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投资经典案例剖析——掀起东南亚金融风暴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1-11-30

1997年对于整个亚洲来说,是灾难深重的一年。索罗斯用他的狙击手法,对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众多东南亚国家发难,引发了一场"索罗斯飓风"。除了少数国家如中国和日本外,整个东南亚地区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 20世纪 90年代初期,当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经济衰退的时候,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却出现奇迹般地增长,前景一片灿烂,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危机爆发前一度是各发展中国家纷纷仿效的楷模。因此使该地区各个国家对自己的经济形势非常乐观,为了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各国纷纷放宽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求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但东南亚各国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索罗斯等金融家的操作下被完全暴露出来。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包括索罗斯在内的美国商业界,就已经预感到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早在 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坦就曾预言∶在东南亚诸国,各国货币正经受着四面八方的冲击,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

尤其是泰国,将首当其冲。但戈尔茨坦的预言并未引起东南亚各国的重视,最有可能出现大的经济问题的泰国,也依然陶醉于自己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之中。东南亚出现如此巨大的金融漏洞,自然逃不过老谋深算的索罗斯的眼睛。他一直在等待有利时机,希望能再打一场英格兰式的战役。1993年,索罗斯和一些金融投资家们选择在马来西亚小试牛刀,尝试对亚洲市场发动进攻。然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丝毫不买索罗斯的账,索罗斯在亚洲的初试锋芒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但索罗斯并没有气馁,而是等待时机成熟,继续进攻。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不断提高银行利率的方法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但这种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连银行业本身也在大肆借外币并炒作外币,加入投机者的行列。这给索罗斯创造了新的机会。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因为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泰铢紧盯美元,资本进出自由。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泰国银行则将外国流入的大量美元贷款移入到了房地产业,造成供求严重失衡,从而导致银行业大量的呆账、坏账,资产质量严重恶化。1997年上半年,泰国银行业的坏账据估计高达310亿~350亿美元。加之借款结构的不合理,更使泰国银行业雪上加霜。

泰国银行业的海外借款已超过 10000亿美元,其中 95%于短期借贷。索罗斯正是看准了东南亚资本市场上的这一最薄弱的环节才决定首先大举袭击泰铢,进而扫荡整个东南亚国家的资本市场。1997年3月,当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时,索罗斯认为千载难逢的时机已经到来;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外汇市场立刻动荡不宁。泰铢一路下滑,5月份最低跌至1美元兑26.70 铢。泰国中央银行在紧急关头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如动用120亿美元外汇买入泰铢,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本国银行的拆借行为等。但是,只要索罗斯对他原有的理论抱有信心,坚持他的观点正确,他不仅不会平掉原来的头寸,甚至还会增加头寸。3亿美元的损失根本无法吓退索罗斯,他认为哪怕泰国使出浑身解数,也抵挡不了他的冲击。他志在必得,并全力进攻"建立在沙滩上的泰铢堡垒"。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岌岌可危,其震动波及了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1997年2月,索罗斯终于向东南亚诸国宣战了。索罗斯飓风很快就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等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

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但是,索罗斯并没有满足,他的目光还盯上了日本等东亚地区,金融风暴仍在继续。比如,韩国就厄运难逃,韩国在经历了30 多年的艰苦奋斗后,发展迅速,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但是早在 1996年末时,韩国的经济危机已初现端倪,韩国的一些银行公开承认,股票投资和业务贷款上面出现了失误,金融市场上开始出现巨大的隐患。此后,亚洲的金融危机还迅速波及了拉美和东欧及其他亚洲的外汇和证券市场,巴西、波兰、希腊、新加坡、中国台湾也难以逃脱这场灾难,货币与证券价值纷纷下跌,这些国家的政府也不得不动用国库支持本国货币及证券市场。许多国家已到了谈"索"色变的地步。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的出击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和贸易逆差激增,破坏性极大,各国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时刻防范索罗斯,这也使索罗斯的行动有点困难了。在东南亚战场上取得丰硕战果后,索罗斯那只看不见的手又开始悄悄地伸向了刚回归祖国的东方明珠——香港。

这一次,索罗斯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这在他以前领导的任何一次狙击战中都不曾有过。虽然当时索罗斯的助手试图说服他,甚至还提到了当年的朝鲜战争,在那场战役中,原本美国以为战争的胜利唾手可得,然而中国的悄然出兵扭转了战争的局面。但是索罗斯依然坚定地把目标确立在香港,他认为香港金融稳定的基础是联系汇率制,一旦香港的固定汇率制失守,人们将会对香港失去信心,进而毁掉香港的繁荣。1997年7月21日,他开始发动新一轮的进攻。当日,美元兑港币3个月远期升水 250 点,港币3个月同业拆借利率从5.575?至7.06%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于次日精心策划了一场反击战。香港政府通过发行大笔政府债券,抬高港币利率,进而推动港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扬。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对两家涉嫌投机港币的银行提出了口头警告,使一些港币投机商战战兢兢,最后选择退出港币投机队伍,这无疑也削弱了索罗斯的投机力量。当港币又开始出现投机性抛售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银行间的隔夜贷款利率暴涨。

这一连串的反击,使索罗斯在香港的征战未能讨到任何便宜,而此举却使索罗斯损失惨重。同时,1997年7月25 日,在上海举行的包括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和东盟国家在内的亚太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会议发表声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良好,彼此要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货币投机力量。这使索罗斯感到投机港币赚大钱的希望落空,只得悻悻而归。由此可见,索罗斯在东南亚掀起的这次惊涛骇浪,使他成为很多人厌恶的对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索罗斯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自己的投机智慧和对市场转势瞬间的把控能力,不得不让人钦佩,也不得不令人惊惧。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索罗斯投资经典案例剖析——故伎重施,成为 2008年金融危机大赢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