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贪婪与恐惧?把握政策性风险是什么意思?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1-12-23

贪婪与恐惧

人性的两大弱点贪婪与恐惧,在股市中表现得最充分。

市场主力的每一次得手,都与成功地利用人性的这两大弱点有关。作为一个小额投资人,我们只有战胜自身的这两大弱点,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引起其他股民朋友的警醒。

记得我初入股市不久,正赶上三大利好政策出台。上海综合指数从300多点一下子飙升到了700多点。在这股指急剧飙升的过程中,虽然我买进的股票不多,但获利还是可观的。为此,我兴奋、欣喜,并在周末请朋友们聚餐。

唯独忘记了一件事,就是见好就收,逢高派发。因此,星期一一开盘,看到股指大幅急挫,股价大幅下降时,我才意识到,想要卖掉股票已是为时晚矣。还有一次,我买进了不少三线股股票,并且正赶上三线股大涨。

我站在证券营业部里,望着跳动的股价显示屏,心里美滋滋的。可这种美滋滋的心境没有保持多久,正在涨升的三线股股价就开始大幅回落。我本来可以稳赚 3000多元的利润转眼间就剩下了不到 1000元。因为贪婪,致使到手的金子变成了炭,煮熟的鸭子又飞走了。而"恐惧"给我的教训,就更多、更深刻了。1996年,深圳股市从沉睡中醒来。"深发展"、"深深房"、"深能源"等股票领先大市上涨。

当时,我手中持有1995年下半年以3.50元买入的"湘中意"和4.30元买入的"赣江铃"。看着别的股票大幅上涨,而我持有的股票却一动也不动,我内心的滋味就别提有多难受了。因怕大市再度下跌,我以略亏不赚的价格抛掉了后来大幅上涨的这两支股票,转而投资沪市。在沪市上证综合指数700多点时,我以每股6.40元的价格买入"河南神马"。后上证指数上升到 800、900多点时神马的价位还是在6元、6.20元左右,真是使我大为恼火。就在"神马"刚开始启动时,我抛掉了它,放走了这一匹市场上的黑马。

恐惧,就是那样不合时宜地出现在我的意识里,使我失掉了获取利润的难得的机会。要战胜贪婪与恐惧,必须要有独到的市场眼光,要对市场走势有一个总体把握。当市场谨慎上行,刚刚启动时,我们应该丢掉恐惧,把利润博尽;而当市场持续上升了数天,甚至是数月,或是进入暴涨阶段,营业部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之时,我们则应去掉贪婪,及时获利了结,退出市场观望。股价不回调到相对低位决不承接介入。唯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理智、有信心、有热情地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证券投资。

把握政策性风险

中国股市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政策市。政策对股市的涨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每一次大的涨升和大的回落,无不有其政策背景。

1994年上海综合指数从 334 点上升到1033点,是有政府的三大利好政策作支撑的。

而从 1033点回落到500多点,也是与政府的加强对证券经营机构的监管,防止透支行为,实行T+1的交易制度等相关联的。1996年,中国股市经历了长达7个月的牛市行情。

上证综合指数从 537点上升到了 1258 点,涨幅达120%深圳成份股指数达到了4522点的历史高位,涨幅达 340%随着股市的过热,政策性的降温措施开始陆续出台∶即对证券交易所派驻观察员;严格禁止证券经营机构向客户透支和超比例自营;公开处理违规案例;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建立证券行业禁入制度;加快新股上市节奏等。政府对股票市场的态度,明明白白地摆在广大投资者的面前。

在此情形下,我想,政府已给出了明确的信号,股市过热,现在的股价也与股票的实际投资价值相背离,股指再创新高的概率已小之又小,而风险却在无限加大。为此,必须及时获利了结,退出观望。正是基于对政策性风险的认识,我卖掉了手中所有的股票,避免遭受了后来大跌的痛苦和损失。

1996年底之所以能成功地规避政策风险,并不是我有什么大智慧,而是股票这个风险市场给过我深刻的教训。1994年股市大涨,我当时作为一个新入市的股民,风险意识极为淡薄,对政策性风险更是反应迟钝,结果落得深度套牢的结局。随后几年的股市锤炼,使我对股票市场这个高风险的投资场所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树立风险意识,把握政策性风险,是广大中小股民获得成功的基点。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有哪些确认股价波动底部的必要条件及操作原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