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26年,只有1款产品拿得出手,李子园上市就为圈钱?

财报分析 | 发布于2021-02-01

作为一个纯种北方人,我对李子园这个牌子的了解得很晚。可能它很早就出现在了周边超市里的货架上,但我从来没有认真瞧过它一眼。

看起来十分廉价的半透明白色塑料瓶,绿色扁平的瓶盖,再加上一圈花花绿绿、画着小孩、有点俗气的包装纸,李子园就是靠着这样的“土味”包装卖了20多年。如果你是个甜味爱好者,那你可能会觉得这种瓶装甜牛奶还挺好喝;如果你对甜无感,那你可能会很讨厌这种廉价香精般的味道……

今年1月,李子园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做好了上市的准备。看完招股书我就产生了疑问,这种质地的公司也能上市?上市就是为了圈钱吗?

一、李子园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子园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成立于浙江金华,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各种含乳饮料,其中李子园甜牛奶系列产品最为出名。公司的主要销售区域在华东,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线上销售只占一小部分。

从财务上看,公司的资产结构近年来变化较大。2017年公司账上货币资金总资产占比高达38%,固定资产占比为28%。到了2020年三季度,货币资金减少到17.9%,而固定资产增加至42.7%。

结合招股说明书,公司应该是拿钱去扩张产能了。

相对于4年前,李子园的钱变少了、存货变多了、借款增加了,这并不是个好现象,而且公司业绩增速也在逐年放缓。

根据2020年业绩预告,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已经从2017年的32.87%下降至8.97%。

当然我们还没有考虑公司上市美化报表的情况。 

成立26年,只有1款产品拿得出手,李子园上市就为圈钱?

二、上市募资是为了扩产能?

从李子园的招股说明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公司上市募集资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扩张产能。

公司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超过3870万股,募集资金约7亿。其中3.7亿元准备投向鹤壁李子园年产10.4万吨含乳饮料生产项目,2.5亿元准备投向云南李子园年产7万吨含乳饮料生产项目。

所以这两个项目完成之后将为公司带来17.4万吨的新产能,要知道2019年公司的自有产能也就只有16.8万吨,生产能力直接翻番。 

成立26年,只有1款产品拿得出手,李子园上市就为圈钱?

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确实提出:随着业务规模的快速壮大,自有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瓶颈。

但是我们根据一些数据来分析一下,李子园真的需要这么多产能吗?

首先看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2017年以来,李子园的产品产销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且并未超出100%,公司一年做多少产品基本就能卖出多少。产能利用率则从173.13%下降至76.84%。

可以看出,李子园的货卖的不错,基本不会积压存货,但也没有好到供不应求,公司目前的产能已经可以很好地应付生产供应,所以再新建一倍的产能似乎没有必要。 

成立26年,只有1款产品拿得出手,李子园上市就为圈钱?

而且李子园还有一部分产品是委托加工,2017年以来委托加工比例已经从42.45%降低至18.08%。根据招股说明书:

为提高自产生产效率及资产收益率,公司将牛奶煮咖啡、牛奶煮椰子、VD 钙奶、果汁等销量较小、工艺特殊的饮料,交由委托加工企业进行生产。

边缘化产品找代工是个很好的选择,保持低比例的委托加工也是合理高效的,这样看李子园将产能扩建一倍的必要性又降低了。 

成立26年,只有1款产品拿得出手,李子园上市就为圈钱?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李子园认定了自家产品在未来将会大卖,以防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先铺好产能。但是从这三个角度看,我并不看好李子园甜牛奶的未来:

1.行业角度

饮料市场几乎是完全竞争的状态,行业集中度低,比较散乱。

现在甜牛奶已经是比较小众的饮料品类了,而且在这个小市场内部,前十名的占有率也仅有42%。巨头更容易发挥马太效应,但李子园作为产品已经成熟的小品牌,没有规模优势,在这样的市场中很难实现突围。

2.企业经营角度

目前李子园的主力经营区域集中在华东,新地区的品牌认可度不高,想实现扩张需要靠电商做排头兵。

但公司线上销售占比太低,前些年也没有抓住互联网电商红利,经营者的思路感觉慢了半拍。 

成立26年,只有1款产品拿得出手,李子园上市就为圈钱?

3.产品角度

李子园的产品品类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而且大单品甜牛奶在口味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价格上也没有优势,很容易被竞争者模仿。

从产品包装、营销上看,李子园走的是和椰树椰汁相仿的“土味”路线,过于大众化并不利于吸引新消费人群。 

成立26年,只有1款产品拿得出手,李子园上市就为圈钱?

综上一顿分析我们总结一下,李子园现在的产能很够用,委托加工比例也保持在合适的水平,产品未来如果不出现新的突破点很难保持销售量的高增长,所以公司扩产能的必要性也没有那么强。

关键是李子园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把“产能扩大的市场销售风险”放在了募资风险的第一位。

既然明白自己可能消化不掉新建的产能为啥还要冒险扩张呢?上市圈钱是真的为了扩产能还是另有其他打算呢?确实让人看不懂。 

成立26年,只有1款产品拿得出手,李子园上市就为圈钱?

三、最后

对于食品饮料企业来说,依靠大单品“一招鲜吃遍天”的模式越来越难走了。多元化的产品品类再加上几个头部主力产品组成一个产品矩阵,是现在大多数食饮龙头企业的普遍打法。

想要靠一款单品活下去很简单、混到上市也很简单,但上市之后想要活得更好、赚到更多的钱那怕是难上加难。

当然了,茅台是个例外。

飞鲸投研从多维度分析,整理了一份《成长50》的名单,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飞鲸投研":feijingtouyan,进行领取(点击复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飞鲸投研系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解读俩公司!

热门推荐