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为什么有意将公司经营及资产情况恶化?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1-11-14

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技巧,有意将公司经营及资产情况恶化。通常的手法表现为注销资产或存货。以减低未来折旧或增加未来盘盈;大额计提应收账款或存货减值损失,以便于未来转回;将经常性费用归入一次性费用计提以减少未来费用等。

其中又有两种动机;—种是为了"毁户灭迹",把以前虚增的利润冲掉;另一种是为了未来报表好看。

(1)前者按需要发生。上文提到的上市公司Z,就创造性地利用这种手法,让自己已盈利一年、亏损一年,如此重复。不断扭亏为盈,不断"毁尸灭迹"。既规避了因连续亏损而被打成ST股的命运,又避免了虚假数字太高而穿帮,堪称一绝。

(2)后者通常发生在公司被并购之后或管理层更替之时。新管理层倾向于把公司业绩做差,把责任推给前任(我的前任是极品)。而后轻装上阵,彰显自己的战绩辉煌、能力出众。也有在公司遭遇经营困境时,现任管理层回天无力,索性破罐子破摔,把已经不好的业绩做得更差,博取来年的增长。

(3)还有另外两种相对少见的有趣作法,列出来博朋友们—乐。一种是源自网络的段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时主角是庄家)人品高尚,绝不占上市公司便宜。

和上市公司高管吃饭,他一定要抢着掏腰包埋单。有人询问原因,股东(或庄家)说;帮助上市公司承担1元费用,表现在股市上就会多数十元(取决于市盈率)市值,对于股东(或庄家)而言,带来的就是对应持股比例的市值增长。

因此,主动帮助上市公司埋单,不仅有面子,也有利可图。虽是段子,但大股东或利益关联人帮助或变相帮助上市公司承担费用,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儿。另一种就更少见些了,叫它"自污"吧。

是上市公司主动承认自己以面的财报有问题。如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或者干脆就承认是会计差错,现在需要追溯调整以往的报表。在这个过程里,公司会把部分需要计入当期的费用,以认错改错的形式,调整到以前的会计年度里。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Tags: 上市公司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上市公司是如何掩盖成本或亏损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