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熟”的植物肉,资本还敢投?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8-22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食品资本”,作者:张雨涵,贝壳投研经授权发布。

近日,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澳大利亚植物肉公司Fable Food于近日宣布获得650万澳元(约48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澳大利亚Blackbird Ventures领投,其中红杉资本前合伙人Warren Hogarth跟投。

说起植物肉,一直是近些年的热门赛道,在每一年,大家都深信不疑是植物基元年,国内外植物肉品牌不断闯进视野。

消费者对此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消费教育仍是重点,VC不断疯投的植物肉,什么时候才能“真熟”?

-01-“植物肉第一股”公布财报

在美东时间8月5日盘后,Beyond Meat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Beyond Meat该季度营收1.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1.8%;但净亏损1970万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000万美元。

曾经,上市首日暴涨163%的它创下21世纪以来美股记录,成功IPO让资本看到了基于美国饮食文化和渠道特点的“植物肉奇迹”,投资圈也急于寻找一个“中国版“Beyond Meat”。

“难熟”的植物肉,资本还敢投? 

然而今时今日的Beyond Meat,这个季度已经亏惨了。

成立于2009年的植物肉企业Beyond Meat,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明星科技公司。其股东中不仅有美国食品巨头泰森,还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著名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及麦当劳前任CEO唐·汤普森等知名个人投资者。

目前植物肉呈三个方面风评:创业品牌做植物肉:内卷不息,竞争严重;消费者买植物肉:性价比低,纯纯智商税;VC投植物肉:难道其中大有玄机?

-02-植物肉第一股为啥亏

从Beyond Meat亏钱,透过现象看本质。

植物肉第一股的亏损原因,是目前创业植物肉品牌应该重视的一把“戒尺”。

Beyond Meat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为1.5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1.8%;毛利润为4740万美元,毛利率达到31.7%。

尽管营收达到了预期,但这支明星概念股的亏损仍在不断扩大,处于内忧外患阶段。

盈利赶不上支出。

这就好比媳妇负责貌美如花,难(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当她的目光锁定在一个包上,那无力回天,一个月工资烟消云散。

Beyond Meat营收,主要来源于行业从疫情好转后回温,餐饮服务渠道销售增加,不过据Beyond Meat表示,零售渠道销量有所下降,消费人群不再需要囤货,来维持日常生活。

此外,Beyond Meat由于不想错过中国植物肉市场这块“肥肉”,从去年开始,其在中国建厂、拓展销售渠道,发力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入不敷出的海外扩张计划一下子步子迈得太大,扯了裆。

去年9月,Beyond Meat中国江苏投资建厂;今年4月,其又宣布将在中国建立第二所工厂。去年7月,Beyond Meat与盒马鲜生合作,首次进入中国商超体系;一年后又入驻京东商城,在中国有了首个电商渠

投资建厂和打通渠道之余,它还玩起了花活 

过线下餐厅到潜在的消费者面前刷“存在感”,与多家快餐品牌推出联合产品,例如,与肯德基合作推出“植培黄金鸡块”,和星巴克合作推出植物牛肉轻食产品,和金鼎轩、京A、站点比萨等多家餐厅合作推出植物肉菜单。

“难熟”的植物肉,资本还敢投? 

创造名气的每一步,都是金钱在做支撑。

“星巴克、肯德基推植物肉,实际上更多的是营销手段和工具,中国消费者对于尝鲜有一定的消费体验需求,在当下对提升肯德基、星巴克的门店人气是有帮助,但对消费者而言,还是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风险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去年5月15日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

换言之,国内的植物肉品牌大多仍是依靠营销驱动,这和新消费品牌的打法相类似。

仅依靠营销崛地而起的品牌,未来之路很危险,产品的本身聚焦研发,才是新消费的抓手。

-03-中国胃距离接受“人造肉”要多久

植物肉在资本面前的宠爱,并不能延续到消费者身上,蛮头疼。

“中国胃”,有自己的想法。

人造肉简单来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植物肉,是从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植物蛋白为原料进行加工,使其具备动物肉制品的口感和质地。第二种为“试管肉”“细胞肉”,是在实验室里通过提取和培育动物干细胞做出来的。

相较于细胞培育肉,植物肉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基本都是植物肉。 

1.口感

中国早就开始素鸡、豆制品素肉食用,植物肉与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原料均取自植物蛋白。差异则集中在加工技术上,素鸡、素肉的本质,是经过烹饪与调味的豆制品,而植物肉主要依靠提纯分离、膨化塑形等手段。

理论上,通过革新现代工艺,植物肉的模拟程度会不断提高,质地与口感会更加接近动物肉。

但实践中,风味改良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巨大难题,消费者对植物肉产品的风评可谓毁誉参半。

2.价格

通俗理解,植物做的肉,也大都是豆制品,那么价格应该要低于真肉。

走访中却发现,在全家便利店,一份普通的三明治售价7元左右,一款植爱生活的植物肉帕尼尼能够卖到9.9元;星巴克推出以“植物牛肉”为原料的别样牛肉青酱意面、经典千层面等产品,售价69元一份,比普通真肉意面价格高出近50%。

“想尝试植物肉的心,在看到价格后,打了退堂鼓。”消费者小张如是说道。

对此,国际巨头也在积极寻求解决高价之惑,走上研发和供应链升级之路。

3.选择逻辑

国外的饮食文化偏向简餐,根据Beyond Meat2020年财报显示,零售和餐饮服务渠道分别占Beyond Meat净收入约 73.9% 和 26.1%。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市场Beyond Meat最大的零售渠道是知名超市Costco。

 主义、环保主义者的固定存在,让植物肉第一股更容易走通C端发展的模式,他们会为了“价值观诉求”而去主动消费植物肉类产品。它的2021第二季度财报盈利也印证了Beyond Meat做对了。

照搬到中国,故事没那么好讲。

原因在于中国饮食文化大不同,以致于同样的打法打不通。试想一下今天的你,买了一块植物肉准备在厨房大展身手,做出菜来,却不尽如人意。很可能你会主观认为是食材不好,植物肉这东西,不行。况且如

涮火锅、烧烤、卤味、炒菜,不同的消费场景需要不同的产品形态,每一个产品形态对肉质的要求都不一样。我国丰富的肉类消费场景,对植物肉的要求和期望值更高。

C端走不通,这种情况导致B端客户成为了国内植物肉公司的重点目标。在供应链端,国内为B端用户供货的植物肉公司已经进入了“定制化时代”。植物肉创业品牌,要面临商家采购部的挑剔评估,难搞哦。

-04-根本停不下来的VC

整个八月,关于植物肉的投融资消息频出:8月5日消息,植物肉品牌「除了肉」已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8月6日消息,植物肉公司v2food宣布完成近3.5亿元(5400万美元)B+轮融资,8月13日消息,Fable Food于近日宣布获得650万澳元(约48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难熟”的植物肉,资本还敢投?

所以布局植物肉,事出有因,上面也分析了,这事儿还算靠谱。

至于植物肉能不能在近几年,原地起飞,成为风口,仍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市场培育过程。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国外创投澳大利亚植物肉品牌FableFood获48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