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票被套时间一久必"烂"呢?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1-12-29

也许有人认为、反正股票还在,套就套着吧,没关系。的确,腌酱菜时,拌上酱油等佐料,任其腌在那里,时间越长越入味。股票若也像腌菜—般,"腌(套)"的时间越长盈利越多的话,当然不必着急。又有人或许这么说;即便不盈利,股票套在那里!,好比将钱压了箱底,只要不卖,就不会有损失。

不妨同想一下山—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京楼、德阳城市银行、多田建设、东海兴业、八佰作、三洋证券等的事例,以上企业在倒闭之前,其股票都长期委靡不振。投资这些企业的股民,在企业倒闭,股票成为废纸前,虽有多次脱手的机公,却长期握着不放,一卫倒闭、再想解救已为过晚。

那种懊悔的心情不难理解。问题是,悲剧降临之前,股票价格已经持续低迷了数个月或数年。这一期间里,股票从单纯被套的状态逐渐腐烂、最后干脆销声匿迹。若作一个形象的比较,即∶被套股票先是腐烂,继而发酵,最终蒸发。

日立或东芝等企业的股票、再跌也不至于到关门大占的地步、但业绩特别恶劣的企业、债务巨大的企业的股票一旦被套,常有鸡飞蛋打之虑。类似1998年一般的"倒闭热"历史上竿见。这年因为政策的失误,导致上市企业频频倒闭,创下记录,实在值得"纪念";无数股民的被套股票因此化作废纸。

这种事态不但战后是首次出现,即使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昭和恐慌时也未发生过。当时虽也有多起企业倒闭事件,但当年股民人数无法与今天相比,受损投资人为数极少。

今非昔比。众多股民满怀希望购买的股票变成废纸,自己得负起全部责任,且不敢声张,怕燕人笑话,而股票投资原本就有"责任自负"这—条原则。但毕竟购买时的上百万日元,甚至数千万口元的资金一夜间化为乌有。祸首白然是企业本身,政府的政策也摆脱不了一定干系。

但追究责任所在又有何用?已经泡汤的资金不可能失而复得。虽说投资股票之前就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近年股市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件还是过于悲惨。回避这一事态自然不容易,但若尽力减少被套股票,至少可大大降低损失。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Tags: 银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为什么不可转而购买易被限制行业的股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