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占比持续下降,哪些城市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06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

只有制造业稳,经济才会稳。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国家,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制造业占比大幅度下降。而这一情况发生在该国人均收入低于8000美元之时。制造业的下降,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可能造成经济的脱实向虚,停滞不前。

事实上,制造业占比下降,是国内的趋势。尤其是在2008年后,制造业占比从过去几年32%的占比区间开始下滑,2019年跌至26.77%。

在这一背景下,“十四五”强调的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不是一句口号,背后有着满满的危机感。

海纳财经认为,一座城市的经济结构,也需要防止过早的出现制造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上升的情况。尤其是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对于增加就业、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尤为重要。

制造业占比持续下降,哪些城市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万亿GDP城市制造业占比急速下滑

由于很多城市没有直接公布制造业的数据,因此海纳财经使用的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数据为替代。(但第二产业中,包含了建筑业)

整体看,23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占比下降明显,2015年末,23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平均比重为44.40%,占比超40%的城市有17座。

但2020年末,23座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占比下降到37.31%。占GDP比重超40%的城市减少到7座,仅泉州和佛山的制造业依然占据“半壁江山”。

合肥和长沙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15年分别下滑了19.1个百分点和14.3个百分点。此外,5年内这一比重下滑超10%的城市,还包括成都(下滑13.1个百分点,下同),天津(下滑12.6个百分点)、武汉(下滑10.1个百分点)。

需要提出的是,如果剔除第二产业的其他部分,则这些城市的制造业的占比将更低。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并非无亮点可寻,2020年末,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保持稳定的城市包括南通(下滑0.9个百分点,下同),苏州(下滑2.1个百分点)、无锡(下滑2.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座城市皆位于江苏省。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以制造业(第二产业)驱动型过渡到以服务业(第三产业)驱动型。

23座万亿GDP城市的数据也反映了这一趋势。205-2020年,23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28.09%,同期GDP的平均增速则达到52.33%,两者的增速差为24.25个百分点。 

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既然制造业(第二产业)占比下降是趋势,是否意味着目前的宏观经济出现问题?

并非如此。

事实上,国内有两种城市的制造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较低。第一类是如北上广深等的一线城市,在工业化中后期完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符合世界上大部分城市的发展规律。

第二类是如拉萨等中小城市,其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也使得制造业(第二产业)占比较低。

因此,如果简单从数据上去对一座城市进行分析,并不完全的科学。如北京2020年的占比仅15.8%,远低于万亿GDP中的其他城市,但不能表明北京经济发展水平不及拉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城市的制造业(第二产业)的占比下降,源于社会生产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使得原本附着于制造业的非生产环节被剥离,构成了统计口径中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一个特殊分支——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的对象,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工业客户。简单而言,这些城市围绕制造业,形成了庞大的服务产业,这些产业低污染,高附加值,更适合一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定位,即工业向周边外溢,服务业向城市集中。

如上海提出打造全球科创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深圳提出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创意产业、物流产业、金融产业等,皆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方式。

警惕制造业空心化带来中等收入陷阱

但需要考虑制造业空心化所可能带来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其背后的内涵指向制造业占比下降而延缓居民收入增长。

哪些城市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并不能简单依靠统计数据来分析。但在此背景下,重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却是很多城市已经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如济南市提出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级双双达到万亿级。青岛提出“十四五”事情提升制造业在全市的基础地位。广东省则提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即使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低北京,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制造业发展计划——发展高端制造业,尤其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与其他城市相比,重庆在制造业方面保持了较稳定的占比。海纳财经梳理了2005、2010、2015、2020年的占比情况,其变化情况是:

2005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1.0%

2010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55.18%

2015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5%

2020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0%

可发现的是,重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高峰出现在2010年左右,此后逐步下滑。

一个背景是,2011年,重庆的GDP首次突破万亿,正式迈入国内的万亿GDP俱乐部。

其背后的因素,与重庆经济总量提升后,更细分的生产领域与关系的出现有关,如重庆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此后也有较快的发展。

而也是从2011年起,美、英、德、法、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分别陆续出台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新工业法国”战略》、《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英国制造业2050》等,对于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重庆则在2017年发布了《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其中的目标是: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1万亿元左右。

但重庆2020年的工业增加值未达到预期目标,仅6990.77亿元,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事实上,“十二五”时期,重庆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2.29%,但“十三五”时期的增速降为25.79%,有被腰斩的态势,原因之一,还是在于汽车工业的增速下降。

因此又引出一个海纳财经反复强调的因素:汽车工业兴,重庆经济才会兴。

此外,海纳财经还建议,重庆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要解决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如降低用地成本,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用工成本和用能成本,适当增加预留工业用地空间等。同时,以科技赋能的方式,推动重庆的制造业更有价值和竞争力。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 海纳财经  ” 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Tags: 海纳财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完美日记、三顿半、SKG是如何破圈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