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800亿,靠卖房还债!火了20年的影视巨头,连冯小刚也救不了

贝壳号 | 发布于2021-06-18

编者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公关狂人”,作者:狂人。贝壳投研授权发布。

01 时代的幸运儿

2014 年,用一句话来形容华谊大老板王中军的状况,大概就是 " 春风得意马蹄疾 "。

众所周知,华谊作为中国影视界的巨头公司之一,背后站着王氏兄弟:王中军、王中磊。

说起来,这两兄弟,就跟雷军名言 " 站在风口上的猪 " 一样,在人生上半场把握住了时代赋予的机遇。

巨亏800亿,靠卖房还债!火了20年的影视巨头,连冯小刚也救不了

1980 年,是一个转折。

这一年,高考恢复,王中军发现昔日同学好多都成了北大、清华的名校生,学历似乎变得重要了起来。很快,他就决定去考夜大。

好巧不巧,这个学校不如清北学贯中西,授课老师却不乏大家。

巨亏800亿,靠卖房还债!火了20年的影视巨头,连冯小刚也救不了

这让喜欢绘画的王中军高兴了好久。

学业上小有所成后,身为大院子弟的他,又得到了父辈的照拂——进入国家物资总局保卫处。随后几年,王中军岗位时常有变动,但照旧是铁饭碗,每天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由于太闲了,他自己还搞了个杂志《购物指南》,兴起之时他甚至辞掉了稳定的工作。

没成想,离开机关后想自立门户干杂志时,命运跟其开了个玩笑:上头下发文件,将《购物指南》列为非法刊物。

至此,王中军编辑梦算是碎了,但你以为,他的人生就到此为止了吗?

恰逢这个阶段,王中军的弟弟王中磊写信给他,说想开自己的影视公司。兄弟二人很快达成一致。

1994 年 2 月 10 日,胸怀宏图大志的王中军降落北京。3 个月后的 5 月 16 日,他和弟弟王中磊在国际饭店租了一个套房,招聘 30 余人,华谊兄弟公司由此诞生。

后来华谊搭上了冯小刚这条线,在 2005 年从单纯的广告公司转型到利润更雄厚的影视公司,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正式诞生。

巨亏800亿,靠卖房还债!火了20年的影视巨头,连冯小刚也救不了

这一年,京圈第一经纪人王京花带着李冰冰、范冰冰、任泉、陈道明等一系列大咖入驻华谊。

除此之外,冯小刚也与王氏兄弟进行利益捆绑,开启了共赢时代。

接着,随着黄晓明、周迅等新力量的涌入,星光荟萃的华谊已经形成了自产自销的一条龙模式。

在他们的力捧和运营下,李冰冰、范冰冰几度封后,黄晓明、陈坤也拿到影帝奖项,名下导演产出的爆款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巨亏800亿,靠卖房还债!火了20年的影视巨头,连冯小刚也救不了

2009 年,王氏兄弟顺利让华谊上市,上市首日大涨 147.8% ,黄晓明、冯小刚、张纪中瞬间跻身亿元富豪。

当然,收益最多的,还当属王中军、王中磊。

自然而然,他们的生活也越发奢侈。前面就有说到,王中军喜欢收藏名画和一些大家的真迹。

除了托冯小刚买入的艾轩作品,他还在 2005 年用 418 万拍下陈逸飞的《娟娟》。

400 多万,王老板一点不觉得贵,自称捡了大便宜," 捡漏 "。而这些,都只是王中军爱好里不值得一提的小部分。

华谊上市那一年,有媒体披露了大佬的豪宅。

巨亏800亿,靠卖房还债!火了20年的影视巨头,连冯小刚也救不了

据悉,为了让住所舒适,王中军还曾斥资 10 万买一棵树," 那棵百年的紫薇,是我专门从南方移植过来的。我花 10 万元去买一棵树,因为它让我的家立刻有一种生机出现。花钱,让我的生活更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大佬不仅家用名画装饰,办公室也是一样。

" 有 2 万元、4 万元、6 万元买进的,也有 10 万元买的,到现在还有 240 万元买的 …… 王中军从家到办公室都像欧洲古董店,到处都是来自法国、英国、爱尔兰、瑞典等国家的古董。

后来,因为收藏品太多,被友人形容家里像博物馆,他果真在自己斥资 3000 万的马会基础上打造了一个美术馆。

巨亏800亿,靠卖房还债!火了20年的影视巨头,连冯小刚也救不了

然而,和其他斥巨资的收藏相比,这些都不算惊人。

2014 年 11 月 4 日,王中军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中,用 3.77 亿元买下梵高真迹。

2015 年 5 月的纽约春拍,他以人民币 2.01 亿元的成交价,夺下毕加索真迹《盘发髻女子坐像》。

巨亏800亿,靠卖房还债!火了20年的影视巨头,连冯小刚也救不了

2016 年,他又买下唐宋八大家曾巩的唯一传世真迹《局事帖》,加佣金总花了 2.07 亿元,打破当时中国书法作品成交记录。

为了追逐艺术,名声在外的他还拥有自己的画室,曾举办名为 " 中军和他的朋友们 " 的画展。

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知名艺人黄晓明、汪峰、宋丹丹都收藏了他的画作。

总而言之,华谊蒸蒸日上之际,王中军敢于叫嚣迪士尼。

2挥金如土时有多辉煌 人走茶凉后就有多凄凉

找对人,让华谊兄弟少走了很多弯路,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华谊兄弟受到的第一个打击,就是2005年王京花的出走。

 

离开华谊,王京花当时对外的解释,是自己太累。

 

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离开的不仅是王京花,还有麾下的70多位明星,这对华谊兄弟来说,是釜底抽薪。

王氏兄弟怎么也没想到,昔日荣光,会散去得那么快。

1、公司战略性错误——“去电影单一化”

去电影化并不意味着贪的多搅不烂。

“去电影化”这一战略本身没有错,毕竟电影收入有“天花板”,上市后的华谊兄弟需要“高歌猛进”。但“去电影化”并非把电影业务直接删除,而华谊兄弟却迷失在了所谓“多元化”的万花筒里。

巨亏800亿,靠卖房还债!火了20年的影视巨头,连冯小刚也救不了

面对主营业务示弱,新兴业务发展不利,华谊兄弟应该快速调整方向,抓住现有公司仅存的品牌优势和现有名导艺人的资源,培养公司新生代导演、艺人,注重剧本内容等等,重新找回其影视行业的龙头地位。

2、实景娱乐没有达到预期,“迪士尼梦”遥不可及

在华谊兄弟提出“去电影化”的同时,“实景娱乐”被公司寄予厚望。但事实是,“实景娱乐”却成为了华谊兄弟资金链上一座沉重的大山。

华谊兄弟作为一家“轻资产”的影视公司,在对地产行业并无了解的情况下,贸然大踏步闯入这个陌生行业。不仅造成公司资金严重吃紧,更影响到自己原本强势的主业的发展。

目前华谊兄弟仍然将“影视+实景娱乐”作为自己的两大主业,但随着地产大环境的不利,华谊兄弟的“东方迪士尼梦”任重而道远。

3、资本捆绑、高额并购,造成商誉暴雷

在“实景娱乐”发展不利的情况下,华谊兄弟只能选择重振影视主业。

与“明星”绑定,是华谊兄弟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擅用的战术。

但吸取过王京花离开、范冰冰等一众明星相继“出走”的教训,华谊兄弟此次选择用“明星资本化”的方式进行合作。毕竟这种方式比简单的一纸经纪合约保险安全。但此种方式却让华谊兄弟陷入了商誉暴雷的危机之中。

疯狂自救的华谊却越陷越深

自2018年以来,为了自救,华谊兄弟打算砍掉自己的多条“腿”,欲重新回归主业。

他们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现阶段着力于主营优势的重建,聚焦“电影+实景”,并持续整合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和资产结构,逐步剥离与电影、实景等核心业务关联较弱的业务与资产,以集中优质资源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但近年来,影视行业已经经历了一轮大洗牌,曾经在华谊兄身后的“小弟”们早已迎头赶上。无论是上游的影视制作与发行,还是下游的票务和排片,如今华谊兄弟所面临的挑战都要更加复杂。

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史上超过10亿票房的32部影片,已经鲜有华谊兄弟等传统寡头的身影,更多出现了淘票票、猫眼等新兴面孔。曾几何时,他们曾是华谊兄弟的簇拥者。但眼下,这些新兴力量的弹药明显更为充足,他们携带着华谊兄弟们最欠缺的互联网基因,直入对手腹地。他们一方面亲身参与电影的制作、发行与宣传;另一方面则是借助互联网,掌握了线上票务渠道。

此前,凭借着在业内的话语权和影片质量,华谊兄弟在腾讯和阿里眼中分量十足。阿里影业创立之前,马云作为华谊兄弟第三大股东,跟在王忠军、王忠磊后面“试水”,但随着两大巨头逐渐建立起各自的影视生态,华谊兄弟的地位反倒变得尴尬。

从2018年开始,连续几部电影的失利,已证明华谊兄弟在“消失的那几年”后,重归电影主业的失利。如今“江湖已变”,华谊兄弟依然按照原先的老路数,依靠“大明星”、“大导演”赚取票房的法子不再管用。一些小成本、贴近观众生活、引起观影共鸣的片子更能获得市场的好感,成为“爆款”。比如,《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但对于新内容、新类型、新导演的把控,作为老牌公司的华谊兄弟似乎有些力不从心。想要重新夺回影视行业的市场份额,华谊兄弟还需要快速提升自己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并且找到自己新的竞争优势。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三步法如何做好套利交易?三步技法成功的关键有哪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