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格大变,手里的基金要换吗?百亿级基金越来越多,基金规模要这么看!

基金投资知识 | 发布于2021-09-17

市场风格大变 手里的基金要换吗?

  春节以来,明星基金大跌、基民大幅亏钱,尤其是白酒、医药等主题基金跌幅惨重,但是仍有部分顺周期、低估值策略基金逆市表现抢眼,均衡投资、控制回撤的产品也受到市场的青睐。那么,要不要把手里亏钱的基金换了?

  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投资中,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选择与自身投资观一致的基金经理,比关注短期业绩更重要。在评估自身风险能力及了解投资标的后,“用不着急的钱做不着急的投资”,长期来看赚钱的概率反而更高。

1、没有必要因为短期风格轮动大幅度换基

  一只基金有它的投资风格,管理基金的人——基金经理也有他最擅长的领域。这种风格未必能在所有市场环境中如鱼得水,但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却有机会突破求胜。

  对于基民来说,没有必要因为行业热点的短期轮动而轻易更换基金。

       一方面,普通投资者把握机会的效率和踏准节奏的准确度往往不及专业投资者;另一方面,“风口”出现往往意味着一个板块或者主题已经有所表现,再进去布局可能成了追涨,造成高位被套。

  其实,选基金时比起业绩的短期波动,更需要关注的是基金本身的情况,特别是长期业绩表现是否稳定。即使现在明星基金回撤居前,也不要急着换,如果我们买的基金,基金经理实力过硬,投资的行业也是长期向好的,那我们不妨放平心态,给基金多一点时间和耐心。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资本市场向来充斥变化,们很难预测短期的风浪,把握住每一次风格切换或者说阶段热点,难度太大。同样,正是因为前方风浪的不确定性,我们更要坚持自己精心挑选的航道,不要在市场前行的浪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从专业投资者的角度,我们更重视去抓住投资的大机会,过程中尽力去参与小机会,避免因小失大。往后看A股市场,大消费与大科技作为大的投资主线,仍然具有长远的投资空间。

2、盈亏同源,道不同不相为谋

  每只基金都有不同的风格,近期大盘成长股出现明显互调,对于此类持仓集中度高的基金,其业绩势必非常依赖于市场行情。

  因此在清楚基金的持仓偏好和投资逻辑的基础上,投资者须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决定是否持有这些风格的基金,认同就上车,道不同就不相为谋。

  例如,你只能接受年化5%上下的波动,买了一个业绩优秀,但是年化15%波动的股基,那么出现大涨大跌的时候,小心脏能承受得住业绩的大幅波动吗?如果无法承受基金一时的回撤,就很容易追涨杀跌,最后导致买了好基金了,反而亏了钱。

3、均衡配置提升投资胜率

        不过,不更换基金也不意味着你拿着一只基金不闻不问就好了,基民朋友们可定期检查自己的账户配置是否均衡,比如不集中压注于单一成长风格或者价值风格。如果你在科技成长风格类基金上配置比例很高了,可以考虑将部分仓位转移到价值蓝筹,以平衡持仓风格。市场风格比较难测,但是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风格的优质基金,可以提升投资胜率。

  从配置的角度来说,通过分散投资不同风格的优质基金,可以有效防止市场风格轮动造成的单边冲击,从而控制投资组合的回撤和风险,提升投资胜率。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成长风格类基金上配置比例已经非常高了,那么可以考虑配一些短期可能风格轮动的低估值资产,以平衡整体的持仓风格。

        如果你的手里不仅有白酒主题基金,还有银行地产。至少手里有一部分基金能赚钱,剩下那些表现不好的也会顺眼很多。至少你不会天天惦记着把它卖掉。

  当然,如果真的看好某个行业,那也建议在有足够闲钱的前提下,以时间换空间,用定投的形式,分时,分批定投参与,将成本拉平,静待行业起飞的那一刻。

4、相信并了解基金经理

        买基金主要是看中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也就是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

  当市场风格发生改变时,主动管理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会采取调仓换股等主动策略,减少风格切换的负面影响。

  要给予基金经理以信任和时间,盲目崇拜并不等于信任,对于基金经理的信任,应该基于对基金经理投资风格、过往业绩、主要观点、投资方法等的了解之上,而不是基于“爱豆”一般的神化。

  哪怕在牛市中,基金净值也会遭遇大幅回撤。数据显示,2007年股票型基金总指数涨幅达121.90%,但当年最大回撤达到16.04%。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结构性行情中,股票型基金总指数虽然年度涨幅均超过38%,但最大回撤也都超过了13%。这意味着,持有主动权益基金,就要做好忍受净值中途回撤的准备。

  身处A股市场必然要承受波动及内心的起伏,做好下跌10%、15%的准备,没有一只基金能做到每个阶段的业绩都出彩。长期持有一只基金,虽然会遇到基金表现不佳的时段,但基金经理表现优秀的时段总能赶上,长期投资是获取基金更高收益的更合理方法。越是短期的东西越考验运气,越是长期的东西越是考验能力,相信优秀基金经理能通过深度研究在长期中胜出。

总结来看:

  (1)放弃对市场的猜测:投资追求的是大概率的确定性,反复去猜市场走势和热点然后做决策,实际上是放弃“确定性”,转而追求“碰运气”。

  (2)不断审视自己,进化投资结构:审视持有的基金,不断优化自己筛选基金的标准,真正做到优中选优。审视自己的投资操作,是否买卖过于频繁?有些操作是否必要?止盈的时机是否合适?

  (3)多元化的投资配置:不把资金放在一个篮子里,才不会担心市场下跌时自己的亏损有多大。

  从正收益概率上看,权益型基金持有时间越长,正收益概率越高;持有时间短、频繁换基,盈利的概率则相对较低。如果实在想要更换基金,建议投资者考虑用超级转换。不建议使用先赎回后申购费方法,除非你暂时没有打算要买的基金,否则还是使用“转换功能”更加的省时省心。

        总之,投资是一场长跑,是一辈子的事,不能以几天的涨跌来论英雄。建议大家还是要理性的分析对待。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风格可能比短期的业绩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业绩才是可持续的。

百亿级基金越来越多 基金规模要这么看

  一般而言,我们会关注季报里的这些说明:基金规模、净值表现、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说明,基金经理的投资展望,等等。

  比如,“净值表现”展示了基金在报告期内的投资业绩、“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的说明”则说明了这段时间基金经理对投资方向、仓位布局等方面的思考,通过“投资展望”部分我们也能看到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基本判断。

  此外,基金规模也是投资者们关注的重要指标,刚开始投资那会儿,我也很迷茫:基金规模小了容易清盘,基金规模大的话……基金经理管得过来吗?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

       理性看待基金规模

  首先,基金的管理是团队的通力协作。

  基金经理不是一个人,他有着来自研究团队、交易团队、信息团队等等的支持。

  这些团队可以很好扩大信息来源,系统化投研分析,形成的合力能够覆盖更高的投资量级。

  所以说,投资者的收益并不会在基金规模可控的情况下就被摊薄了。

  其次,市场涨跌起伏是常态。

  从短期来看,可能出现波动时,规模过大的基金调仓确实不如规模适中的基金灵活,我们可能会觉得“还不如买一只规模小仓位低的基金”。

  但是如果真的买了小规模基金,我们又要开始担心投资者集中度过高的问题了,一旦出现大额的赎回,可能会对基金投资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分析了。

  基金经理在做投资的时候,是着眼于行业的长期景气度、公司的盈利长期是否有坚实的基础等因素,也会考虑尽量减少无意义的交易损耗。

  所以,我们要观察的也是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表现,来评估最新的规模是否在他的能力圈内。

        用持有人结构辅助判断

  在基金定期报告中,除了基金规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辅助信息——持有人结构,在中报、年报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信息”中有详细披露,一般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内部投资者的持有份额及其占总份额的比例

        个人投资者,可以从字面含义理解,也就是我们这些投资了基金的个人

        机构投资者,指的是在金融市场从事证券投资的法人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银行、企事业单位等等。

       内部持有者,指的是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持有某基金份额的从业人员。

  那么,持有人结构是怎么对基金规模形成辅助判断的呢?

  重点在于后两者。

       先说内部持有者

  一般来说,内部投资者有专业基础,总体上可能会对基金运营情况有更明确的判断。如果一只基金拥有不少内部持有者,在某些程度上也说明了基金公司内部对该产品的认可。

        再看机构持有人

  市场普遍认为,一只基金如果有机构投资者入驻是一件好事,机构投资往往有其内部严格的程序,因此,可以说相关基金通过了机构投资者的考察和认可。

  不过,如果一只基金的机构持有人占比过高,特别是单一机构持有人比例过高,也要保持高度警惕。

  因为一旦机构投资者赎回大量份额,很可能会触发大额赎回导致基金延迟支付、甚至还会出现暂停赎回等情况,这些都会继而引发流动性风险和基金净值波动等风险,甚至造成基金清盘。

  当前基金的四季报正在披露中,大家不妨按照今天的科普来阅读报告,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基金经理有哪些主要的作用?怎样选择基金经理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