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一场有关选择的战争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27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吴怼怼”,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最近各省市开始陆续高考出分了,我又重新逛了一次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

 时隔一年重刷,依旧挺感慨的。

 去年因为帖子《从小镇里出来的高考状元,后来过得怎么样了?》关注了这个小组,看自诩「高分低能」的985学生在组里自嘲。贫富、地域、阶级、认知等现实差异,是这个小组避无可避的痛点。

 这次重看,我发现在小组分类「经历&共鸣」里,不少人的过往和现状,还有一个令人唏嘘的共性。

 这个共性叫选择,选择背后,有一个叫志愿的东西,在步入大学后的很多年,成为折磨他们的梦魇。

如今,有关志愿的梦魇,或许可以改写了。

 因为互联网发展至今,获取信息的机会越来越普惠,用户付费咨询的意愿在上涨,用专业人士私人订制回答问题的时代,正在来临。

01 最近几天,高三考生很忙

 成绩出来,该报志愿了。

 上网搜院校专业相关信息已经是常规操作,各家APP,都下场为报志愿提供新帮助。

 知乎联合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极志愿,推出了免费推荐学校服务,输入高考省份、科目、分数等信息,就会跳出符合条件的学校。

专题「高考志愿填报100问」里,囊括了近年填志愿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有教育机构下场回答,也有用户自己写的答案。

 头条的「模拟志愿」与知乎推荐学校服务异曲同工,除此之外,头条的高考小助手里,还做了专业解读、查大学、志愿讲堂、职业测评和查野鸡大学等项目。

 既要给考生提供信息,还要帮考生排雷。

 主打无广告的夸克浏览器,秉承以往干净直接的风格,用AI只能算法为考生提供尽可能精准的院校专业规划。

 百度,也在高考来临前,上线了「高考+」计划,针对虚假官网、高考作弊工具等违法违规信息,成立了专项进行识别清理,截至目前,累计处理332万违法违规信息。

 针对没有在教育部正规备案、容易让用户混淆的300多所大学,百度在搜索框和结果页上做了醒目的风险提示,帮助考生、家长放心搜索。

 由此可见,在搜寻整合推荐信息上,各家操作不分伯仲。

 除去以上年年会谈的长尾信息,具体到每个个体,豆瓣很活跃。

 「高考志愿填报小组」里,有的用户发出自己的分数和排名,等待有类似经验的人给自己提供建议;有的人在小组里求目标专业的状况,希望相关专业的人出来回答细节问题。

这些帖子下,公开化的互动不多,一些用户为让帖子不下沉,就一遍一遍up

 由于豆瓣高考志愿小组是用户自发组建的,所以相比头条、知乎、夸克等主打信息咨询的平台,豆瓣帖子背后「人」的影子很明显。

 但也因为小组由用户组建,没有官方组织,管理寥寥,资源有限。所以帖子下沉,问题得不到答案,也在所难免。

 今年,百度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也给信息加上了人的身影。

脱胎于百度知道的「问一问」,用一对一咨询的方式,以私人定制的模式,为报志愿这件事,答疑解惑。

 在百度搜学校时,页面右下角会跳出一个「问一问」的对话框,学校、专业、就业前景……各种与报志愿相关的问题,只要你问,就会有人在线一对一为你回答。

填志愿,一场有关选择的战争

回答问题的人,不止原有的「问一问」的答主,也有百度为高考专门邀请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

 1400余所高校招生办、3000多位高校名师、500多位专业心理咨询师、8000多位重点高校学长以及众多明星大咖,他们入驻了百度高考问一问。

 有想学法律却被父母反对的考生向罗翔咨询,有数学不好又想学医的人问知名眼科医生陶勇数学对医学的影响究竟多大,也有学表演的人在专业上举棋不定,问关晓彤该怎么办……

 名人明星的每条问答,动辄就有几万关注,他们用心回答每一位考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关乎行业现状、职业发展等宏观大方向。

 与此同时,还有院校机构和学长学姐,为考生们把关更多更具体更细节的问题

 总之,「问一问」里,充满了你来我往的人味儿,由于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不同,回答的专属定制化,也很明显。

 02 逛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时,在「经历&共鸣」里,虽然没多少人重提高考,但进入大学甚至已经毕业的人,诟病专业不好的不在少数

 有人说,对现状非常不满,大学学的专业根本没用,要怪就怪以前自我认知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喜欢啥,也不知道专业有啥就业前景,听周围过来人的经验选了专业,误打误撞,最终学也没学好,工作也不好找。

 有人说,虽然已经读到研究生了,也不愁就业,但是一直没法正视自己的「护理专业」,因为每次有亲戚朋友说起自己的专业,好像都在说「上985有啥用,出来不是照样当护士」。一方面,心里的坎过不去,导致自己一直对专业嫌弃,另一方面,已经花了5年经历在这个专业,又没勇气跨专业考研,所以一直拧巴。 

有人说,大学以前成绩是自己的骄傲,大学以后,成绩不再是加分项,自己也没过多特长,变「平凡」以后,对专业也丧失了兴趣,继而对自己也没了信心。

 有人说,本以为选了高尚的专业,但随着了解越来越深入,反而疑惑越来越多,无法正视自己的选择……

 这些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搞明白「专业的意义」。

 但其实,通过「问一问」,这些他们以为的人生错误,或许都能从头规避。

 刚从相对闭塞的高中环境里出来,难免会看问题理想化和狭隘,也难免在选专业时陷入虚无。

 「问一问」里,罗翔面对考生「如何才能成为法治之光」的回答是

 从小事做起,在每个小事中能够贯穿法治的精神。

面对考生「我想学医,父母反对」的困扰,陶勇建议他别轻易对父母的意见下决定,要理智地反思喜欢学医的原因,也可以把这次分析判断,当成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演。

名人把控大方向,高校招生办提供各专业每年在各个省的招收详情,有关校园生活、真实的就业前景、学校在行业内的认知度等问题,还有更多入驻的答主,随时在线答疑。

每当考生有问题发出,他们就会立刻接适合自己的单,用经历体验,在为考生答疑解惑。

 能高速有效答疑解惑,和「问一问」的生态有关。

 「问一问」本身是个付费一对一问答的平台,相比知乎豆瓣这种用户自发下场回答的社区,「问一问」的答主,是有收益的。

 有收益,就意味着答题背后,平台对答主的资质会有一道把关,而收益本身,则意味着得到报偿的答主,要对自己提供的答案加倍负责。

 而且,为高考咨询更普惠,「问一问」免费支持用户提问。

 用户可以免费提问,但答主收益,平台方会补到,在这种情况下,既有答主来路的把关,又有答主利益的保障,问题的质量,就有了保障。

 考生一面听专业名人答疑,看到行业高光,能提前树立职业目标,一面听学长学姐真实案例,对学校和行业,又有落到地下的认知,这样一来,「经历&共鸣」里那种追悔莫及的场景,就能规避一些。

 03 「问一问」对高考的支持,不是从报志愿开始的,而是贯穿了整个高考的始末

 如果说一对一问答报志愿的模式,让在百度问问题的感受,有了人与人互动的感觉,那么百度在高考之前的铺垫,是充满人情的全方位暖心举动。

 百度这次引入的专业人士,除了高考强相关的教育体系人士,还有心理咨询师和营养师。

 为什么引进这些人?

 是因为考虑到高考之前,考生可能会受心理因素干扰,导致无心考试或者发挥失常,所以百度专门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紧张的学生做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减少孩子内心的焦虑。 

而高考前,不仅孩子紧张,家长也怕出错,生怕送考路线规划错误导致迟到,怕孩子营养跟不上,也怕孩子吃坏肚子。

 营养师的入驻,能帮助不同地域不同天气甚至不同体质的孩子定制食谱,而入驻在「问一问」上的本地熟人,能最大概率减少路线规划错的问题。

 如果说高考相关问题,是百度此次重点发力的方向,那么回归到琐碎生活的细节,则是百度知道诞生多年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问一问」脱胎于百度知道,从去年7月启动测试,8月9月用户开始增长,到今年3月正式上线。

 「问一问」,是反应更及时、问题更专属、回答更直接的百度知道。

 在这里,延续了知道过去的风格,关于老干妈拧不开了怎么办、电脑蓝屏怎么办,依旧有人在用新的方法给出解答。

除此之外,作为百度在付费咨询上的尝试,「问一问」的问题,有更多的私密性,答主和用户之间,也有更多粘性。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答主小北从去年到今年,接收到同一个用户170多个问题。 

这个用户每次提问时,都用「我还是那个我」当暗号,指定小北回答。

 用户的问题是个情感问题,虽然过去一年多了,问题没能够彻底解决,但每次咨询后,故事都有新进展。

 这种答主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和粘性,为「问一问」增加了人情味,同时也让它区别于其他问答品牌,成为市场独一份的存在。

 「问一问」一对一的模式,就决定了它对大V的依赖度,没那么高。

 与此同时,细碎问题、即时性回答等特性,让「问一问」充满服务意识,也不高高在上。

 说白了,这是个「问题出现了我给你答案」的及时雨服务

 高考带来的一系列超出自我和身边人认知的问题,「问一问」能用平台资源接得住。 

等高考过后,回到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里,「问一问」依旧能撬动各行各业的基层答主,给出最实用的方案。

 这对未来百度做更平民化的知识社区,提供了新想象。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Tags: 老干妈 知乎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百年礼赞童声唱,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