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频频“爆雷”,泛集采之下,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

脱水研报 | 发布于2021-10-27

编者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小北读财报”,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这几日医药行业企业也陆续发布了三季度业绩,不仅业绩表现千差万别,股价也是瞬息万变,

但总结下来,就是市场对于医药行业当前的发展出现了分歧;

分歧的来源一方面是对于医药行业整体的一个担忧,另一方面则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怀疑,所以今天我们就先来看一下医药行业整体的一个发展现状,供大家参考。

医药行业近几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革,从最初的医改到现在的持续深入,全国范围内的集采已开展了五轮;

从医药上游研发生产到中游流通再到下游支付,医药上市与生产许可进行了分离,n票制变了两票制,药品零加成、“双通道”政策也纷纷出台,不得不说,医药行业在政策引导之下,行业发展已变得愈加清晰。

回想当初,我们为何要医改呢,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解决我们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了将来某一天能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那么将来我们回头去看的话,即使这个过程再艰难,付出的代价再大,一切似乎都是值得的。

医药行业频频“爆雷”,泛集采之下,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

我们的医药生产企业便成为了这项伟大工程中最先承担责任的一方,据悉,截至2021年6月底,前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节约费用近2000亿元,冠脉支架集采节约费用约70亿元。

但是未来医药行业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呢,它们的发展又该如何进行?本篇文章主要分三个部分,涉及医药上游生产企业,涵盖药品和医疗器械,医药中游商业企业,医药下游服务企业。

一、医改还将持续深入

国采自执行以来已经经历了五轮,覆盖了200多个品种,基本都是化学制药还有医疗器械,而现在对于中药和生物药的集采也已提上了日程,其中中成药主要涉及领域为中成药制剂以及配方颗粒,在省级开展;

生物药涉及领域主要在生物药胰岛素市场,为将要执行的第六批国采。

不得不说,“十四五”规划已对医药集采计划做了明确安排,医药各行业的集采品种仍将持续扩容,其中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到2025年将超过500个,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将超过5类。

医药行业频频“爆雷”,泛集采之下,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

这也就意味着集采的风险仍然蔓延在医药生产企业的“上方”,举例来看,化学制药行业是高风险地带,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目前涉及到了两类产品,接下来的集采品种范围也会继续扩大。

总的来看,医疗器械行业没有集采风险的也就只有医疗设备和低值耗材了,当然还有自费品种,眼镜、义齿、义眼等,企业产品是否被纳入集采风险其中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可以被医保报销;

生物药领域没有集采风险的主要为自费产品二类生物疫苗

中成药的集采风险实际整体较小,主要在于集采降价幅度平均在20%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具体的条件是采取原研药加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只要达到三家就可以列入集采。

在此背景下,医药价格及医疗服务价格逐渐被“拧出水分”,医疗改革还将持续深入,前段时间我们就已经看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入试点阶段,这也就使得下游医疗服务行业面临了潜在的双重压力。

医药行业频频“爆雷”,泛集采之下,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

二、药品生产企业面临转型困境

事实上,从药品的灵魂砍价和中标企业股价的腰斩程度中大家也能感受到,集采决不只是动摇了单个企业的生存环境,而是重塑了整个竞争市场,

中标企业均面临着这样一番场景:企业赚钱变得难了。

由于可以直接和医院签约,企业甚至不需要那么多销售人员了,不得不试图把销售人员裁掉;当然,如果直接弃标转型院外的话,企业还需要重建营销体系,短期内被动地位尤其明显;如果最后再做不好的的话,企业甚至没有钱做研发,也不需要扩建了。

在此背景下,不少医药生产企业或在集采中面临增长困境,以及破产倒闭或者被迫重组也不是没有可能。

医药行业频频“爆雷”,泛集采之下,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

而有钱,研发的企业或者有能力转型院外的企业将更值得我们关注。

下面我们列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有创新能力的医药企业,一个是做院外市场的生物药激素生产企业。

百济神州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它与恒瑞医药有很大不同是它的产品结构中不存在仿制药,也就是说它自创立以来就是一家专门做创新药的企业,这也就使它积累了大量的研发创新经验,所以即使它现在仍然是亏损的,它仍然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赢得了市场认可。

截至今年上半年,百济总营收7.56亿美元,几乎和恒瑞医药的创新药收入不分上下,同时到今日为止它的总市值达到了2800亿港元;

可想而知,将百济神州对标恒瑞医药,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谁的创新药前景更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恒瑞的仿制药值不了那么多钱了。

医药行业频频“爆雷”,泛集采之下,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

第二个例子是长春高新,长春高新靠着生长激素销售一年能收入数十亿,而它这几十亿的营业收入便主要来源于院外市场,说白了就是源于长春高新生长激素的独家地位,企业的营销做的不错,且只有部分适应症属于乙类医保,大部分均是自费,这样就使得生长激素既可以在院内销售也可以在院外销售。

当然,相关政策发布以来,由于担心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也会被集采,企业股价先于企业基本面出现了下挫。

在这里立雪想说的是虽然生长激素是有可能被集采的,但除了粉针之外,包括水针以及长效,市场上的生产厂家均不过三家,分别为两家(长春高新和诺和诺德)和一家(长春高新),在此基础上,长春高新受集采影响可能真的没有那么大。

三、医药商业机遇风险并存

事实上,受医药市场格局重塑影响,医药流通企业不仅收入利润增长受到了挑战,其市场格局也变得更加分散,使本来就充当配送商角色的医药流通企业雪上加霜。

截至目前,医药商业的估值已下降到近十年历史低位,“戴维斯双杀”对于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但目前来看这个行业底部的构成似乎还需要一段时间。

医药行业频频“爆雷”,泛集采之下,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

但为何说医药商业行业存在机遇呢,原因我认为就是在院外市场,由医药零售企业支撑起的院外市场将迎来转型机遇,这其实是“处方外流”为医药行业酝酿出来的一个新的发展渠道。

近年来,国家政策一直就在助推院外市场的持续发展,尤其是今年6月份正式出台的“双通道”政策,国家将定点零售药店也纳入了谈判药品供应的保障范围。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零售药店有望逐步成为向患者提供药品保障的主渠道,零售药店渠道价值持续提升,并有望成为创新药或独家市场品种销售的主要渠道,从而进一步提升客流量、销售额、毛利。

医药行业频频“爆雷”,泛集采之下,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

事实上,这几年零售药店的扩张已到达了天花板,存量竞争、承接处方成为接下来主要发展趋势,2020年,根据米内网数据,预计我国公立医院药品市场规模为10512亿元,同比下降12%,而零售终端药品市场规模为5909亿元,同比增加17%。

到目前为止,处方外流存在最流行的一种模式是院边店模式,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处方药外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DTP药房、药诊店模式、互联网模式、处方平台模式均有望成为主流发展通道。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医药生产企业也有望受益于处方外流,虽然院内市场管控趋严了,但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仍然不缺市场。

医药行业频频“爆雷”,泛集采之下,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

四、总结一下

总的来看,立雪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把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进行了大概的梳理,可以看到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医药行业受政策导向整体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些是不可避免的风险,有些则是潜在的或大或小不太明确的风险;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医药万亿市场中机遇仍然存在,经过一次次的沉淀或摸索之后,医药行业终究会找到自己的一个平衡点,而在这个过程中,医药各个细分行业仍将会酝酿出来新的投资机会,或者说证券市场也会出现股票被错杀的机会。

最后,我不禁想要提醒一下大家,现在这个阶段,对于医药领域的投资我们在注意其短期估值风险的同时还应有着长线的思维,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可以考虑换个赛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声明:以上分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作为具体投资建议。如有不同想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杨德龙:投资是通过拥有股票而拥有企业,而不仅仅是纸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