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降身价“杀估值”,这家百亿独角兽接不住钱了

贝壳号 | 发布于2022-03-21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格隆汇”,飞鲸投研经授发布 。

当世界因疫情、战争而变得魔幻,新消费圈也不落下风。

最近,继喜茶、奈雪纷纷降价后,一家官宣下调估值的新消费品牌也出现了。

公开消息显示,近期,线下连锁咖啡品牌Tims中国宣布获得1.9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亿元)融资,参与机构有笛卡尔资本集团、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Silver Crest Management LLC等。

不过,引起市场关注的一点是,在完成本次融资的同时,Tims中国的合并前估值从16.88亿美元调整至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8.45亿元),估值下降了2.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

在新消费掀起的这场浪潮里,我们见过资本追着热门风口跑,热门新品牌一边融资,一边扩张,估值冲上云霄,但独角兽品牌公开宣布估值缩水这种事情可不常见。

如今,这或许也在悄悄释放了一个信号:新消费确实在降温了。

1比星巴克还老的品牌

先来看看这家公开宣布估值缩水的品牌,到底是什么来头。

1964年,加拿大冰球明星运动员Tim Hortons在街边开了一家店,主要卖甜甜圈和咖啡,慢慢地生意做了起来,门店在北美市场进一步扩张。随后,经过了几番股权变更后,2014年,汉堡王以110亿美元完成了对它的收购。

自降身价“杀估值”,这家百亿独角兽接不住钱了

图片来源:官方

自降身价“杀估值”,这家百亿独角兽接不住钱了

图片来源:网络

接着,Tim Hortons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在汉堡王的助力之下,2019年2月,Tim Hortons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全球第4850家Tims咖啡馆落户上海, 而Tims中国是由Tim Hortons母公司RBI和笛卡尔资本集团设立的合资公司,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开出超410家店,定位中高端。

自降身价“杀估值”,这家百亿独角兽接不住钱了

图片来源:网络

而在这一期间,Tims中国也加快了融资动作,其中,2020年5月获得腾讯投资,2021年2月获得新一轮投资,由红杉领投、腾讯增持、钟鼎资本跟投。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1月Tims中国与麦德龙中国达成战略合作,成为麦德龙中国独家咖啡品牌。

公开数据显示,Tims中国预计2021年全年收入为1.039亿美元;调整后门店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570万美元;调整后企业EBITDA亏损1470万美元,预计2023年扭亏为盈。同时,预计2023年门店数可以达到1163家,2026年达到2753家。

自降身价“杀估值”,这家百亿独角兽接不住钱了

自降身价“杀估值”,这家百亿独角兽接不住钱了

不得不说,目前来看,和业内众多品牌一样,Tims中国也还是采取开店抢市场蛋糕的战略,但它所面对的是市场不仅仅是片可以掘金的蓝海,竞争态势已经越发激烈。

自降身价“杀估值”,这家百亿独角兽接不住钱了

都说中国的咖啡市场具有高增长的潜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市场之一,但市场培育依旧还在进行中,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为9杯,一、二线城市分别为326杯、261杯,已经接近海外成熟咖啡市场的消费水平。

自降身价“杀估值”,这家百亿独角兽接不住钱了

星巴克的舆论争议以及业绩颓势已经是有目共睹,瑞幸曾因财务造假而跌下神坛已经是前车之鉴,在如今中国的咖啡市场上,新品牌层出不穷,这已经不是那个拿着星巴克就值得炫耀的年代了,面对五花八门的选择,消费者是既幸福又痛苦着。

前有Seesaw、Manner、M Stand虎视眈眈,后有中国邮政、天津狗不理等忙着跨界...这个市场是美丽的,引人遐想的,但到底是残酷的,Tims中国为首的咖啡标的或许在这个阶段真的应该学会“慢下来”。

2挤泡沫是必然?

曾几何时,资本的涌入,一举将新消费推上了风口,他们揪着吃喝玩乐各类场景不放,试图寻找一些新品类和新品牌,抱着“宁可投错也不要放过”的心态,一定程度上哄抬了市面上的整体估值。

然而,如今的新消费已从高调兴起进入了一定的过热阶段,虽然投融资动作还在进行中,但当增量竞争变成存量竞争,其间的泡沫是不能无视的,原本的预期或许过于乐观。

自降身价“杀估值”,这家百亿独角兽接不住钱了

首先,看市场环境,现今登陆二级市场的餐饮股或是新消费股普遍表现不够乐观,常常上市即巅峰,因市场环境、疫情因素等而存在一定的遇冷状况,影响了投资人的心理预期。

目前来说,这一市场环境还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近期遍地开花的疫情更是让不少地方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显然会对线下门店的消费带来强力性的冲击,而在这场漫长的战役中,熬下去是第一要义。随着疫情反复发作,你会看到近来不少新消费品牌出现裁员、闭店等消息,毕竟在保持一定的扩张态势下,难以维持单店盈利能力会拖累自己的现金流,不利于良性经营。

更为重要的是,在目前的市场上,很多新消费品牌很难脱颖而出,跟随过于激进或者非理性的战略,一不小心容易成了“炮灰”。

不得不说,现在的入局者们还是存在一定的浮躁心态,为了追求超量的增长而疯狂扩店、砸钱买营销,但这并不是最优解,未必可以带来更多的粘性和用户转化率。

毕竟,消费者是善变的,而目前市场上的同质化是严重的,这意味着:一个新品牌是很容易被替代的。若是只靠烧钱搞营销走门店量,物极必反是自然法则,短期内或许增长较快,但成本会高企,难以维持一个好的利润水平,也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关键还是要从如何提高复购率这一问题入手,产品研发、供应链的稳定性是重中之重,毕竟品质保障是基本,而出现食安问题是十分败好感的。

新消费品牌们需要明确定义品牌调性,才能对标消费者的细分需求,真正与消费者产生情感连接,做到沟通对话,才能穿越红利期,进而真正得到长期的生命力。

3结语

近年来,很多投资人都在新消费赛道里淘金,试图发掘新消费场景,找到细分品类中的好标的,尤其是确定性更强的头部品牌。

但新消费这门生意不能光靠资本撑腰来赚吆喝,如今行业竞争已进入下半场,代表高估值的光鲜数字并不能真正留住消费者,还是要现实点,着眼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估值缩水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逐步回归到合理的价格才是常态。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漏水、变形、失灵,箭牌捡了智能扔了质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