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在中国的第五年,我们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26

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观察 ” , 作者丨“  张文栋  ”,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转眼间,迪士尼落地中国已经五年了。如果你近期前往迪士尼,你会看到四处高悬着迪士尼五周年庆的标语,门口米老鼠笑脸图样的花坛上方,也印有彩绘的“5”字样。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在浦东新区正式开放,如今已成立五周年。

为了庆祝上海迪士尼五周年,中外游客相聚在乐园奇幻童话城堡前见证这座“年轻”的乐园庆祝“5岁”生日。

米奇、米妮、唐老鸭、花木兰等数十个经典动画形象集中亮相,现场载歌载舞,宛如一片欢乐海洋。

迪士尼在中国的第五年,我们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

文化产业观察受邀赶赴上海,参加迪士尼五周年系列活动,借机探寻这一商业王国长盛不衰的秘密。

迪士尼在中国的第五年,我们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

“魔法王国”是怎么建成的?

公开报道显示,1986年,中央电视台与华特迪士尼公司签署许可协议,《米老鼠与唐老鸭》卡通片开始在中国播放。这部卡通片的热映,让当时的上海市领导萌生在上海兴建迪士尼乐园的想法。

但这一设想从萌发到实现,前后历经近20年时间。直到2009年即将签约的最后一刻,有关“洋文化”入侵等问题的担忧,仍是一个重要的声音。

时任迪士尼副总裁顾曼丽强调了迪士尼的文化特点:健康、乐观、积极向上,把人类童年时代的纯真、美好、奇妙充分展现出来,注入正直、勇敢、关爱、创造等品质,使之具有“普世价值”的意涵。这一阐述才最终打消反对方的顾虑。

如今,行走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里,“中国元素”随处可见。在上海版本的“奇幻童话城堡”中,最高的塔尖顶端是一朵在中国传统中象征富贵的金色牡丹花,还可以看到象征上海的白玉兰、象征吉祥的彩云。

迪士尼在中国的第五年,我们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

而在乐园中,迪士尼的明星形象也重新演绎了中国的十二生肖;木兰的花车和方阵出现在花车巡游中;度假区的标志性餐厅“漫月食府”里的不同房间,通过不同的中国元素设计,代表中国的不同地貌特色。

数说迪士尼

奇妙数字

在探究迪士尼长盛不衰的原因之前,我们来看一组来自迪士尼官方公布的关于上海迪士尼的55条奇妙数字:

过去5年里,“晶彩奇航”游船总计航行超过13万9千公里,相当于绕地球约3圈半;

超过3300万名游客踏上了“加勒比海盗——沉落宝藏之战”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

“创极速光轮”总计运行里程超160万公里,长度大约相当于绕上海国际赛车场30万圈;

“翱翔飞越地平线”总计带游客环游世界超过21000小时,相当于上海至加州的航班飞行1500 次所需时长;

“米奇童话专列”花车巡游五年来行进距离达2200公里,约相当于上海到昆明的距离……

迪士尼在中国的第五年,我们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

迪士尼的经济承载力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迪士尼的受欢迎程度。中国旅游研究院在上海发布《共建美好生活·共享快乐旅游——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是首个进入中国内地的国际化大型主题乐园,不管是对上海本地旅业,还是对于长三角的综合发展而言,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均贡献了里程碑式的经济助推力,溢出效应显著且后劲强韧。

迪士尼在中国的第五年,我们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

2016年6月-2019年6月,上海迪士尼乐园固定资产投资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13%。乐园消费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21%。乐园游客在沪消费对全市旅游产业收入年均贡献4.09%。乐园年均直接提供就业岗1万余个;间接年均提供就业岗位超过6万人次。其中乐园投资年均拉动新增就业2.78万人次,乐园消费年均拉动新增就业3.28万人次。

就算是在全球来看,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五年来的表现都名列前茅,此外其扩建速度也达到全球最快。早在其开业一年后的2017年,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四季度财报显示,上海迪士尼在运营的第一年就获得了盈利,超过公司对其首个财年实现收支平衡的预期。

“中国迪士尼”

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如今Netflix、YouTube甚至是TikTok在互联网娱乐领地声势颇大,但具有深具传统影视娱乐情怀的国内影视公司们,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要做“中国迪士尼”。

遍布全球的主题乐园、每年稳定出品十几部电影、海量IP以及成熟的衍生品零售体系,再加上如今风头正劲的流媒体平台Disney+,从市值到营收,尽管挑战者众多,迪士尼仍高居金字塔的顶端。

陈思成说“我们内地公司都说要做迪士尼,但是我觉得我们做不了迪士尼,因为我们文化土壤跟迪士尼不一样”。陈思诚作为成功的商业片导演,已然从更业内的角度看到了国内影视公司与迪士尼的差距,最终归咎于“文化土壤”这种大而化之的概念也并无不可,

但从更本质的角度去看,迪士尼始终秉持着“魔法(Magic)造梦”的基本创作理念

迪士尼在中国的第五年,我们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2016年6月初,上海迪士尼即将开园时,华特迪士尼公司执行董事长兼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艾格就透露了他眼中迪士尼长盛不衰的秘诀——与时俱新。因此来到上海之初,华特迪士尼公司就提出了“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的发展愿景。秉承这一理念,迪士尼进入中国内地以来,不仅带来了其本身的“快乐经济”,还带来了不少创新元素,两者相叠加,引领相关业务逐步融入中国内地。

一项统计显示,5年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共计推出17673种各类商品,其中9308种由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独家开发打造,显示其创新活力。而在针对中国本土消费者推出的特色活动方面,有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季节性活动,包括春节限定烟花、米奇大街的上海摇摆舞演出、以及今年春节登陆上海迪士尼的新角色克拉贝儿,呼应今年的生肖牛年等等。

所有人都清楚知道迪士尼模式的好,他们能够挖掘出一部电影能够创造的价值,用电视、衍生品、乐园、游戏等等形式去尽可能延长了一部电影的生命力,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利润,部分削减了电影本身的风险。但当制造者们三句话都离不开IP时,他们便已经偏离了迪士尼的初衷。

IP发展面面观

造梦的动力应该是创新、想象力和融合力,在迪士尼模式中,无论是天才之作迪士尼乐园也好,衍生品也好,最重要的因素是通过想象力将想象中的东西融入生活,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和特色,为这部分受众创造出属于他们的触手可及的梦。就像上海迪士尼的那句口号“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如此贴切又意味深长。

事实上,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迪士尼的产业链固然不难复制,但缺乏“造梦”的力量的模仿终会失去灵魂,就像是票房不俗的《大圣归来》《捉妖记》接连做出了各种造型惊悚、质量不佳的衍生品,失去了核心的IP构建也不会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就像华谊兄弟在实景娱乐项目上投注了大量资金,最终造出来的也仅仅只是能够让人拍照打卡的电影拍摄场景,既无关内容衍生,更谈不上老少咸宜、具有反复游玩的价值,因为没有人想要带着孩子在难得的假期多次造访以《非诚勿扰》为原型的南洋风情街和以《唐山大地震》为原型的商业街。

迪士尼在中国的第五年,我们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他忽略了,主题乐园建设的初衷甚至与内容衍生无关,因为任何一个迪士尼的乐园产品即便独立去看也可以成为非常有趣的实体游乐项目。

结语

对于中国的创作者而言,最应该关注的其实并非是迪斯尼的商业模式,而是迪士尼那份创新和“造梦”的力量——如何营造一个老少咸宜的梦,以及如何让梦中幻想与时俱进地融入生活,触手可及。

这才是迪士尼长盛不衰的秘密。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Tags: 华谊兄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中国电商销售额在零售市场占52%份额,全球第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