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对信息"识伪"的方法有哪些?在信息的延伸效益上下功夫是什么意思?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1-11-22

学会对信息"识伪"

在我们每天所接收的大量信息中可能夹杂着相当的不实部分。有些是我们在道听途说中不辨真伪地了解到的,有的即使是官方传媒也会由于故意的。或未及仔细核查等原因,使虚假的信息传播开来。若受其误导,难免利益受损。为此。投资者不可偏听偏信,应对某些信息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方法大致有三种∶

一,对没有出处或缺乏依据的信息加以质疑。一般来说,见诸报端的以新闻形式表现的信息,应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实、原因这五个基本要素。若含糊不清、模棱两可、闪烁其辞,则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其二,明显缺乏可能的,或超越现实可能性的,如某些措施、议案的实施不具备充分的主客观条件;某部门制订的政策与其职责、权限明显不符;某作者传播内容与其身份不符,等等,这些都应推敲。

其三,前后矛盾的,也应作为质疑对象,因为两者不能同真,故必有一假(或许两者均假)。

信息之伪有伪信、伪论、伪作,或立论有误,或材料有误,或推理有误;或通篇捏造,或局部不实;或故意生非,或疏忽造成。在股市中,信息的正误主要通过实践来检验。97年七八月间,某权威部门认为"年内不具备降息的条件",言犹在耳,10月份就降息了,究竟是当初虑事不周,还是存心发布虚伪信息呢?

再比如,某公司96年 11月上市时预测该年每股收益在0.4元以上,但年报公布后却连 50%未达到。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不实的信息容易产生误导,所以关键是"识伪"。有些信息言之凿凿,或发自权威部门,或由正规传媒发布,往往给人以"真实可靠"的印象,最难识辨。对此,最好的办法是首先抱有怀疑的态度,在将信将疑中学成独立的识见。

如果从投机的角度来看,也是需要"识伪"的,但是,识伪的目的却在于顺势而为。虚假的信息在未被大众识破之前。流传也广,也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对股指或股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甚至是巨大的影响,作为投资者,既不能回避大众的意志,达到所谓的"独善其身",只能顺"势"操作,又应相信虚假的信息终会被揭穿,所以顺势操作又是有限度的。

在信息的延伸效益上下功夫

信息对于特定主体的积极效果,就是效益。我们往往习惯于寻找信息的原初效益,亦即信息本身所赋予的即时功能,这样必然使我们不能透过信息的表层而觅得更大的效益,而且易使我们转化为信息的奴仆,为其所左右,尽管梦萦神牵可能一无所获。为此,我们不妨对各类信息加以组合,并在纵式与横式的重组中获得启示,这样推陈便能出新。

由于我们总是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作出瞭望,这就使我们能够从容地在表与里、此与彼的相互对应中找到新的意念和可以信赖的操作法则。信息一旦由内隐状态向外显状态转化就不再有任何的"秘密"。由于公开信息有共享性、时效性,那么,谁捷足先登,谁就可以占据主动权。对于证券市场而言,与其说是资金的较量,还不如说是胆识的抗衡。有时候,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就会与不少机会失之交臂。当然,这里所说的"果断",与即兴的冲动,甚至盲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利用信息要果断,所考虑的不仅是信息的原初效应,还指延伸效益或继生效益。若要考虑延伸效益,就应跟踪信息变化的轨迹,并在信息互动中掌握特写信息的量变和质变。对于不同的信息而言,可谓瞬息万变。对于同一事物的演变而言,也不会永恒地保持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求变,于是,表现在信息符号上,只要这一事物还存在,就会有一个变动的轨迹。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投资者不能静止地看问题,而应跟踪信息变化的轨迹。

另外,信息在生成、传播、反馈的过程中,都存在互动的问题,从而在互动中改变信息的内容、方向、力度等。特别是特写信息,往往是一个局部问题,是对局部或个别信息的放大,易为公众所关注,这类信息又往往对个股的短期走势产生影响,故应掌握其量变和质变。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城市挖矿工,等一个星辰大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