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梦醒了?

贝壳号 | 发布于2022-01-20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韭菜财经”,飞鲸投研经授发布 。

疫情反复,无人零售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近期,每日优鲜全资收购“在楼下”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在楼下”是一家在学校、医院等人流聚集地售卖乳制品、面包鲜食等多种商品的传统无人售货机企业。每日优鲜则是一家生鲜电商,商品覆盖了水果蔬菜、海鲜肉禽、牛奶零食等全品类,专注社区零售赛道。

每日优鲜收购在楼下的目的很明显,借助在楼下的社区场景优势,进一步完善社区全场景服务,同时融合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探索无人零售市场,在社区编织一张智慧零售网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

再有,疫情爆发后无人配送、无人零售等无人模式备受关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曾经因被唱衰的无人零售业态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每日优鲜收购在楼下的案例则被认为是无人零售风口再次到来的前奏。

无人零售“苏醒”

无人零售,顾名思义利用摄像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人工结账、收费的一种零售模式。而无人零售是否是未来的零售趋势?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为无人零售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撑,未来无人零售完全有可能成为主流的零售方式。另外,无人零售门店24小时开业、便捷、高效率、科技感强等特点,消费者十分喜爱。

犹记得2017年,电商巨头、传统零售商、连续创业者追赶无人零售风口,无人零售门店大开特开,融资消息层出不穷。据统计,2017年,全国无人超市落地超200家,无人货架落地2.5万个;共有93起无人零售事件获得融资,占新零售领域全年获投事件的半数以上,融资规模超过40亿元。

好景不长,资本寄予厚望的无人零售市场如泡沫般破碎,猩便利、果小美等头部企业传来裁员、撤柜的消息,曾经家喻户晓的无人零售企业就此销声匿迹。时隔多年,无人零售因疫情再次引起关注,每日优鲜、元气森林、顺丰“丰e足食”、农夫山泉、等“潜伏者”一一暴露。

每日优鲜收购在楼下、丰e足食获融资,双方在无人零售市场跑马圈地,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饮料界大佬也积极布局无人零售终端。

元气森林组建多个团队尝试智能货柜项目,并定下目标在2022年底在全国铺设10万台智能货柜,目前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已有数千台智能货柜;农夫山泉从养生堂手里买下了自动售货业务的全部股权,并且在全国300多个城市里投放了近60000台智能终端零售设备。

除了每日优鲜、元气森林、顺丰“丰e足食”,还有越来越多初创企业在疫情期间设置“无接触”的智能货柜售卖蔬菜、水果、鲜花、生活用品等产品,试图借疫情之力培养用户使用无人零售货柜的习惯。

那么,这些幸存者、入局者会给无人零售市场带来新气象吗?

每日优鲜重整旗鼓

2021年,每日优鲜赴美上市拿下“社区零售数字化第一股”,是“生鲜团战”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只不过发展疲态日益凸显。每日优鲜的疲惫表现于两点:一是赖以生存的前置仓数量不断缩减,二是常年亏损,扭亏为盈成为奢望。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每日优鲜前置仓数量为1500个,到2021年前两个季度数量已经变为631个和625个,第三季度财报仅提到覆盖17个城市,而没有披露具体网点数量。另据网络数据,自2018-2021年上半年,每日优鲜累计亏损88.34亿。

资本市场反应来看,每日优鲜急需讲出新故事来重振资本信心。据悉,每日优鲜上市首日开盘价报10.65美元,当日下跌18%,而截至2021年1月18日,每日优鲜股价仅为4.40美元,已拦腰截断。

无人零售以及其背后的社区零售数字化蓝海,似乎能道出一个好故事。

一来,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鲜仓储与配送难题,但疫情期间家门口的无人零售货架比起同城配送更安全,无人货架成为社区居民青睐的渠道,无人零售前景客观。此外,无人零售是每日优鲜发展社区零售数字化重要的环节。

二来,线上流量见顶线上获客越来越难是不争的事实,每日优鲜收购在楼下也就获得新的流量入口,大大的缓解了流量困局。据悉,2021年3月,在楼下宣布此前一年在北京新增了200个点位,目前拥有1万个遍布于社区的点位。

三来,每日优鲜布局社区无人零售网点,拓宽了服务场景,提升了配送效率,增强了营收能力,强化了企业竞争力。早在2017年,每日优鲜面向办公场合推出“每日优鲜便利购”,收购在楼下后,其无人零售业务将进一步覆盖社区场景。

据每日优鲜财报显示,2021年二季度,每日优鲜其他收入(包含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为4040万元,同比增长23.6%,主要得益于便利购业务产品销售额的增加。

当然,每日优鲜重振无人零售要面临困难重重。

首先,生鲜保质期短存储,长时间置于无人管理的智能货柜里十分考验机器的保鲜度。其次,无人零售人工成本低但技术成本高,机器的制造、护理、维修都是一笔费用。另外,生鲜损耗率高而且影响复购率,疫情过去后如何留住用户是个不小的挑战。

总之,无人零售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每日优鲜任重道远。

顺丰“丰e足食”暗自蓄力

相比每日优鲜,顺丰旗下的无人零售项目“丰e足食”发展更稳妥和顺畅。

丰e足食以无人货架终端的形式为一二线办公室人群提供熟食、休闲食品、方便速食、饮料类商品等众多品类。2021年年末,“丰e足食”完成新一轮融资,其中软银、中金、深创投都成为它的股东,软银持股达25%,成为“丰e足食”的第二大股东。

资本扶持下,丰e足食的扩张之路很顺利。截至2020年年底,丰e足食无人零售终端突破5万台,其中智能设备占20%,无人零售业务加企业业务销售额已突破单月1亿元。目前,丰e足食已覆盖全国28座城市,用户体量过千万。

可以说,丰e足食现阶段的成功离不开顺丰资金、资源、品牌层面的支持。

一方面,无人零售行业对产品供应、物流配送要求高,而数字化的物流供应、管理正是顺丰的优势所在。基于顺丰高效的数字物流供应体系、科技实力以及雄厚的资金,丰e足食快速复制同一模式,很快铺向全国范围。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顺丰业务覆盖全国334个地级市、2656个县区级城市、近13000个自营网点。财务方面,顺丰2020年度营收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2021年上半年营收883亿元,同比增加24.2%。

另一方面,不同于生鲜产品损耗高、复购率低,“丰e足食”售卖的零食产品品类多且保质期长,不需要实时更换和补充,而且办公室是离主流消费用户最近的消费场景,“足不出户”消费比起楼下的便利店、外卖都要便捷高效。

需要注意,虽然丰e足食和猩便利、果小美一样主打办公室无人零售业务,但发展路径却不尽相同。猩便利、果小美走衰的原因是运营成本压力大又盲目扩张,导致了资金链紧张,而丰e足食是顺丰数字化物流版图的一部分,有足够的扩张底气。

当然,行业竞争和技术成本是绕不开的话题。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新增无人经济相关企业超过1.1万家,其中第二季度新增超过5600家相关企业,较去年同比增长45.2%。零售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经费支出不断增长,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50亿美元左右。

疫情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无人零售商入局抢占无人零售市场份额,抵御入侵者成为丰e足食当前要务也是一大考验。

无人零售的内核:价格、产品和效率

毋庸置疑,无人零售赛道越来越宽。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无人售货机是无人零售的主流渠道,占据85%的市场份额。从2014年到2020年,无人零售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8%。艾玛咨询则预计,2025年销售规模将达到近2万亿元,同时无人零售所覆盖的消费者群体也将达到2.5亿人。

无人零售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玩家在技术、商业化、供应方面存在不足,很难实现规模化。其实,玩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人零售的底层逻辑是向消费者售卖商品,无人仅是辅助手段或者说是获客的手法,价格、效率和商品质量才是零售的关键。

在效率方面,无人零售玩家应采用智能化手段,加速从后端供应链的管理、维护和运营,到前端销售、收银的数字化升级,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消费数据,指导产品的上新和下架,保证产品的销量。

在选品方面,不同场景可选择不同的商品,同时需要承担相对应的商品损耗风险,十分考验企业的运营、供应链、售后、服务能力。例如:办公区选择休闲零食,社区选择生活用品或者生鲜,而任何选品背后都需要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支撑。

在价格方面,无论线上线下人们都热衷低价促销活动,如果无人货柜里的商品物美价廉必然能吸引消费者去购买。说到底,价格、产品质量是人们衡量是否消费的第一标准,无人模式仅在同一价格、质量标准下起作用。

综上所述,无人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未来会有更多企业涉足无人零售市场,每日优鲜、丰e足食等先行者可凭借先发优势率先占领市场,同时不断迭代技术、产品,在试错、升级的过程提高竞争力。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物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是什么?财务管理都学什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