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坐冷板凳、干严肃医疗、走阳光大道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20

编辑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良医财经”,贝壳投研经授发布

​医联:坐冷板凳、干严肃医疗、走阳光大道 

01 学术医联+学霸老板

要做一家严肃的互联网医院

医联链接外部专家做学术委员会之前,先在内部开了刀。 

今年4月末,医联进行了内部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首当其冲,是设立了学科部,三个科室的负责人均向CEO王仕锐汇报。三个科室部门专注严肃医疗,持续以学科建设为驱动,搭建多个疾病管理中心,做疾病全周期管理。

以“创新、科学、纯粹、担当,健康的身心高于一切”为价值观的医联互联网医院,从调性看,充满了严肃科学的风格。 

这好像和当下浮躁的互联网医疗,追求快全大“格格不入”,也挺好理解,毕竟一家企业的走向,与创始人个人的格局是捆绑关系。

王仕锐是何出身?一位典型的学术派学霸。 

王仕锐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本硕博连读了八年,并赴哈佛大学进行了一年期的学习,回国后便着手创立了医联。 

虽然没有眼花缭乱的资源,但是医学博士的背景也有好处——极为专业、专注。他曾坦言,当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仅有改变医疗行业的初心,走出校园的王仕锐心里仍一直记着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并持续向一个问题发问:“医疗的本质是什么?”

2014年底,互联网医疗风起云涌,医联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起跑。

2015-2016年,多项政策利好,如《关于同意在宁夏、云南等5省开展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宁夏等五省针对远程医疗展开试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将互联网医疗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期,银川市率先出台了《银川互联网医院管理工作制度(试行)》等政策性文件,对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政策出台后,大量第三方平台,包括医联、好大夫、微医丁香园春雨医生在内的20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受银川试点之邀,先后在当地设立互联网医院,在原有互联网医疗产品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延伸至面向患者的核心诊疗环节。

一切看似顺风顺水,但是一道响雷正在悄然逼近。

2017年,政策出现转折。政府开始收缩相关互联网医疗政策,《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令禁止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服务直接面向大众,只能在三级医院与其下级医院之间进行,并叫停了“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名称的使用。

行业发展遭遇政策收缩,各家也开始积极转型。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开始与各省市公立医院进行合作,依托线下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而互联网平台更多扮演信息服务的角色。医联开始提供从医到药的解决方案,并以肝病切入慢病管理。 

2020年,经历低谷期的互联网医疗再次焕发新的生机。千帆竞发,“同质化”凸显。王仕锐坦言:“目前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同质化挺严重的,但医联在三四年前就有了要坐‘冷板凳’的思考,也坚决地做了一些‘冷板凳’的工作。”

他所言的冷板凳,指的就是严肃医疗。 

不同于大多数在线问诊平台,王仕锐不想过多纠结在问诊层面。他的目标是,疾病的全流程管理。慢病管理周期长,服务模式更加重,需要机构的执行力更强、技术门槛也更高,不仅有表面的综合,深度上,更要对病种极为专业。 

如何做慢病管理?王仕锐也有了答案——

第一步是完备的学科建设、第二步是通过学科的专业扩展,一个个的控制和治愈疾病,从而实现医联的使命:“让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

这是医疗行业最大的痛点,也是最接近医疗本质,最难啃的骨头。

​医联:坐冷板凳、干严肃医疗、走阳光大道 

02 严肃医疗难在「初心」和「边界」

专注慢病的全周期管理

回顾医联成立的7年时间里,有两个不得不说的关键时间节点:

2018年4月,医联开设首个互联网医院科室:感染科,同期启动自主研发的丙肝患者管理体系;同年10月,首位丙肝患者完全治愈出院。 

这两个时间节点,不仅是医联开设互联网医院科室的标志牌,亦是医联进军慢病管理的冲锋号。

自此,医联开启加速度,将病种扩大至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慢性肾病、精神心理、消化、神经、中医等领域,并自建医助、健管师团队,首创业内多岗运营模式。 

医联慢病管理的路径清晰,但业内做慢病管理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有专业做糖尿病的,也有做心脑血管疾病养护的。医联凭什么? 

从国内最大的实名医生平台,升级到国内头部的慢病管理平台,医联走严肃医疗路线的路才刚刚开始,但是医联有着很明确的初心和边界。 

“真正的慢病管理在医联是对患者的结果负责”王仕锐解释道。 

事实上,医联的病种扩展,并没有那么轻松。

在扩大新的病种前,医联首先要求内部做好完善的病程研究:先让自己成为专家,才能去吸引专家,最后再引入病种。医联在开设每个科室时,都会同期启动自主研发的患者管理体系,逐一探索院外管理、患者随访等标准化、个性化流程。 

王仕锐曾表示,“要服务好一个患者,最终管理好他的疾病,帮助他提升健康水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 

为什么医联偏要做苦活累活? 

医疗行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包括生命的长度和质量。因为一时的流量和收益去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是王仕锐和医联所不允许的。这是王仕锐的价值观,也是医联的底线和使命。使命决定愿景,愿景决定组织结构和产品形态。 

而对于互联网慢病管理赛道来说,竞争也不仅仅是流量的竞争,竞争的核心是如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基于此,医联正努力构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完整闭环,实现对患者的结果直接负责。良医将从两点拆解医联的闭环生态重心。

首先,逐步完善产品壁垒。

医联平台为医生提供患者管理工具,如智能审方系统、电子病历以及各类可视化报告,提升医生管理的效率。此外,还为每位医生配备专业的医助,通过日常随访跟踪,获取患者的结构化随访及用药数据,形成患者管理报告实时反馈,帮助医生积累临床治疗数据,助力真实世界研究。 

一方面,医联首创的这种多岗运营模式,通过健康管理师、医助更全面的深入患者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则通过科技运维。

据良医了解,医联也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包括云检验、云影像、云药房、云医保等的云化能力。与金域医学推出云检测服务方案、与全景医学合推云影像服务等等。 

其次,深入病种的学术研究。 

在病种研究方面,医联下的力气足够大。

良医财经了解到,医联的产品团队,为了做好骨科的产品,除常规工作之外,为了深入了解业务,多次拜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华西康复中心,与多位医生和患者面对面交流。另外,每个功能上线/改版前,也会与相应学科医学专家多次共创,听取专业建议。

产品诞生后,医联与各方专家的深度交流并不会停止,反而会上升到新的维度——企业、行业标准的制定。2020年,医联推出了多套慢病管理金标准及SOP,并启动多学科专家共识建设;同年底医联慢病管理体系及科研数据体系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商业机构的病种“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放在长远视角,这种病种学科系统将存在巨大的复利价值:一方面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对行业进行重塑成为引领者;一方面遵循医疗发展规律,推动服务产品标准化规范化,成为促成者。 

这都是医联在达成长期价值之前可能遇到的问题。不过,创新中总有疼痛,医联想要将自身的价值建立在严肃学科的价值观上,道阻且长。 

​医联:坐冷板凳、干严肃医疗、走阳光大道 

03 糖尿病线上管理专家共识

5个启发带来严肃医疗的破局点

 上述的那些问题,王仕锐也曾思考到。 

他的想法是:先把人类可能发生的所有疾病做穷尽,然后分成各个学科,一个一个地控制和治愈这些疾病,从而减少这些疾病对人类寿命衰减的影响。

 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

“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其实到最后都是排列组合的测算,只要你有绝对的技术积累,就不用担心同质化,也不用被抄袭。”王仕锐说道。 

将他的话翻译一下就是说,对王仕锐而言,首先是搭框架,然后是建立规则,最后是执行。 

大框架是慢病管理,下一步就是规则,这一点医联已经有所行动。

目前,医联在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规范、有效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标准,并携手各领域专家、学协会,启动了包括糖尿病、肿瘤、肾病、艾滋病等多个学科的线上慢病管理专家共识项目,让线上慢病管理有据可依。 

内部将原慢病管理中心升级为学科部制,外部联合数位专家建立学术委员会;目的是,由内向外的重塑,通过多方学术力量,把医联在线上管理体系搭建、院外管理标准化流程以及学科建设上的经验分享,赋能医生,服务患者。 

今年5月,医联的学科建设成果之一《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共识》由医联携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领域权威专家共同讨论研究,是国内发布的首个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专家共识。

据良医分析,《共识》的出现有对行业有5个重要的启发意义

启发1:

首次对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做了定义; 

启发2:

制定了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的规范化流程,明确线上、线下双向转诊标准,保证患者的安全性,管理的有效性; 

启发3:

强调要对不同患者,在管理内容及控制目标上对应进行分层管理,并制定不同的随访计划,满足糖尿病患者多样化的管理需求;

启发4:

要求糖尿病管理团队协同参与,并对团队成员分工和职责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减轻医生的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启发5:

突出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的特色,打破时间和地域的壁垒,增强医疗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借助智能检测设备可持续跟进患者的疾病进程,实现对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

这意味着,对医生患者来说,提供了一套标准,解决实际难题,可执行的共识;对于互联网医院来说,这是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首个“共识标准”,具有牵头作用,带来示范效应;对于医联来说,可以成为一种模式,复制到其他病种,加深其护城河。 

就在医联宣布成立学术委员会的同时,肿瘤、艾滋病学科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也随即发布。经过近8个月的讨论总结,《肝癌患者常见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互联网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发布;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信息交流与数字化防控工作委员会与医联合作编写的《艾滋病互联网诊疗管理专家共识》也全面启动。 

糖尿病、肿瘤、艾滋病,还有去年12月已经启动的慢性肾脏病管理中心项目,这就是王仕锐思量良久的“框架、规则、执行”中的第三点——团队快速执行、不断复制。 

于内是迭代、复制和生长,于外是互联网医院的破局拐点,从高维向低维扩展生长。

​医联:坐冷板凳、干严肃医疗、走阳光大道 

04 良医财经的思考

医院者,治病救人延寿也!

互联网教育的竞争激烈,但如今,烧钱大战戛然而止,真正问题就在于,各家平台是在用互联网思维做事,而非用教育的思维去创新。

医疗亦是如此。这个行业或许从来不缺创新者,反而规律遵循者才是稀缺品。 

遵循医疗发展规律是稀缺的。 

互联网企业要尊重、敬畏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要推动互联网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医疗领域一定不是随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且一定是需要静下心长周期深耕的,挣快钱是不可能的。

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是稀缺的。 

互联网医院不是简单的把医疗放到线上去,它要实现的是对患者和医生的行为重塑。这意味着更大的投入、运营和挑战。

在未来,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比拼将集中在这两点上,当然行业竞争的前提是始终保持初心、回归本质。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医疗的核心是:治病、救命、延寿。 

就像王仕锐所说的,“医疗的本质是延长人类寿命”。这是医联的底色,而这也奠定了医联走严肃医疗的基调:坐冷板凳,潜入深水区,拒绝轻模式。

这一点上,王仕锐想得很明白:“在医疗健康领域,互联网技术真正解决的问题其实是连接,按照医联目前的疾病管理逻辑,我们现在要做两个连接。其一是技术和规范的连接,其二是患者和数据的连接。” 

通过互联网技术,真正做到打通“健、医、养”的闭环,将患者需要的数据、用药指南、医生专家链接起来,这就是医联如今打造平台、打造规范的深意。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最近几位领导的政策解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