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深强沪弱阶段?深强沪弱阶段的特征有哪些?

股票入门知识 | 发布于2021-11-23

深强沪弱阶段

95年深市同样是令人感叹的,沪强深弱的局面继续维持,而且在进一步扩大之中。其中重要的原因乃在于缺乏了当年那种"垦荒牛"精神,人逐步保守,运作上开拓精神减少。不过,问题多了,人人都埋怨,反过来这个市场的潜在性利好也就多了。针对深市的颓势,深圳市政府的新班子95年上任伊始就提出把金融、证券作为深圳重点发展的对象,这给投资者注入了不少信心,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倒是为 96年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并引发深市走强暗埋了伏笔。这同样也是一个"招呼总是打在前面的"例证。

平时难得听到深市的分析家有什么着眼于市场发展的大计,倒是作为父母官的,却是舔犊情深。自95年10月深交所人马换了以后,深圳市政府便对股市表示了深切关注,忽而白皮书,忽而12项措施,市长李子彬畅言有信心搞活证券市场,至于分管的副市长武捷思俨然如股评家更是十分入微地解释了深市之所以能被搞活的道理。

当时更有传闻称尚有 10个 "保留节目"留在后面,给人以大干一场的感觉。比如,95年1月23日正式公布的深圳成份指数起点指数基期为1000 点,而一年后的1月23日跌到了924.33点的历史最低点,但此后渐次走强,在 96 年4月。当深市突破此前最近高点 1073 点时、沪市却仍缩于与深同期到达的606 点之下;日成交量渐而逼近沪市;以宏峰为代表的个股炒作大大激发了人气……沪深综合指数年初尚为5.4∶1,此时却降为5∶1,强势初步显现。也许是巧合罢?

深圳以前也看到了市场的死寂,并采取了一系列激活的措施,如暂停新股上市、编制成份股指数、成立上海服务公司等,却不见效用。96年4 月开始掀起蓬头,乃是长期苦心经营的结果。

看起来,深圳市政府比起交易所、券商、上市公司、投资者对深市当时的状况更不满意,因而也更着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深圳有点实力的公司基本上是上市公司,且在深圳举足轻重,但总体价格当时与异地公司相差无几,如老牌的万科、振业、宝安等跌得很惨,以至于配股都成了问题。这一点与沪市、上海籍上市公司的情况很不一样。

可以这么说∶搞活了股市,就能为深圳籍上市公司注入活力,从而促进深圳经济的第二次振兴。这样的利害关系,深圳市政府当然是清楚的。另外,股市也是一个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窗口",沪指 386、325点时,沪深指数倍数为2.28和3.35,若在5倍之上,于深圳形象是不利的,通过搞活股市便可部分修复形象。更何况,搞活之后的印花税收入也十分可观。功夫不负有心人。

96年4月开始沪深升势均有加强,但深市明显强于沪市,一年后的97年4月,沪深格局已发生了逆转,从交易市场看,便呈现出如下特点∶

——指数升幅较大。如果从96年1月的低点算起,到97年4月1日,深圳成指由924点到达4559点,升幅393%而同期上证指数由 512点升至1241 点,幅度为 142%即使和深圳综合指数的约300%比、也相形见绌。97年春节后至5月中旬的第二波大行情中,深成指达到了6100点之上,而上证指数也仅勉强超过1500点,沪市虽然也是激情盎然,但可以说是步步为营,一路小心,企盼中有惶惑,观望中有遐想,表现得极为谨慎。

——股价高出约14%。97年 3月 28日,沪市 A股均价为12.72元,深市14.5元,二者相差约14%就具有可比意义的五大板块来看,股价大体相当的是综合类,均在 14.5元左右;沪市较高的是地产类和公用事业类,分别是深市的 1.28倍和1.26倍,而深市较高的是工业类和商业类,其均价分别是沪市的1.23倍和1.26倍。由此可见,尽管两个市场均为全国性市场,异地公司均已居于主导地位,但同一类别的股票在不同市场却有不同的境遇,这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一点。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同类股票的差距均控制在 25%右。表面看,沪深打了一个平手,但由于工商类股票约占全部股票的 70%因此总体上深市总体价格在这一时期是胜出沪市的。

——成交量高出 20%在 97年4月初,尽管沪市发行总额比深市超出整 200 亿,幅度为 40%但市价总值的差距并不明显,仅高出 13%。

原因是∶一是深市总体价格高出沪市约14%;二是深市大部分大盘股高价化,如发展、深深房粤宏远、深能源等,而沪市低价化,如马钢、金杯、仪征、广钢等。由于这些占指数权重较大的股票作为不大,影响了资金的流入,其相对流量是较小的,从而使整个市场的总成交量比不过深市。96年以后,沪市成交量每处于下风,有时仅及 50%与此前完全颠倒,这和低价大盘股的不活跃关系极大。

除了交易市场的表象外,深市还在发行市场紧追沪市。96年沪市上市的 A股103家,略胜于深市、但以原有上市公司总数为基数,深市的增长幅度是大大高于沪市的。97年内,就 A股而言,深市发行104家,上市 118家,分别占全年沪深股市总数的 55%-57.56%行53.25亿股,上市57.49亿股,分别占 56%- 59.55%可见,深市不论以绝对的上市量统计,还是以 96年底上市公司总数为作相对统计、深市都跑到了沪市前面。截止 98年2月12日,沪深股在上市公司数、发行总值、市价总值的数量上,已极为接近,尤其表现在市价总值上,为 10∶8.8。

给人的感觉是,沪市优哉悠哉,无所作为,而深市却处心积虑,悄然紧追。这一局面若维持下去,至 98 年底,深市很可能全面超越沪市,而沪市的市场份额、服务能力、市场容量、潜力、地位都会受到影响,龙头老大地位很可能摇摇欲坠。写到这里,我们恐怕还可以再看一看扩容与指数,与市场强弱的关系。原来沪市大步扩容,深市却如小脚女人,甚至一度主动暂停,却是沪强深弱;此后深市扩容步伐快于沪市,却是深强沪弱。由此可见;扩容并不必然导致下跌,也可以促动股指上升;一个市场的相对强势,取决于发展的力度,即开拓进取的精神。

深市的相对强势,还倚重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题材。96年以后一年半中,沪深股市联袂走强,受了几大题材的支撑;一是降息题材;二是十五大召开题材;三是香港回归题材。

前两条对于沪深所产生的题材效应大体相若,但后一条则为深市独享,或者说被认为对深市能产生更大的利多效应。为什么如此?首先,香港在结束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后回归祖国怀抱,是全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反映在股市,容易产生强利多效应。其次,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同属华南经济圈,经贸联系紧密,易于使投资者认为香港回归可带动深圳实现第二次腾飞。

正因为此,深圳股市几乎提前一年就开始运用这一题材,而且用足了这一题材。可以说,香港回归题材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在众多炒作题材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沪深将进入平衡时期是什么意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