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贝壳号 | 发布于2022-04-19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餐饮老板内参”,飞鲸投研经授发布 。

在过去10年里,商业体的崛起,为餐饮行业带来了连锁化发展的黄金时代。而我们相信,在疫情洗礼下,全面“刚需化”的餐饮业态,必然在社区中找到更大的舞台。

01 社区餐饮再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应该说,“社区餐饮”就是中国餐饮业态最原始的出发点。而疫情,正在让“社区餐饮”打开新的机会窗口。

最典型的,当属紫光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恰踩准了这个时机。疫情发生至今,能够快速开店,且持续盈利的品牌,非常少。而紫光园就是其中之一。

紫光园在2019年底仅有20多家店,近2年时间,已经开出了100多家直营店,并且创造了10㎡档口单日营业额达6万元的奇迹。

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在北京,不得不提的社区餐饮品牌还有南城香。在2021年稳步开出了30多门店,如今共有130家社区直营店。在2019年,南城香平均日流水做到了3.5万元,是全国快餐店平均水平的5倍。

聚焦华南市场的红荔村,也是凭借扎根社区,开出了100多家门店。吉祥馄饨和袁记云饺,则相继迈入了“千店”之列。

疫情发生后,“闷声发大财”的社区餐饮,被放到了聚光灯下。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甚至调侃道,“隐形冠军已经不隐形”。

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数据来源:品牌官网、大众点评App等

原本在商场里打出声量的品牌们,也盯上了社区这个“香饽饽”。

星巴克从2018年就开始布局社区店,如今已经在广州、成都、天津、长沙等地布局了社区门店;2021年,金戈戈3个月开出了6家社区店,并做出了150㎡,日均翻台8-14轮的成绩;遇见小面创始人宋奇也曾向内参君透露进军社区市场的计划,“快餐的大江大海在社区”。

社区餐饮,已成兵家必争之地。

02 餐饮为何重回“社区主场”?

其实,在商场餐饮之前,社区本就是餐饮店的主场。过去,社区店因为商铺算乱、缺乏合理规划,容易给人“档次低”、“脏乱差”的印象。

为什么餐饮开始重回社区?

众所周知的是,商场红利消退。如今,若不是知名品牌,进入购物中心的成本极高,大部分只能是陪跑,或成炮灰。甚至在今年的疫情重创下,仍有不少商场继续涨租。

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商场端,成本与日剧增。社区端,则是机遇逐步放大。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社区商业所占消费零售总额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有的甚至占到60%。而中国这个数据仅为30%左右。

生活节奏加快,碎片时间增多,都对“便利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尤其在疫情后,人们越发希望在“最后一公里”解决聚餐、社交等消费需求。

03 在社区干餐饮,“经营逻辑”先于“品牌效应”

这一场“社区革命”,不但让大家看到了机遇,更是将焦点放到了“餐饮经营”上。

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无论是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崛起,还是资本的介入,餐饮行业似乎陷入了“流量导向”逻辑。虽然也跑出了少数优质品牌,但大多陪跑者终究只落下一声叹息。

通过经营活动,在竞争中创造优势,才是餐饮发展的根本逻辑。

这一点,紫光园和南城香都玩得非常透。内参君分别采访了这两大社区餐饮的掌舵者,不得不感叹,每一个成功的突破背后,都是环环相扣的系统支撑。

>放大“档口”优势

紫光园为什么能够在2年时间里开出百家门店?不是抄底,而是一个酝酿已久的“第二曲线探索”。紫光园是一个始于1912年的老号了,开店速度一直是“慢且稳”。在2019年底,他们召开了一场主题为“第二次腾飞”的会议,筹备门店升级,其中就包括清真水饺等新店型。

“第二曲线是什么?就是把企业目前最有效的部分,拿出来放大。”紫光园总裁刘政说道。以“正餐+档口”模式的社区店,一直是紫光园的主攻赛道,小档口则是其中极其有效的部分。

曾经紫光园也试过商场店,但是商场没法做档口和早餐,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附加值”。于是刘政果断不继续开商场店。

以“档口”作为切入点,紫光园在2014年探索出了4类“档口+”模式,即:纯档口、档口+中快餐、档口+面馆、档口+中餐。门店面积小至10多㎡,大至600多㎡。

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非常多门店都在做档口,但真正把档口做出效益,做成第二曲线的少之又少。刘政告诉内餐君,紫光园的档口能够占到正餐店营收的3成。

他提到了做档口的4个重要指标:“看得见、进得来、买得起、经常买”。

“看得见、进得来",在设计上就可以看到。比如,档口的展示面采用的是与大多数茶饮店一样的液晶屏,鲜明大方,再比如,灯光明亮,能够充分烘托出产品的有诱惑力。

“买得起,经常买”,就需要“企业内部的运营管控的整体能力来支撑”。

刘政进一步分析了背后的逻辑:“24小时的租金,我们利用了19个小时,通过全时段运营的附加值,就平摊了租金、人工成本。这样一来,原本很贵的牛肉羊肉等食材成本压力就会减少一些,也不用把价格压力传导给消费者。我们常说的‘亲民便民惠民’,就是这么这么来的。”

>选址、产品、设计都围绕着“全时段”展开

南城香则在更早之前就定位于“全时段社区餐饮”。

由此,南城香的选址、产品、设计都围绕着这个定位展开。就拿产品来说,既要做全时段,又要保证品质稳定。

社区餐饮,做的就是“回头客生意”,因此对菜品口味的要求比较高。口味好,复购高,口碑好,是一个正向循环。

汪国玉强调:“即使在用餐低峰期,也得能提供给客人高品质的饭菜。”很多餐厅想做全时段但保证不了品质。因为厨房可能打烊了,给客人吃的可能是高峰时段积压下来的饭菜。如果要是单独生火,成本又更高了。

而在南城香,馄饨是保鲜的半成品,哪怕低峰时期就一个客人,也可以现做。这就是从产品设计上保证了全时段的高品质。

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产品结构,也是围绕着“全时段”展开。早餐有油条、豆浆等硬货,午餐、晚餐有米饭、馄饨等主食,其他时间段,则有烤串、奶茶等不用那么饱腹的产品。“这样,才能保证客人不管什么时间来,都能点到想吃的东西。”汪国玉说道。

外卖是南城香的“边际收入”。很多人看到南城香店中坐满了男女老少,家庭消费者也多,但年轻女性却相对少。其实这部分群体正是聚集在了南城香的外卖单上。

这两个品牌,并没有做小红书、联名等营销事件,没有请明星代言,也没有做流行的空间设计,但是为什么都成功了?

本质上,这就是经营逻辑的成功。

04 这一轮竞争,拼的到底是什么?

在疫情之后,“社区餐饮”这个概念被大家推上了风口。一大批品牌也跟风做起了“全时段”、“档口”……但从南城香、紫光园这两个品牌的发展路径来看,社区餐饮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届社区餐饮,竞争点到底在哪?

一是组织力:

在社区开几家店、十几家店容易,但是跨越百店直营,在餐饮行业向来就是一个大坎。南城香和紫光园都是在这几年跨越了“百店陷阱”。

这靠的就是人才。

在紫光园,开拓新店采用了“员工合伙人制度”,进行利益捆绑。这样一来,员工就会把门店当作自己的店,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多给顾客一点,多给员工一点,多回归社会一点,自己少留一点。”紫光园的这个公司文化,使得老员工的留存率非常高,100多名高管中,平均工龄10年以上,平均年龄33岁。

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近一年,南城香的组织架构,又进一步创新。

为了留住优秀店长,让他们能量充分发挥,人尽其才。南城香把店长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把门店也分为ABCD四个等级,相互匹配。

能者多劳,能者多得。

坚持“不加盟”的南城香,今年开始试行“合伙人制度”。目的就是让最优秀的一批店长当老板,相当于把门店承包给他们。这些店长不用投资,并且公司给予保底收入,只需上缴任务内的收入,多余部分则归他们所有。

管理方面,总部同样按直营店标准,考核检查。只要管理不到位,总部随时可以取消合伙人资格。这样一来,合伙人就多担责,多增加收入。

二是品牌力:

以前商场就是餐饮的品牌高地,社区几乎与“品牌力”八竿子打不着。但品牌,在社区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凸显。

这就要说回做社区店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选址。

在社区选址,不仅优质的铺位少,房东系统还很复杂,有的二房东转手一租价格高出了许多,电费也可能高出国家规定的价格。

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此外,在日常运营上,要打理的事情非常多,比如街道、物业、消防、城管、房东、邻居等等,非常耗费精力。商场店就相当省心,因为商场会解决这些问题。

相较于个体户,餐饮连锁品牌在选址上更有竞争力。社区店也可以拥有品牌溢价能力。

汪国玉告诉内参君:“以前房东是看谁钱给的多就给谁,现在也看品牌,品牌做得好,物业也升值。以前是商户找社区,现在反过来是社区找我们。有了品牌溢价能力之后,现在很多快捷酒店希望和我们合作。”

三是工业化能力:

从门店端我们看到的新鲜产品、高效出餐,背后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那就是南城香位于北京大兴区的中央工厂。

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图注:南城香位于大兴的中央工厂

每天凌晨,就由工厂发车将包好的水饺运往遍布北京的各个门店。如今这个工厂已经满负荷运营,新的工厂也随之门店的扩张正在筹备中。

为了提升前端的运营效率,紫光园也正在北京平谷筹建工厂。其实“档口”的本质做的就是新零售的生意,而工业化的后端,则可能继续放大新零售的想象空间。

刘政在今年年会上,给紫光园定下了2个战略:一个是做出极致性价比,一个是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餐饮市场,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没有后续。”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股票型分级基金的三种套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