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稳定币”已成投机工具,威胁金融安全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7-09

编者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资本侦探社”,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随着市值跻身虚拟货币全球第三,与美元、黄金等资产挂钩的虚拟货币稳定币开始“出圈”,并引起全球从监管者到经济学家的警觉。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公开场合也提醒包括“稳定币”在内的私人数字货币的潜在风险,并强调央行数字人民币不存在这些问题。

范一飞在7月8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表示,包括各种所谓“稳定币”在内的私人数字货币,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投机性工具,有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同时也成为洗钱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

“一些商业机构所谓的‘稳定币’,特别是全球性的‘稳定币’,有可能会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带来风险和挑战,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担心的,所以采取了一些措施。”范一飞在上述场合表示。

稳定币是一种中心化资产抵押发行代币,本质上是与包括美元、黄金、白银或者另一种加密货币(如比特币)挂钩的加密货币,例如据称与美元一比一挂钩的泰达币(USDT)。但也有研究显示,这类“稳定币”的价格也容易被人为操纵,部分稳定币交易也已经成为洗钱的便捷手段之一。

境外博彩平台的支付入口的“跑分平台”就聚合了第三方支付、合作银行及其他服务商接口,通过大量买卖和租借银行账户、支付账户,非法对外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稳定币也是这些平台的“新宠”。

中国监管当局自2017年9月发文取缔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场所以来,对虚拟货币一直是严监管态势。近期,央行就虚拟货币炒作约谈了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北京市金融监管部门也对一家公司予以清理整顿。北京市金融局和人民银行营管部7月6日的风险提示中强调,北京市辖内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提供经营场所、商品展示、营销宣传、付费导流等服务。辖内金融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虚拟货币相关服务。

“对这些私人数字货币,它是不是作为货币信贷存在,我们还在观测和研究。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央行数字货币。”范一飞在上述场合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分两种,一种是批发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公众发行,可以用于日常交易。

他表示,大多数研究认为,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影响;但各方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认识分歧较大,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会不会削弱货币政策、会不会加剧银行挤提等,争论比较集中。他表示,央行对这些问题高度关注,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中,也努力确保对宏观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范一飞续指,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是白名单邀请制,白名单用户已经达到1000万,央行有信心将这项工作继续扩大试点面和试点范围,北京冬奥会就是下一步试点的重点领域。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就给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怎样用MTM指标把握顶部与底部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