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产“降档降效”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5-05

“一花一世界,一分一篮板。”——这句《吐槽大会》上的经典“爆梗”,吐槽的是男篮国手周琦在NBA“马赛克”队效力期间“不悲不喜”的平庸成绩。

而类似的佛系表现,也同步在资本市场上演。

作为去年登陆港交所内房企“七子”的“老幺”,大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117.HK,下称大唐地产)尽管资本之路一波三折,但自其2020年12月11日上市以来,除上市首日经历“过山车”行情外,其余交易日收盘价几乎全部围绕在4.50港元一线轻微波动。

而在大唐地产披露2020年年度业绩后的首个交易日(3月18日),其股价再度重回原点,即发行价4.56港元/股。这意味着,大唐地产上市以来的股价涨幅不仅在“七子”中排名倒数第一,也不幸成为“七子”中唯一一家未曾成功站稳发行价的公司。

少数股东净利暴增12.82倍

兜兜转转,回到起点后,“三道红线”监管下被动降杠杆后的“顾此失彼”导致的两极化业绩表现,已成为大唐地产股价“佛系”走势的核心原因。

财报显示,2020年,大唐地产实现营收105.88亿元,同比增加30.6%;净利润9.50亿元,同比增加51.4%。尽管营收和净利增速双双扭转去年上半年大幅下滑的颓势实现“逆袭”,并高于此前三年分别42.00%和23.20%的年复合增长率,但其归母净利仅同比微增0.72%至7.15亿元,而少数股东则拿走了几乎全部的净利润增额,即2.35亿元,占比达24.74%,少数股东权益占权益总额比也由2017年的0.51%上升至2020年的38.14%。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大唐地产归母净利分别为4.24亿元、6.84亿元、7.10亿元和0.73亿元,同期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11亿元、-0.95 亿元、-0.83亿元和0.17亿元。也就是少数股东实现盈利后,其录得的净利润半年内暴增12.82倍。

与此同时,少数股东成为业绩增长最大受益者的利弊亦显而易见。一方面,大唐地产少数股东权益由2017年的333.3万元增长逾900倍至2020年的30.22亿元,该公司权益总额从2019年的30.84亿元增至2020年的79.22亿元,为净负债率持续走低打下坚实的“分母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合作项目增加导致的并表项目减少,大唐地产2020年以权益法入账的投资(合营公及联营公司投资额)同比增长逾2倍至47.69亿元,是其资产录得百亿增长的主要来源。

同时,大唐地产2020年负债总额同比增加53.79亿元至393.33亿元,其中有息负债总额同比仅增加25.4亿元至103.1亿元;应付关联方款项(应付合营及联营公司)同比增加37.7亿元至67.46亿元。

大唐地产“降档降效”

大唐地产其他应付款明细

更重要的是,合作项目的资产、负债“腾挪”下,一边是总负债增长小于总资产增长、有息负债增长小于权益增长,另一边是其他应付款大增背后货币资金增加15.65亿元至56.60亿元 ,大唐地产净负债率由2017年的1087.9%骤降至2020年的58.7%,现金短债比升至1.3,均低于红线标准。(参见大唐地产“三红线”危机加剧 净负债率逆势攀升至128.5%大唐地产IPO:女首富黄晞的千亿盛世亟待“补血”

不过,由于大唐地产负债的主要来源应付关联方款呈大幅增长态势,这也令其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仍达77.7%,且触及红线。Metal财经注意到,尽管大唐地产连跨两级至黄档房企,降杠杆成效明显,但影响其相关“红线”指标的权益法入账的投资、应付关联方款项和少数股东权益等财务数据的增幅,均远高于已经披露财报的融创中国(1918.HK)、越秀地产(0123.HK)等上市房企。

事实上,大唐地产少数股东的利润“话语权”还存在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数据显示(克而瑞),2016年至2018年,大唐地产合同销售额分别为86.1亿元、144.7亿元和30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9%,排名则从第149位蹿升至第77位。

其中,大唐地产2018年的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速达113.26%,权益占比超过九成。

2019年风云突变,支撑大唐地产核心业绩指标高速增长的销售额增速戛然而止,该公司2019年合同销售额为339.5亿元,排名下滑4个名次至第81位;权益销售额和权益占比却分别同比大降35.15%、70%至187.8亿元、55.32%。

2020年,大唐地产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长逾三成至445.1亿元,排名升至历史新高的第73名。不过,该公司同期权益销售额仅为210.4亿元,同比增长12.09%,其权益占比则降至历史新低——47.27%。

尽管大唐地产今年前两个月的2021年1-2月权益占比微升至47.67%,但仍低于50%的“话事权”平衡线。这也意味着,大唐地产归属于少数股东净利润占比短期内仍无法改变进一步高企的趋势。

而该公司能否扭转归母净利增速和股价走势双双“停滞”的境况,是否会成为去年“降档”房企中最依赖合作项目来规避“三道红线”的上市公司,以及在大幅增长的其他应付款支付后,其“三条红线”相关指标是否会回归“踩线常态”,值得持续关注。

本文转载至公众号:Metal财经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牵手国资“轻装上阵”,苏宁价值重估进行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