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捷径?用国内临床数据申请美国上市,信达生物PD1能否成功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5-21

在国内各靶点药物严重内卷“之际”,出海成为各大药企的希望。

但出海也不容易,至少对于大部分药企来说,在出海第一步海外临床开展层面,就困难重重。这不仅对费用、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风险还比国内增加不少。

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虽然国内临床数据不错,但海外三期临床意外失败,损失惨重。

但眼下,出海似乎有“捷径”可走。

5月18日,信达生物发布公告表示,PD-1产品信迪利单抗,向美国FDA提交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适应症为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值得注意的是,该申请基于中国开展的三期临床结果。如果信迪利单抗此役成功,无疑为国内创新药企,打开新世界大门。

/ 01 /

信达生物PD-1出海,

走了一个“捷径”

信迪利单抗在美国申请上市,可以说是走了一个“捷径”。

根据公告,该申请基于国内开展的三期临床ORIENT-11的试验结果,而非在美国开展的临床试验。

通常来说,不同国家之间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完全通用。毕竟,不同国家对临床的标准不同,很有可能导致出现偏差。

更何况,不同国家的居民饮食习惯、乃至人种本身就不同,这也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出现差异。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所以,国内药品要想在美国上市,一般需要在美国当地,或者开展全球性的相关临床试验。虽然步骤繁琐,且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但这是药企的必须动作。

目前,包括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多个国产PD-1,都在美国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理论上,这也是信迪利单抗非小细胞癌适应症在美国上市申请,需要做的工作。

不过,FDA也并非完全无法通融。如果想要用境外的临床数据打动FDA也有可能,只是必须满足三个严苛的条件:

研究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进行;FDA能够通过现场核查确认研究数据;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研究人群、临床实践、法规要求等方面的差异。

说白了,你不仅要说明你的临床质量很高,并且还要说服FDA,该产品不会因为人群导致疗效出现差异等等。

信达生物选择的正是这一“路径”。这也情有可原。K药和O药等PD-1产品,在全球都开展了N个临床试验,对各个人种都有效果;唯一要说明的,或许只是临床质量。

如果成功,不仅能加速信迪利单抗在美国上市,还能减少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

/ 02 /

行还是不行?

命运掌握在“专家组”手中

不过,信迪利单抗走“捷径”能否成功,还存在变数。

虽然FDA在受理信中表示,没有发现任何潜在的审查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就会让该申请通过。目前,FDA正计划召开一次咨询委员会会议——Advisory Committee,来讨论这次申请。

说白了,Advisory Committee就是FDA的“智囊团”,专门处理FDA拿捏不准的事项。比如,有争议或政治争议的问题,或有争议的临床数据等。

根据FDA官网介绍,肿瘤委员会由包括主席在内共有13个投票成员。这些成员由普通肿瘤学、儿科肿瘤学、血液肿瘤学、免疫肿瘤学等多个肿瘤领域的“大拿”组成。

Advisory Committee需要审查和评估有关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并作出投票。以投票结果,组委会向FDA提出适当“建议”。

理论上,“智囊团”的结论不具法律效力,但FDA基本上不会违背外部专家组投票的结果。

医学史上首款CAR-T,就是组委会投票才通过的。虽然疗效惊人,但副作用同样不小,这让FDA犯难。但基于较高的疗效,组委会认为益大于弊,最终高票通过。

这也意味着,信迪利单抗能否在美国成功上市,全凭专家们的“一张嘴”。

目前来看,信迪利单抗获批的概率并非没有。一方面,在与同一适应症的“金标准”K药相比,两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距似乎不大,K药为8.8个月,而信迪利单抗为8.9个月。

另一方面,美国方面或许也希望PD-1市场有“鲶鱼”搅局。FDA肿瘤中心主任Richard Pazdur医师公开表示,FDA将仅根据临床数据考虑PD-1的应用。

但最终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委员会和FDA的审判。

/ 03 /

中国创新药出海风向标,

明年3月出结果

虽然从竞争角度来看,即便最终获批,也并不意味着信迪利单抗在美国就能成为“搅局者”。

毕竟,负责商业化的礼来,实力虽不容小觑,但在美国,K药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而在肺癌领域,几款PD-L1也是表现强势。

不过,信迪利单抗申请结果,对于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参考意义重大。若该申请在美国顺利获批,对于国内创新药企业来说,无疑是趟出了一条新路。

就当下而言,国内创新药产品,有着越来越旺盛的出海需求。这不仅是因为海外有着更庞大的市场规模,还因为国内同质化竞争太激烈。

这一点,在PD-1市场演绎得淋漓尽致。由于竞争太过激烈,国内PD-1市场已经由此前预计的1000亿缩水至300亿,蛋糕大幅缩小,逼迫国内企业必须出海。

在快速跟随策略下,医药届的“内卷”不会只发生在PD-1身上。毫无疑问,国际化将成为中国药企的另一重要发展方向及要求。

但正如上文提及,本土创新药海外开展临床,面临诸多挑战。这不仅在于需要跟高的费用、能力,并且由于种族等因素,充满更多不确定性。此前,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便是最好的例子。虽然国内临床表现不错,但在海外三期铩羽而归,数十亿打了水漂。

当然,如果信迪利单抗此次上市申请失败,也意味着,中国药企出海之路几无“捷径”可走,只能老老实实做好海外临床试验,脚踏实地申请上市。

根据《处方药使用者费用法》,FDA将于2022年3月对信迪力单抗的上市做出决定。那么,信达生物能否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我们静静期待明年3月份的结果……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氨基财经 ”,  贝壳投研经授权发布  。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饿了么“偷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