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深谋远虑的益处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29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来咖智库”,作者“”,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  

公司治理:深谋远虑的益处

科技投资者须关注公司治理。

编译 | 豆豆

编辑 | G3007

在每个商业周期尘埃落定之时,都会如事后诸葛亮一般,揭示出一些问题。20年前,在股市大跌之时,安然(一家能源交易公司)和世通(一家电信公司)的会计丑闻暴露出来。还有很多公司被发现存在走捷径和不谨慎的行为,但没那么惊人。大老板统治通用电气和法国媒体集团Vivendi的所作所为,对这两家公司的伤害延续了数十年。2008年后,随着雷曼兄弟、美林等在巨额亏损和老板迷之自信的重压下倒下后,人们才发现华尔街的皇帝们没有穿衣服。

很难猜到明天的教训将来自哪里,但希望避雷的投资者应特别关注寄生于眼前繁荣的证券、公司和老板们。一大金融风险领域来自于承销标准下滑中的高收益债务市场。在公司世界中,治理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科技行业。

原因之一就是任何与科技沾边的公司都取得长时间的繁荣。

疫情带来的衰退给全球经济的很多方面都带来重击,但疫情也有副作用,就是使硅谷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取得超常规发展。在行情好时,人们一般都会忽视可疑会计处理和霸道总裁行为等罪恶行径。就像巴菲特的名言描述的,只有在潮水退去之时,你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关注科技的另一个原因是对风险公司的融资充足。投资者为了高收益铤而走险,把钱投入到估值高但前景不明朗的企业中。中国的网约车公司滴滴出行尽管已累计亏损130亿美元,但在近期股份发售中的估值仍很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随着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的兴起,这些上市的资金将与私有公司合并,更会在行业中火上浇油。

最后应关注科技公司的老板们。互联网及同类公司一般还是由创始人运营。归功于强化的投票权,很多创始人仍持有控制性股权。这些企业家们对于自身能力有着救世主般的自信,也有相应的财富来匹配这种自信。这种控制、财富和自信交织的迷药可能使老板们拒绝接受批评,认为各种规则都是给别人准备的。

有一家公司集上述所有忧虑于一身——软银。作为市值1200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科技投资者,软银在吹起现在这么大的投资泡沫方面功不可没。该公司的一些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滴滴和韩国电子商务领军者Coupang。但除了不可避免的有得有失以外,软银还陷入了一些公司的泥潭,如今年早期崩盘的英国贷款公司Greensill,受困的办公公司WeWork,以及有欺诈行为的德国金融科技公司Wirecard等。

这使人们对软银自身的经营产生了疑问。尽管经营触手所及甚广,软银还是被看成是个人秀,即所有重大决定都是由创始人兼老板孙正义做出的。这也包括了如何分配大量资本——软银目前每周对外投出超2亿美元。

软银的风险控制也有欠缺。该公司内部的对冲基金(曾被称为“纳斯达克鲸鱼”)去年扰乱了市场,使一些公司的股票疯狂波动。该公司内部发生了多次蜕变,分析师都承认无法理解那里在发生什么。该公司与其基金、高管和分支机构间的交易也会产生利益冲突的风险。

软银并不是特例,其他科技公司肯定也有可疑的公司治理行为,信息披露程度也不够。在大科技公司中,信息披露的要求比大银行低得多:与摩根大通银行398页的年报相比,Facebook的年报只有129页。近期,在公司发布不准确披露信息后,电动车初创公司Lordstown Motors高管辞职。这种双层持股架构一般会保证自视甚高的创始人保持控制权。

在科技行业,积极投资者的话语权相对较低。但通过使管理层接受更有力的监督,他们的加入还是对于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有一定作用(就像Elliott之于软银)。如果没有积极投资者,一般股东和债权人就应该提高警惕了。当最终潮水退去之时,在繁荣时期就开始小心谨慎的投资者将会取得回报。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Soul更新招股书年轻人的“灵魂社交”靠谱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