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金融学霸造了6年火箭,做成了“中国版SpaceX”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4-28

谁将是下一个 Space X?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60号文,文中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

文件发布后的2015年,民营航天开始爆发。包括像蓝箭航天一样的民营航天企业,基本都在2015年前后成立。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商业航天企业达到百余家,主要分为卫星制造和火箭制造两个赛道。

其中火箭制造分为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相比较下,液体火箭发射成本低、可重复利用,是未来的主流。

目前,国内首支商用中型液体火箭朱雀二号,有望在半年内由蓝箭航天首发。

在网民的评论中,蓝箭航天被称为「最像Space X的中国民营航天公司」。

4月25日晚,蓝箭航天创始人兼CEO张昌武做客「科创最前线」直播间,为观众解读,中国民营航天离商业化还有多远。

张昌武拥有多年投资运营管理经验,是国家“万人计划” 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APEC中国青委会执行委员、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

他创立的蓝箭航天,是国内领先的液体火箭研制和运营商业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员,“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理事会成员,是世界第三家掌握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动力技术的商业航天企业。

在此次的直播中,张昌武提到,2015~2018年期间,经历了整个民营航天行业从无到有、企业从无到有,包括监管秩序慢慢变得更加支持商业航天的阶段。

「Space X的失利是全世界的财富,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离美国的水平越来越近,未来非常有信心与世界巨头竞争。」

01

差异化竞争,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科创最前线:

2014年国务院发文鼓励民营航天发展,开启民营航天元年,当时您为什么会想要去造火箭?

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中国商业航天跟蓝箭航天的成长都走过了6年,我们是同岁的。

蓝箭航天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6年里中国的商业航天的发展,尤其是商业火箭的发展,其实是我们国家航天强大和自信的体现。

一方面中国商业航天跟美国相比,我们差距还很大。从阶段上来讲我们刚刚起步,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起点很高。因为对于整个中国的工业体系来讲,航天一直是我们国家工业上一个最拿得出手、也最值得骄傲的行业。

所以,中国商业火箭的发展有天然的优势。

另一方面,蓝箭航天是一家从市场里生根发芽的企业。

2014年我和公司另外两个联合创始人,王建蒙王总和吴树范吴院长一起识别到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机遇。

全世界在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运营问题,需要有一批比较优秀的商业火箭企业,包括美国的Space X、中国的蓝箭航天这样的企业去解决。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除此之外,我们在2014、2015年也比较前瞻地捕捉到。

对于我们中国的监管来讲,也需要蓝箭航天这样的企业去扮演一个历史性的角色,做一个抓手、一个突破。

不管从企业的发展建设、制度的建设,还是行业里技术创新层面的突破,蓝箭航天也是时代造就的一家企业。

所以对于我本人和我们团队来讲,需要的已经不是勇气,而是一个强大的来自于国家的号召,在感召我们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

我经常跟同事开玩笑,当你在蓝箭工作过、在中国航天领域工作过,其实很难再找到另一份事业能够这样地激励你。

我觉得干航天是不需要勇气的,这种天然的感召力、使命感,会让每一个有机会参与的人紧紧抓住。

科创最前线:

“造火箭”是一个风险极高、难度极大的工程。马斯克的Space X也常常发射失败。您在创办蓝箭航天的这几年来,感受到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华山资本创始合伙人王志伟:在中国大家可能对BAT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有一些既定印象,觉得他们一定程度上对新兴企业是不是起到了制约作用。

我觉得从企业在商业商的角度出发,用各种手段来谋求自己的发展和建立自己的护城河,这是可以理解的。

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蓝箭航天的发展我们始终认为才刚刚开始,我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面要克服更多的困难。

一方面,我们一直认为最宝贵的一段经历是2015年到2018年的时候,当时整个行业里我们还比较孤独,是行业里的开拓者之一。

我们经历了整个行业从无到有、企业从无到有,包括监管秩序慢慢变得更加支持商业航天。

这个探路的过程非常宝贵,当然也非常困难。

另外一个就是,在2019年到2020年的时候,整个行业进入到快速发展、对资本需求更迫切的阶段。

我们在融资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2019年当碧桂园创投出现决定支持蓝箭的时候,我觉得这给我们的发展和整个行业的走势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一直认为碧桂园创投极大地改变了、甚至决定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因为当2019年碧桂园创投出现并给予我们相当大的支持的时候,验证了一件事:

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过程中,有人愿意支持理想,这给到我们团队特别大的信心,也实质性地推动了我们更快速地按照理想的设定去开展研发工作。

科创最前线:

商业航天赛道是一个全球竞争的市场,国内除了蓝箭之外,还有其他对手,包括国家队。蓝箭航天如何看待与同行业、国家队以及世界巨头的竞争?

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首先,从产品的定位上,我们选择了中大型液体火箭。

目前我们是唯一一个引用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其次,我们跟国家队又形成了差异化的定位。

作为一个大型的、复杂的、长周期、高投入的工业品,又需要全生命周期的设施设备保障,当你选定了产品定位,其实就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所以中国商业火箭经过了过去6年的发展,整个行业里已有很多企业走上了差异化定位的道路,我们剩下的就是跟自己去竞争。

从不同的产品的定位来讲,大家其实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把脚伸到别人的田地里面去。

所以企业要去战胜的主要还是自己,要不断跟自己去竞争,确保在自己选择的赛道里能够活下去、活得好,并且牢牢掌握住优势。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未来的3到5年里,行业里每一家企业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都是自己,要活下去,先把选择的事做好。

02

Space X的试错是全人类的财富

科创最前线:

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商业航天的基本情况和行业的发展历程?您认为对比美国,中国的商业航天处于什么阶段?

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中国的商业航天经历了过去6年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时也是迅速发展的过程。

从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性,包括运载火箭的研制企业、商业卫星的制造应用、测控企业的出现和发展,都标志着这个行业很快地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

这背后最大的驱动力还是来自于市场,来自于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巨大需求。

美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其实从2000年开始发展,到今年已经有20年,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我们中国的商业航天从2015年一直到今天,仍然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

从发展阶段上我们是后发的,但另一方面我们的速度和节奏是非常快的。

甚至如果跟美国比,前6年的发展速度是超过他们的。

当然不可否认,在商业航天领域里,Space X这样的企业开了非常好的头。

他们从组织到产品研发上的一系列试错是全人类的财富,对于蓝箭这样的后发企业有很宝贵的借鉴意义。

所以我们在发展中国商业航天的时候,一方面,积极地学习美国的经验教训,另外一方面,要基于中国航天的特点快速地追赶,直到赶上甚至赶超。

科创最前线:

经常有人说蓝箭航天是最像Space X的中国商业航天公司。您心里有压力吗?您觉得追赶他们的距离是变越来越远了,还是越来越近?接下来的计划和目标是什么?

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Space X这样的企业是如此的优秀,我们肯定是一个后发者。

因为Space X在过去20年的发展里已经完成了从能力建设到能力展示的跨越,而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还处在能力建设的阶段。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仰望星空,去看国际同行现在的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脚踏实地,俯下身把自己的能力建设好。

在这个行业,要一步一步平稳地发展才能真正建立起后续的速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就在「利其器」这个最重要的阶段。

我们组织工具建立起来整个生命周期、流程保障的这一套能力。

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才谈得上建立自己的技术高度,赶超我们的国际同行,我们现在还处在第一阶段。

但是在未来的两年里面,像蓝箭这样的企业,随着能力建立健全,我们非常有信心去显著并快速地缩小我们和国际同行之间的差距。

我们此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充分的信心,但同时也保持敬畏。

我们的国际同行给我们趟出了一条路,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怎样更优更快地往前发展,这些都是整个行业的巨大财富。

所以我们也没有理由在后期不以一个更快的速度发展,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从蓝箭的角度,一直到2022年底,都是我们能力建设的关键的阶段。

而从2023年开始,我们会花5年的时间,构建我们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03

中国民营航天离商业化还有多远?

科创最前线:

您如何看待商业航天未来商业化的路径?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离商业化到底还有多远?

蓝箭航天创世人张昌武:对于航天的需求,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行业需求。

包括发射卫星、空间站运货载人的飞船,这些是传统的行业需求。

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俄罗斯,都是在国家队主导的时代已经建立起来的需求。像Space X这样的企业也在传统的行业需求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

另一个是面向未来的新兴需求。

一方面包括更前沿的,像太空旅游、太空采矿,也包括面向地表的点对点洲际运输,这些是更新兴的需求。

未来5年,觉得传统的行业需求,包括发射卫星的星座系统、面向地轨空间站做运输任务等是我们主要的场景。

对于蓝箭航天来讲,我们在完成接下来朱雀二号液体火箭的首飞以后,就会全面进入到批量商业化的阶段,并且后期还会持续有产品推向市场。

像我们的朱雀二号捆绑型火箭,一方面会向市场源源不断地输出我们比较充沛和经济的太空运力,另外也会进一步的推动客户端更好更快、有保障地向前发展。

对于中国商业航天来讲,我们作为行业里的一家企业,还是会把后期的朱雀二号捆绑型火箭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甚至分水岭。

当我们的朱雀二号捆绑型火箭推向市场的时候,就会意味着中国民营运载火箭覆盖了从低轨到高轨,从低轨的小运力到大运力的完整的运力型谱,也会标志着中国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不仅可以承担卫星星座组网的任务,同时也具备在低地球轨道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的能力。

这都会标志着中国民营火箭企业离美国的水平越来越近,同时也具备了基本能力可以去追赶他们的水平。

科创最前线:

方便为大家介绍一下朱雀二号首飞的准备情况吗?大约在什么时候会发射?

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朱雀二号,我们经历了过去4年的研制时间,从最开始立项到发动机研制,到整个火箭的工程验证,走过了很长的历程。

我们的发动机经历了非常充分的一个考核,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可控的设施,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到现在为止经历了累计超过3万秒的热试车考核。

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发动机系统有非常强的信心。

因为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只有几分钟,我们主推发动机单台热试车时长已经达到了400秒,已经能充分验证我们发动机在工作时长上的可靠性。

从火箭整箭的角度,我们的一级火箭、二级火箭都已经在我们自己的工厂里面,我们接下来还有一系列地面的大型实验要去做,这也是我们在首飞之前最后的系统考核试验。在未来的半年里我们会择机进行发射。

对我们的朱雀二号运载火箭,不论是领域内的客户还是监管都对它抱有很高的期望。我相信它对中国商业航天商业火箭的发展也会是里程碑,压力毫无疑问非常大。

但另外一方面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难的,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做更加充分的地面实验,调动整个行业的力量帮这一发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火箭把关,做好飞行前的各种诊断,审慎稳妥地推进我们的发射,给中国商业航天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本文转载至投资人说公众号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关注航空运输的反弹机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