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林社:吹尽狂沙始到金:房企“大洗牌”,谁营收净利双增长?

名家观点 | 发布于2022-05-18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德林社”,飞鲸投研经授权发布。

今年前四个月,中国房地产行业似乎仍未进入“春天”。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至4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212.2亿元,同比下降50.2%;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6家;超百亿房企5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6家。

与此同时,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155.2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109.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0.7%和51.5%。

对今年前四个月这一态势,诸多业内人士并不觉得意外。这是因为,随着房企“大洗牌”不断深入,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已经出现明显下行趋势。

对于行业现状,房企业绩可以说是“最佳注解”。从2021年年报看,克而瑞统计显示,约有75%房企营收实现增长,但行业整体利润率持续下行探底,企业各项利润率指标均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

媒体直呼:“整体来看,‘增收不增利’现象仍普遍。”

不过,整体状况之下,仍有一批“精耕者”走得稳、行得深,逆势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比如,扎根杭州的滨江集团2021年营业收入为379.7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27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2.8%和30.06%,而“立足珠海、面向全国”的华发股份2021年营业收入为512.41亿元,同比增长0.46%,实现归母净利润31.95亿元,同比增长10.09%。

这之中,作为承袭集团农牧实业基因的长期主义坚守者,新希望地产也赢得营收、净利润“双增长”。4月28日发布的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新希望地产营业收入为378.6亿元,同比增长24.15%;净利润31.15亿元,同比增长9.62%。

德林社:吹尽狂沙始到金:房企“大洗牌”,谁营收净利双增长?

吹尽狂沙始到金,行业震荡下行之时,滨江集团、华发股份、新希望地产等房企仍然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交出笑傲业界的“成绩单”。归根到底,在于这些房企具有较强的经营韧性,能以稳健的企业经营和均衡适度的高质量发展布局,来应对行业震荡和业务需求。

面对当下的房地产周期,“稳健的企业经营和均衡适度的高质量发展布局”,不只是企业战略,更需要内化在一个又一个项目里,通过实战来达成。可以说,这是万千房企应对现状、把握未来的“金钥匙”。

“稳住钱袋子”,财务结构健康至上

在当前严峻的行业形势下,房企要实现稳健的企业经营,首先要“稳住钱袋子”,要有健康的财务结构支撑企业发展。

这也不难理解,作为房企最重要的资金渠道,融资和销售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就融资方面而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8万亿元,同比增速4.4%,增速连续两年下降,为二十年来第二低位,仅高于2015年。

而在销售方面,低迷态势显而易见。据克而瑞数据显示,百强房企权益口径2021年合计销售8.88万亿元,同比负增长6%;公布销售目标的房企总体完成率仅为88%,而此前五年均值在110%。

与此同时,政策端也有“三道红线”的约束。从政策的角度来说,设立“三道红线”,旨在推动房地产行业告别高杠杆,让房企的财务结构更加健康,企业和行业得以行稳致远,而从房企角度来说,“三道红线”政策之下,需要努力应对资金需求和“降档”要求。

德林社:吹尽狂沙始到金:房企“大洗牌”,谁营收净利双增长?

对于此前习惯高举高打、举债狂奔的房企来说,要进入各项指标都过关的“绿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南方产业智库上个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在35家公布年报的房企中,“绿档”房企有17家,超标一项的“黄档”房企13家,超标两项的“橙档”房企3家,三条红线全踩的“红档”房企有2家。

而在“绿档”房企中,嘉华国际、中国金茂、旭辉控股、新城控股在半年前还是“黄档”,剔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都未能达标,如今测算显示,嘉华国际该项指标为42.40%,中国金茂为68.00%,旭辉控股为69.70%,新城控股为69.95%。

从后三家房企的数据可以看出,它们剔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与70%的政策要求相距极近,足见是艰难而惊险的“过关”,十分不易。

不过,也有乐观的一面,已经进入“绿档”的房企,不少展现出健康稳健的财务结构。

其中,滨江集团是个典型例子,2021年其实际目标完成率达到112.8%,现金回笼逆势增加150亿元,达到683亿元;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5.92%,净负债率为65.97%,现金短债比为1.51倍,可有效覆盖短期债务,实现“三道红线”连续三年保持“绿档”。

相比于滨江集团,新希望地产更早进入“绿档”状态。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新希望地产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3.79%,连续4年下降;净负债率40.33%,连续四年下降;现金短债比2.07,连续3年上升。在回款方面,同期内,新希望地产销售回款现金484.7亿元,同比增长2.76%,连续多年增长,回款率维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

依托于债务结构和销售回款等多方面的进一步优化,新希望地产连续四年稳居“绿档”,财务结构更加健康。

如此稳健的财务结构,无疑会为业务经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在当前行业形势下,无异于筑就房企发展的“生命供给线”。顺着这一策略,滨江集团、新希望地产等房企逆势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动能。

坚持区域深耕,凭产品力“打天下”

“稳住钱袋子”的同时,深耕区域布局、抓牢品质打磨产品力,成为房企的不二之选。

从区域布局来说,据亿翰智库研究发现,超80%的TOP100品牌房企在企业布局中注重区域深耕,近年来集中在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热点区域。

事实上,2021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滨江集团、华发股份、新希望地产等,都是区域深耕的好手。

以滨江集团为例,能取得“双增长”的亮眼业绩,与其扎根杭州、去年成为杭州房企销售冠军有必然关系。

要知道,尽管滨江集团已经走出杭州,业务涉及宁波、嘉兴、温州、金华、湖州、台州等经济基础扎实的二三线城市,还辐射到浙江省外,但杭州仍然是其“主阵地”,截止2021年末,公司土地储备中杭州占到60%,浙江省内非杭州城市仅有25%。

滨江集团深耕杭州,获益匪浅,而华发股份走出珠海“大本营”,2017年前后进入苏州、南京、嘉兴市场,布局高价值的华东城市群。结果,“华东大区”从无到有,2021年销售占比达到45.38%,成为华发股份所有“大区”销售额最高、最能打的一个。

与上述两家房企类似,新希望地产也坚持区域深耕。在路径上,新希望地产先区域后城市,投资布局只选择产业支撑、人口导入型的“新一线、强二线”城市。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土储集中在成都、南京、杭州、西安、苏州等“新一线、强二线”城市。

德林社:吹尽狂沙始到金:房企“大洗牌”,谁营收净利双增长?

之所以聚焦这些城市,是因为它们普遍都是人口流入的区域中心城市,且市政配套较为完善,居民拥有较强的购买力,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当然,承接这些“新一线、强二线”城市的居民住房需求,仍然需要保持合理的拿地节奏,投资布局也需要谨慎、精准,以避免市场下行导致的去化风险。

正是出于这一深远考量,2021年,新希望地产总裁姜孟军曾亲自到城市公司坐镇拿地,最终几次投下反对票。姜孟军的理由是,周期内消费透支,加上资金链不断收紧,地价快速上涨,拿地的风险系数非常高。

严格把控风险,对核心区域进行合理布局、深耕细作,紧接着,用产品力赢得口碑和市场,堪称行业共识。

事实上,这也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要求:从外部环境看,土拍政策对房企的产品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产品品质占消费者购房决策因素的权重不断提高,且范围更加广泛;从内部因素看,房企没有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更强的市场美誉度,难以在下行市场和激烈竞争中承接更多的消费需求。

正因如此,不管是房企战略,还是具体实战,产品力都是主要着力点。亿翰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房地产超级产品力年度报告”显示,绿城中国、融创中国万科地产、新希望地产等100家房企都长期致力于提升产品力,且已取得业界瞩目的“战绩”。

比如,在“2021中国房企建筑匠造力TOP10”榜单中,港龙中国、绿城中国、新希望地产等榜上有名,而“2021中国房企标杆项目TOP15”榜单,保利发展、佳兆业、新希望地产等位列其中。

就拿频频现身榜单的新希望地产来说,其产品理念是专注于“中高端”改善产品,力求将产品做出食品级的安心。2021年,新希望地产获得国际国内设计大奖26个,精装交付的主责交付项目全年交付满意度81分,项目最高交付满意度100分。

当然,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除了地产企业本身的发展,其股东背景赋予的抗风险能力也是观察维度之一。就新希望地产而言,据国都期货、东吴证券等研判机构,集团业务高度相关的“猪周期”大概率已经见底。新希望地产的“战绩”叠加集团业务的见底向好,二者或可相辅相成,共同进击。

梳理至此,地产下行周期下,一些企业能取得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秘诀已经清晰。那就是在财务结构上寻求健康稳健,区域业务布局上更加合理和谨慎,然后深耕产品力。这是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地产企业穿越行业震荡、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和最大底气。

就地产行业大势来看,当众多房企专注于“降档”升级、区域布局、产品力淬炼等自我提升时,外部环境也在加速发生变化。今年5月以来,除了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均表示,支持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在此前后,全国多个城市发布房地产完善政策,主要集中在下调首付比例、放松限购限售、降低房贷利率等方面。

据媒体分析,这些变化将令中国房地产市场“再现活力”。这也和不少业内人士对行业发展的预判相契合,当外部环境稍有宽松时,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的房企,将会预期能打开更多市场空间。

接下来,又有哪些房企会加入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队伍?市场会给出答案。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德林社:太疯狂!100亿顶板,股民乐开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