格局放大一些,看看未来几年会发生一些什么重要的变革。

未来五年,将是人类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五年,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指的就是中国GDP规模对美国的历史性超越。

2020年中国GDP为14.73万亿美元,美国为20.95万亿美元,中国GDP是美国的70%。

今年,2021年,预计中国GDP在17-18万亿美元左右,美国在22-23万亿美元左右,中国GDP大约在美国的75-80%之间。

综合各方预测,2022-2026年,中国GDP与美国的比例将每年缩小5个百分点左右,逐渐实现对后者的超越。

那么,支撑中国跟美国掰手腕的底气和逻辑是什么?当然是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了。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三大产业:智能车、芯片、航天军工。

在2021年下半年,这几个产业都将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2021下半年,大国崛起的关键一跃!

国新能源车的成功,是一切的起点

2010-2020年,全球一共生产了超过1000万台电动汽车,而中国一个电动车市场10年间的电动车产销量就在460万台左右,占据了全球44%的市场,放眼世界基本没有对手。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1-5月我国累计电动车销量达96.7万辆,同比增长224%。

按这种势头,今年全年销量有望达到240万台,相当于过去十年产销数据的一半还多,可见如今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势头之旺盛。

在这种火热的加持下,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上市三年多,市值涨了18倍,晋升A股市值前五。

很多人看到宁德时代的估值那么贵,心里相当没底。

“难道树能长到天上去吗?”

面对来自散户的灵魂拷问,君临认为,确定性还是相当高的。

在欧洲市场,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2021年底就将投产,明年业绩会进一步爆发,随着逐步蚕食日韩对手的份额,拿下欧企和特斯拉的订单,未来宁德的全球份额是有望从20%提升到30-40%的。

毕竟制造业这块,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是压倒一切的竞争力。

而新能源车,只是上半场。

下半场,也就是智能车革命,才刚刚拉开帷幕。

君临认为,在未来5-10年,智能车赛道将会诞生一大批千亿级,甚至万亿市值的新科技巨头。

宁德时代只是见证这股浪潮的第一个巨头,后来者正在簇拥而来。

智能车的核心,是自动驾驶,目前有3条主要赛道。

第一条,是面向C端出售的无人驾驶车。

这个赛道上的公司最多,目前看来也是最成功的,美国有特斯拉,市值一度接近万亿美元。

苹果也准备入场了,据传芯片、软件和外观都已经设计的差不多了,就差安排代工厂制造,目前正在和多家日韩车企接触中,也跟宁德、比亚迪等电池厂打好了招呼。

但预计,要到2024年才能正式量产。

太慢了,相比起来,我国的手机和互联网巨头集体下场,各种车型纷纷亮相,让人恍如回到了2011年的智能机时代。

拼硬件,我国自然是谁都不放在眼里的,但君临认为,未来这个市场最大的蛋糕将被拥有操作系统、芯片和软件研发能力的企业攫取。

目前看来,这个赛道的企业非常多,谁能脱颖而出还真不好猜。

但已经渐渐划分为三个阵营

第一阵营:华为操作系统+(北汽、长安、广汽、小康……二三线车企),华为实力强大,能够自研鸿蒙系统+海思芯片+激光雷达+各种三电技术,当年安卓的影子已经渐渐清晰。

第二阵营:蔚来(换电快充)、理想(增程混动)、小鹏(无人驾驶发烧友),对标OPPO、VIVO、小米

蔚来和理想走实用+差异化路线,有点当年OV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柔光自拍”的味道了。

小鹏走高性价比路线,一方面搞最激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一方面单车售价20万元级别,只有前两家的50-70%,主打性价比,也有点小米的味道了。

预计这三家都能在中高档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第三阵营:比亚迪、吉利、长城+(百度/其它),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

这三家自主龙头,主打下沉市场,胜在硬件能力的沉淀,但缺乏软件能力,未来或许会通过和百度、华为等的联盟,进一步扩大规模。

总的来说,能来的都已经来了,来晚的,机会已经不大了。

这个赛道的玩家之多,产业链生态之丰富,美国是远远比不上的。

下半年到明年初,就看华为的第一批智能车能否在市场上刮起旋风了,一旦验证,就将意味着华为的转型成功。

其意义,将不亚于当年三星从传统手机向智能机的转型,并从此弯道超车,晋升为智能机时代的销量霸主。

而且,华为有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利润率肯定比三星更高。

智能车的第二条赛道,是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

这条赛道,美国有谷歌旗下的Waymo+通用汽车旗下的Cruise,估值约300亿美元。

中国也有百度+滴滴,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等一批初创企业。

无人驾驶网约车平台,概念非常先进,也是目前看来最烧钱,最难走的一条路。

Waymo、Cruise目前每年亏损都超过10亿美元,uber在烧了30亿美金后,实在烧不起了,被迫把自动驾驶部门关闭,搞送外卖去了。

由此变成了Waymo+Cruise VS 百度+滴滴的竞争。

那么这个赛道有没有前途呢?

主要取决于两点:

1,什么时候政策允许无人驾驶商业化;

2,什么时候无人驾驶服务比有人驾驶服务的成本更低。

先说政策,只要政策一天不允许无人驾驶的商业化,那么企业们就只能烧钱,仅存在理论上的希望。

而政策的态度是支持的。

美国方面,2020年10月,Waymo One已在凤凰城首次向公众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开始进行“不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载客商业探索;

12月,Cruise也表示,已开始在旧金山测试自动驾驶汽车,驾驶座不再配备人类安全员。

我国方面,2020年11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4.0版本,明确了无人化测试的申请要求。

随后的12月4日,向百度Apollo颁发了首批无人化路测(第一阶段)通知书。这是北京市首次允许测试主体在公开道路进行无人化(不配备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测试。

很明显,极具重要性的一步已经迈出。

接下来,就是通过逐步扩大的规模化运营,来降低成本了。

据媒体披露,目前百度Apollo和北汽ARCFOX极狐合作的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成本价已经压缩到48万元了。

业界预计,未来几年如果单车成本能降低到30万元左右,就将获得对有人驾驶网约车服务的成本优势,性价比出来,商业模型才会真正成立。

智能车的第三条赛道,是无人卡车服务。

这条赛道是初创企业们扎堆的地方,比如美国的Embark、Plus.ai、Aurora等,中国的图森未来、智加科技、主线科技等。

由于没有巨头的竞争,这给了初创企业们壮大的机会。

今年以来,中国的几个龙头公司纷纷上市,图森未来在4月份作为自动驾驶第一股登陆纳斯达克,目前股价较上市首日价格已翻倍,市值约150亿美元。

上市潮的开启,代表着从烧钱研发向商业化落地的临近,总的来说,这条赛道中国走在了美国前面。

纵观智能车的三条赛道,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就是中美之间的产业较量。

论头部企业的市值和技术水平,第1-2条赛道的特斯拉、Waymo仍然更胜一筹,中国只在无人卡车这个小赛道上取得了先机。

但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产业生态之丰富、政府的推进力度,毫无疑问将会是未来的胜负手。

正如李彦宏说的

“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和美国有着相当大的竞争。美国更多强调单车智能,那么他们在道路测试上的规范或者说相关的法律更加地灵活。

但是中国,我们有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我们可以在路侧增加很多设备来提升安全和提升效率。”

2021下半年,大国崛起的关键一跃!

相比起智能车很多优质公司还不在A股,目前只能炒概念,芯片产业有着更高的含金量

芯片板块,A股少说也有两三百家公司,主要集中在两条赛道。

第一代半导体和第三代半导体。

第一代半导体,即硅基芯片,主要是对应电脑、手机、数据中心需求的。

这个板块市场规模巨大,定位自主可控,逻辑是国产替代和去美化,前景是光明的,但也注定是个漫长而烧钱的生意。

首先,电脑手机的市场天花板已经触达,本质上这就是个内卷的生意。

其次,由于美国,和欧日韩台的对手们具有先发优势、规模优势,这注定了在同质化竞争下,我国企业更加难以挣到钱。

不管是龙头中芯国际,还是二三线企业华润微士兰微,利润率都很微薄。

面板之王京东方的崛起之路,或许将是这个产业的参考,有机会,但注定将是至少10-20年的蛰伏与修炼。

这轮的芯片股炒作,君临认为更多是需求复苏带来的涨价潮引致,本质上跟上半年炒周期股的逻辑一样。

最多半年的空间。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个产业自身的技术进步。

今年底,或明年初,预计中的国产28nm光刻机是否能量产

第一条28nm去美化产业链是否能落地?

几个主要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他们的产能扩张和设备采购的国产化率是否在稳步提升?

这些进展,最终都会在两家芯片设备龙头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的业绩增长中,得到见证。

君临认为,更重大的芯片机会,在第三代半导体和功率芯片。

三代半导体和功率芯片,主要是面向新能源车市场的,是当下最具前景的蓝海,中国和海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

这里面,有业绩的好公司也不少,像三安光电斯达半导闻泰科技等等。

以三安光电为例,6月23日,总投资160亿元的湖南三安半导体基地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国内首条、全球第三条碳化硅垂直整合(IDM)生产线。

这个工厂去年动工,规划月产3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待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20亿元,相当于三安去年营收的1.4倍。

按照业界的估计,三代半导体中的碳化硅市场到2030年将超过300亿美元,2020年至2030年复合增速高达50.60%。

三安这个工厂建成,相当于占据了全球三代半导体龙头的领先位置,未来只要不犯错,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台积电的。

想想台积电高达53%的毛利率,38%的净利率,和6000亿美金的市值吧。

中国的第三代芯片龙头们,是值得期待的。

2021下半年,大国崛起的关键一跃!如果说上半年的主题是“航天”,我们见证了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天和空间站开工建设,两个里程碑式事件。

但航天这件事,目前主要是技术探索,更多是象征性意义。

那么下半年的两件事或许更有实质价值:C919的量产交付和003电磁弹射航母下水。

先说C919大飞机。

C919于2008年开始研制,2015年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首飞,目前共有6架飞机在取证试飞。

据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透露,预计在2021年年底,这架国产干线大飞机C919就将交付给首个客户,即东方航空

真正的十年磨一剑啊!

截止2020年5月,C919飞机已累计取得28家客户的815架订单,足以保证商业化盈利。

和竞争对手空客A320系列和波音的B737系列相比,C919的性能参数是差不多的,主要优势是价格。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至今为止,c919飞机都没有获得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飞行许可。

因此,很有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架飞机都只能执行国内航班的飞行。

并且,由于受制于部分核心零部件只能对外采购,未来也有可能在中美竞争激烈的时候,被卡脖子。

像发动机、传感器、操控系统等等,我们的技术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现阶段只能买美国货。

但无论如何,作为我国的第一架商用大飞机,只要能量产,就是可喜的第一步。

在未来30年,中国需要购买8000多架飞机,总价值约近1.4万亿美元,这个庞大且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我们不能只做个吃瓜群众。

即使开始的时候,只能占据三分之一的国内市场,也是个很大的蛋糕。

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培育起本土的产业生态,就能逐步提升国产化率,当初C919立项的时候,中国商飞预期国产化率大于10%即可。

但据悉,目前C919客机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近60%,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十年前,我国的高铁产业开始商业化,如今已是世界最先进的高铁强国,欧美的高铁企业都已被边缘化。

航空产业,不知是否能复制这个辉煌呢?

再说003航母,这个航母比已有的航母辽宁舰(001)和山东舰(002)要大,但略小于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

重要的是,003航母可能会配置最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中国或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航母上使用电磁弹射的国家。

航母终究只是一个飞机场,本身不具备战斗力。

而一旦配备了电磁弹射系统,配套的更先进战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作战支援飞机等都可以登上航母。

这将带来中国海军实力一个质的飞跃。

因此,关注军工投资的朋友,更多应该关注战斗机的量产进度。

爱乐达北摩高科两家战机配套企业的业绩为例,爱乐达是成飞系的核心配套企业,2019-2021年Q1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3.77%、64.89%、121.51%,扣非净利润增速为34.48%、93.40%、96.72%。

北摩高科是飞机起落架龙头,2019-2021年Q1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4.91%、65.95%、150.70%,扣非净利润增速为41.85%、47.31%、79.35%。

都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加速过程。

说个小插曲,6月2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耿爽大使在联大非殖特委会上就马岛问题发言。

耿爽表示,中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定支持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的正当要求。中方始终主张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我们希望英国积极回应阿根廷的要求,尽早启动对话谈判,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找到和平、公正、持久的解决办法。

在君临的记忆中,中国这样的发言,是比较罕见的。

相关新闻显示,阿根廷曾考虑购买韩国的一款战机,但由于英国的阻挠,该计划已经泡汤。

这款FA-50战斗机,由于有6个英国制造的零部件,在英国的禁令下,被迫停产,毕竟当年大英和阿根廷曾经干过一架。

卡脖子是必须滴。

后来,阿根廷国防部就收到了俄罗斯和中国的战斗机报价。

上个月(5月8日),阿根廷方面与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CATIC)的顶级代表团讨论了国防方面的合作,并试飞了枭龙战斗机。

中国的战斗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早就有了100%国产化的太行发动机,不怕卡脖子

只有实力到位了,才能着手干下一步的事情。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谋退市,前程无忧要新开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