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重回全国第一,上海回血主要靠这几个产业?

贝壳号 | 发布于2022-11-09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飞鲸投研经授发布 。

经济复苏重回全国第一,上海回血主要靠这几个产业?

2022年上半年,中国城市经济最大的新闻无疑是经济总量的第一名位置发生了变化。长期占据经济总量第一位的上海,因为两个月的疫情封控,以3亿的差距首次被北京反超。然而北京的榜首位置仅仅坐了三个月,在公布的三季度城市GDP排名中,上海以3万亿的成绩又一次重回榜首位置,领先第二名的北京1000多亿。

仅仅90天时间,上海的经济是怎么快速复苏的?作为中国经济的长期一哥,相比其他城市在产业结构上到底有什么优势?上海推出的地摊经济2.0版又意欲何为?北京或者其他城市是否有机会再次挑战上海的地位?

金融+互联网,上海哪些产业光速复苏?

封控两个月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不言而喻。2021年,上海全年GDP为43215亿元,北京40270亿元,双方差距为2945亿元。但是疫情影响并非只针对上海,北京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也遭遇了类似的影响,只是影响比上海小很多。所以上半年北京的半程冠军多少有一些偶然因素,半年仅领先3亿元,以上海庞大的经济体量短期内填平这个差距确实不是难事。

经济复苏重回全国第一,上海回血主要靠这几个产业?

此外,上海的支柱产业如金融、高端制造业受疫情的影响较小,而且能够在疫情之后迅速恢复。如果对比经济增速来看北京第三季度的GDP增速为0.8%,表现并不理想。但是仍旧比上半年增速0.1%。所以上半年超过上海并不是因为北京经济发展,而是上海下滑太多了。

如果再分析上海的GDP产业结构可以发现,工业占比最高,高达23%。在疫情期间,上海的汽车工业的停滞,一度让何小鹏抛出了中国汽车的“停产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制造业和工业是整个上海疫情中受影响相对较小的行业,也是在疫情后恢复最快的领域。数据显示,疫情后的上海工业生产值已经实现连续四个月增长,同时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其中9月份工业总产值达到4041.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另一个快速复苏的产业就是金融行业,作为国家的金融中心。金融在上海GDP已从2011年的11%提高到了近20%。上海的864家银行、券商也是疫情后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今年1月至8月,上海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为13.1万亿元,还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此外,在今年大部分行业处于负增长的背景下,上海的金融行业还是6.2%增长率保持一枝独秀。

前三季度上海还有一个正增长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就是广义上的互联网行业。虽然错过了第一批互联网热,近年来上海也诞生了拼多多小红书、B站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成了这波疫情后,能为上海回血的中流砥柱。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用行政区划来分析GDP增长,拥有张江、陆家嘴的浦东新区,以及虹桥商务区的长宁区的GDP都是疫情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几个区,而这些地方正是金融和互联网企业集中的地方。对于企业端,上海推出了一系列免税政策,从税收减免到企业的稳岗补贴。根据媒体的披露,上海疫情后推出的一系列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和税收减免,累计3000亿元以上,力度在全国城市里首屈一指了。

上海滩要再变“上海滩”

上海两个月的封控期间,曾有媒体预言,长期居家后不仅难以迎来“报复性消费”,“恢复性消费”的速度也不会太快,事实也证明直到9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才出现了正增长。

经济复苏重回全国第一,上海回血主要靠这几个产业?

为了激发消费潜力,上海在10月和11月三轮发放了10亿元的消费券,这波由政府拿出来的真金白银,最终促进了20亿以上的零售业消费,但可能这还不够。

然而就和“咖啡经济”一样,上海终究还是要把零售业玩出一些新花样。9月25日有媒体报道,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上表态,从2022年12月1日起,上海的摊贩可在夜市合法摆摊。同时还明确区和乡镇政府可以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从事设摊经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经营活动。

疫情之后重拾烟火气息,成为上海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标志。以至于有人调侃上海进入了地摊经济2.0版,“上海滩”有望华丽转身“上海摊”。

对于零售业连出政策,背后的现实是三季度上海的住宿餐饮以及批发零售行业尚处于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上海城镇调查失业率也高达8.9%,显示无论消费还是就业都急需新的经济个体的产生,来刺激整个产业的继续增长。于是放开体量小灵活多变的地摊经济就成了可行的策略。2020年曾经兴起的地摊经济最直接结果是有望盘活自我雇佣和灵活就业的杠杆。

曾几何时,商业是上海最重要的一张城市名片。即使在解放前,和南京路十里洋场相配套的也是在弄堂石库门之间的各种小店和摊位。重点鼓励地摊经济从城市文化角度而言或许也是重拾城市品牌的一种的表现。

在这次上海提出的地摊经济条例中,户外招牌设置应当体现区域环境、建筑风格以及业态特点,并为此而调整为“许可+备案”的分类管理模式。这里的意思是原本对户外广告整齐划一的要求,也不适应于地摊夜市。多样灵活和规范化管理则又将是考验城市管理的又一大课题。

北京还有机会?

上海的经济地位被稍稍撼动,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是北京和上海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去年京沪携手晋级“4万亿俱乐部”就可以看出两座城市其实已经在同一维度上竞争。早在2000年北京GDP只占上海的70%。

经济复苏重回全国第一,上海回血主要靠这几个产业?

除了首都的政策优势之外,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让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独特的人文环境还造就了北京在文化娱乐领域绝对的优势产业,这也是中国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如果再对比两个城市第三季度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可以发现,北京只有4624.7亿,上海则有7822.08亿。两个城市的一升一降其实来源于两个产业的变化。由于国药和科兴两家疫苗企业的所在地都在北京,两家公司所代表的医药产业去年就为北京贡献了2300多亿的产值,然而随着疫情进入第三年以及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北京的医药产业增加值开始下降。而上海依靠汽车、芯片等传统制造业的复苏则很快进入了发展正轨。

其次相比上海注重于芯片制造,北京是一个具有天然互联网产业基因的城市。中关村科技园已经成立了超过21年,大部分互联网大厂也都选择把总部设在北京。去年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1.6万亿元,加上丰富的风投资源,北京在互联网的优势几乎和上海旗鼓相当。

纯从经济角度而言,北京和上海GDP此消彼长的争夺或许还会继续下去。但另一个问题是,两座城市的总体定位并不相同。除了雄安新区的建设以及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政策,作经济中心显然不是北京的首要定位。文化以及国家科创交流中心显然是北京未来发展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国北方的第一大都市,北京还需要承担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所以未来侧重发展服务业将是发展目标,而由于区位的因素,上海最重要的定位仍然是我国的经济和交通航运中心,同时还将是辐射整个长三角的工业中心。

对于重返第一的上海来说,北京也已经今非昔比,经济体量已经基本相当,这个第一的名次只能说是险胜。

如果放眼一个更长经济周期,已经规划“上海大都市圈”的上海显然也学会了抱团发展,上海仍将领衔长三角保持中国经济榜首地区的位置。而第三季度深圳22925亿元的经济体量和3.3%的增速也显示了大湾区城市的发展后劲,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日益缩小,或将是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

参考资料

1、失去60天后 上海靠什么重回GDP榜首,真叫卢俊团队

2、GDP强势回血!上海,重返中国第一城!财经白话

3、上海“重启”:“中国经济第一城”的变与不变,每日经济新闻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高层震荡、业务收缩、股价下滑,自动驾驶企业跑不到L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