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再现真相”

意见领袖 | 发布于2021-05-24

这件事很糟糕。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一个月以前在莫干山会议上的一番观点5月20日被上网热炒。标题五花八门,什么“央行表态人民币将长期升值”,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将大幅升值”等等。

细看,是这样一段话。周诚君说: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我们管不了人民币汇率,中国中央银行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人民币汇率是全球所有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偏好、预期和交易决定的。人民币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既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币相对购买力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美联储搞量化宽松和不断扩表的后果之一。如果人民币成为了周边国家以及与中国有密切投资贸易往来国家的货币锚,这些货币都将对美元升值。

我们不去评价周诚君作为“学者”发表这番谈话对、还是不对,关键在于:这番话的“语气”让市场搞不清是“学者一家之言的观点”,还是“可以代表央行的判断”。尤其是在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内输入性物价上涨压力很大的时候曝出这条“观点”,势必引起市场巨大反响。人们会认为:央行将通过紧缩货币、人民币升值对抗“输入性物价上涨”。于是,5月21日,A股市场剧烈波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央行的官员,无论它是什么身份都不宜对人民币汇率发表看涨看跌的言论。因为,它会导致市场的一致性预期,导致市场单边上涨或下跌。尤其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如果全球金融“套利热钱”均认为人民币汇率会“单边升值”,那它们必将巨量涌向中国,并导致“外汇流入越多、人民币升值越狠;人民币升值越狠,外汇流入越多——恶性循环”,以致整个中国经济都将变成“套利热钱”的炒作工具。

钮文新: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再现真相”

这当然非常危险,尤其在中美经贸激烈角力的今天,构建一个金融恶炒的氛围,势必导致中国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实际上,2005年“7·21汇改”之后的三年,全球几乎一致预期人民币升值,外汇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加之商品市场恶炒“中国需求论”,中国经济“虚假繁荣”,央行不断“提准、加息”对冲外汇流入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但紧缩的货币只能打压内需,以致国内需求不断弱化。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看到:中国外需突然归零,没有内需支撑的GDP直线下跌。

我们现在需要吸取历史教训,绝不能让人民币汇率在国际上形成一致升值预期,那会给中国经济非常不利的影响。

从最近几天的市况看,国际大宗商品已经略有下落,但这是上涨过程中的回调?还是已经大势见顶?很难说,因为这件事从来都是“华尔街金融大鳄们说了算”。花旗银行刚还发布报告认为:伦铜价格回调之后,将进入第二轮,上看12000美元/吨。

很显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问题已经引发中国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抑制。但今天我们想谈的是:通过这轮大宗商品上涨能不能让我们看清一些“真相性的问题”?

比如,对中国而言,物价上涨和M2走高之间谁是因、谁是果?换句话说:是物价上涨逼迫M2升高?还是M2走高拉动物价上涨?其实,这一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过程中我们已经清晰可见,中国始终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没有任何超发货币的过程,甚至在疫前危机过程中都没有,那为什么中国CPI会走高?显然是因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中国制造业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从成本端推高CPI上涨预期。更重要的问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CPI,央行是不是可以收紧货币?不行。因为,企业贷款需求相应的增长得不到满足,势必导致企业停工停产,甚至破产倒闭。那中国经济就会萧条,失业就会增加,社会治理的成本就会大大提高。但是,只要央行满足企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贷款增长,那就意味着货币投放,意味着M2高速增长。

钮文新: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再现真相”

由此可见,所谓“中国货币超发”,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在先,而货币被迫投放的结果。如果不看清这样一个事实,一味按照“货币超发导致物价上涨”——被颠倒的因果关系去控制经济,最终结果必然是“经济空心化”。其实,中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近年来一直在下降,已经从2010年底的32%,下降到2020年底的26%。这是否与中国一向的经济主张背道而驰?

所以,不能简单地看待一些“经济公知”一味强调“中国货币超发导致物价上涨”的言论,他们往往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目的是:绑架公众认知,干扰中国货币政策,一来破坏中国经济,二来离间党、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

现在我们必须明白:在美元霸权尚且无解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道路不仅崎岖坎坷,而且地雷密布,陷阱丛生。仅以当下为例,美国的极限施压,多国趁火打劫,这就是我们生存的“丛林”,哪还有道德、哪还有文明,唯一存在似乎就是“红着眼睛等待猎物被扑倒的一刻”。

所以,我们看待任何问题都必须拿出12万分的警觉,包括“没有任何经济热度”的大宗商品商品价格暴涨,其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经济陷阱——债务通缩。因为中国债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而且金融短期化已经使债务流动性倍显脆弱,如果此时中国央行上当,采用紧缩货币的方式应对“输入性物价上涨”,那中国存量债务势必被推向“重大的流动性风险”过程之中,一旦发生“连环暴雷”,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值此关键时刻,千万不要轻言人民币升值。因为,在开放条件下,人民币对外升值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对内紧缩,这实际是一回事。正因如此,拉高出口价格,将美国制造的通胀还给美国的优选策略应当是:调节出口关税,解放货币政策,让货币政策更多地为内需经济服务。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非常重要!这类公司要远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