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大军不"炒"试试看有哪些效果?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2-10-29

我的一位在 1998年入市的股民朋友,以当时的高价 14.50元吃进 500股"同济科技"之后,这位股民就不再理会股价的涨涨跌跌,"括"股不动。一年后,"同济科技"推出 10送5分配方案,股价开始拉升。除权后,股价又稳定在 13元到 15元之间,于是,这位股民白捡了250股"同济科技",获利颇丰。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股票也不是非要"炒"的,不"炒"照样获利,说不定会赚得更多。然而在散户大军中,更多的是"捂"不住股票,热衷于"炒",即频繁地进出,且美曰∶炒股廓,自然要炒,不然,咋叫炒股。殊不知,股票如"炒"个不停,不仅累人累心,而且赚不到钱,甚至还会亏本。

就拿"同济科技"来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低迷状态,在12 元到13元之间横盘,你如果"捂"不住,频频炒作,恐怕很难赚到钱,弄不好还会亏进去。如不少散户股民涨了怕跌,跌了怕再跌,于是就不断地"吃进吐出",结果不仅提高了交易成本(说实话,股票交易成本是很高的),而且错过许多良机,每每让"黑马"从手中溜走。

如不少股民在"哈高科"10配3 , 之前就抛掉了股票,结果眼睁除地看着它一路攀升,懊悔不已。说实在的,股市是很难把握炒作规律的,那么,与其"炒不好",倒不如"不炒",持股不动。所谓"炒股",似平觉得这般票就是用来炒的。

但如果用"逆向思维"来理解,"炒股"两宇,就是"不炒",即"吃准了"买入一只股票后,就来一个"捂"到底,中长线持有,尽量避免频繁地进出。实践证明,对股票而言,"牛"与"熊"不是绝对的,而只是相对的,即任何一只股票都有可能成为"牛股",也有可能成为"熊股",只是时间上的迟早而已。为此我想,炒股不妨来一个"笨办法"——不炒。

买入一只股票后就当是存银行,一年,二年,三年…这样,既不累人、劳心,又不损失交易费,说不定还能赚大钱,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不炒,一要有好的心态,既不理会涨涨跌跌,更不为流言所左右;二要选择一只成长性好的绩优股。上述二点才是"炒股"的真功夫,有了这样的"真功夫",何愁赚不到钱。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股市投资有哪些捷径可走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